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禮泉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是陝西關中地區漢族特色麵食。可加湯食用,亦可幹吃。其特色吃法稱之為''泖(音:miao,一聲)'',即將面盛在碗中,反覆用開水澆之。然後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麵,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基本簡介

禮泉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是陝西關中地區漢族特色麵食。可加湯食用,亦可幹吃。其特色吃法稱之為''泖(音:miao,一聲)'',即將面盛在碗中,反覆用開水澆之。然後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麵,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

起源

烙面由於存在的區域較小,麵食裡面只能算作小品種,然而其歷史悠久,來頭之大嚇人一跳。據考此面起源於商末周初,因其存貯期長、方便攜帶、熱湯沖泡即成麵食的獨特優點,被周武王選定為伐紂途中的軍用伙食。久居關中平原的數萬軍士,揹負著烙面開進河南,打敗了商紂王,開闢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後人因此稱烙面為''世界最早的方便麵''。由此算來,禮泉烙面當之無愧是日本發明的那個方便麵的老祖宗了,只不過日本人那個哄肚子的袋裝品鋪天蓋地,大行其道,老祖宗卻如夕陽下羸老的耕牛,只能踽踽於禮泉及周邊的狹小之地,不由不令人喟嘆萬千。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發展

所幸烙面有復興之勢,由禮泉、乾縣、永壽的山區已經發展到縣城,甚至波及到咸陽。到了冬季,咸陽街頭巷尾也常能見到騎著自行車馱大竹筐沿街叫賣烙面的,雖然已經不正宗了,有桔生淮北之嫌,卻也說明了喜食烙面的人在增加,給偏好本地風物的人聊以安慰。

最早烙面應該興盛於禮泉北部山區,早年間烙面並不是平常就能吃到的,由於糧食緊缺,烙面成為禮泉人過年時候才能享用的奢侈美食。當地童謠雲:''弄啥好?過年好!過年買糖帶買炮,烙面掛麵能吃飽!''

每年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開始製作烙面,當地人稱''攤烙面''。烙面的製作,與其它面品截然不同,是需要家庭中男女勞力相互搭配協作的,常為夫妻二人搭幫合作。天矇矇亮,便都起床,女人收拾好一個大瓦盆,男人將數十斤麵粉倒入,便開始加水''洗面''。''洗面''就是將面中的麵筋洗出,這樣做出的烙面會筋光平滑。因為麵粉量較大,''洗面''成為一份耗費體力的工作,需要反覆抓洗,方可將面中的麵筋全部洗出,形成麵糊。女人緊接著便開始''攤''烙面。烙面者,烙烤形成之面也。''攤烙面''就是將麵糊沿鐵鍋淋入,攤圓推薄,烙烤至熟,過程和做煎餅相仿。''攤烙面''必須用麥草燒火,火性溫和,這樣烙面會不焦不糊,內外皆熟,決不可用煤火、炭火、劈柴火,否則外焦內生,一定失敗。烙熟的麵餅薄光透亮,麥香撲鼻,一張張被晾於屋外繃好的鐵絲上,待涼後摺疊成手掌寬的長條,一條條碼放於一張乾淨木板上。整個過程持續將近一個白天,至天黑完畢。至此又輪男人上場,用紗布將碼好的麵餅長條包緊裹好,蓋上一個木板或木鍋蓋,費盡全力抱來一塊沉重異常的青石壓於其上,至此當天工作結束。次日,移開青石,拿出被壓瓷實的長條,由女人在案上逐條橫切為細絲後,整齊碼放於大竹筐中,苫上厚布,放置屋中陰涼處,烙面製作全部完工。成品烙面遂可每日取食,能供全家食用許多時日,少則將近十天,多則半月有餘。 如今在禮泉''秦之升''人的不懈努力下,秦之升牌禮泉烙面已獲眾多殊榮及稱號:《中國歷史名面》《中國農產品后稷獎》《陝甘知名商標》《陝西十大名面》《陝西地方特產》《第十六屆農高會最佳展示獎》《第十六、十七屆農高會禮泉推介產品》《咸陽市旅遊局旅遊推介產品》《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專用烙面》《禮泉陵光農家樂指定用面》並被《央視7套》《農林衛視》《咸陽電視臺》《禮泉電視臺》《陝西省2010年旅遊地圖》《吃在陝西》《西安人手冊》《健康導報》《咸陽日報》《商之媒》DM等媒體先後報道。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秦之升''公司為滿足廣大消費者足不出戶便可品嚐到正宗的禮泉烙面和饋贈海內親友的實際需求以及能使這一千年美食走出禮泉,走向世界。我們與眾多民間廚師\食品專家\科研院校\知名食品企業等相關實業團體密切合作,深挖百年佐湯經驗,濃縮湯底開發出了秦之升禮泉烙面系列產品,袋裝、盒裝、碗裝以及自熱型等多種規格包裝已全新上市,是您家庭必備、饋贈親友、招待親朋、出國旅行、登山旅遊、看望病人、孝敬長輩的最佳綠色方便食品。

烹湯 烙面的食用方式是澆湯,烙麵湯的烹製便是關鍵所在。烹湯一般用肉湯、骨頭湯為最佳,五香大料、油鹽醬醋雞精等調味料巧妙搭配,再加入自家特製油潑辣子,放入豆腐丁、肉臊子,便製成一鍋色澤豔紅、香辣誘人的烙面紅湯。湯燒開後鍋底扔進一塊劈柴,使湯一直保持小滾。食用時一手端碗,另一手用三指捏出一小撮烙面放入碗內,再放入韭菜香菜蒜苗蔥,熱湯澆上,即可食用。其麵筋薄細潤,其湯濃煎辣香,箇中美味,自有食者才能體味。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食用方法

卻是極有講究:一是要面少湯多。烙面遇到熱湯,空隙開張,湯的五香美味迅速侵入面中,湯裡有面,面中有湯,湯多面少,才能熱氣蒸騰,美味濃烈,因而一碗麵以三、四筷子撈完為宜。正因為如此,禮泉人吃起烙面來顯得飯量特別大,動輒一、二十碗,黃口小兒也能輕鬆吃上七、八碗,令外地人聽了驚愕。二是熱湯澆上即食,萬不可拿著筷子吃吃停停,攪攪拌拌,左右寒暄,耽擱時間。烙面膨脹較快,即澆即食,能品味到烙面的筋細和湯的辣香,這正是吃烙面的神韻所在。在湯裡泡得過久即脹軟難吃,兩者口味相差極大,此點切記。三是隻吃麵而不喝湯。湯已入面,面中含湯,吃了面還喝湯,過頭了,飯後一定口渴不止。曾有人到禮泉吃烙面,吃完一碗後掀起碗底將湯也一飲而盡,還大呼過癮,成為當地人茶餘飯後的笑柄。因而,講究吃的方法,是品食美味的前提。某君性急,吃禮泉烙面抓一大把,搞得稀糊一大碗,末了評價說,這麼難吃的面,真不知禮泉人為啥那麼愛吃。一禮泉人聞聽,勃然作色曰:''啥有啥的吃法,橫吃的西瓜他偏要豎著吃,沒吃成卻洗了臉,能怪西瓜不好?!''看來吃有吃竅,食有食道,想吃出味道,要講究竅道,此言一點不差。

歷史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當地人傳說唐王李世民起就有了。傳說曾是昭陵民工的食品,用開水泡了便可以吃,類似今天的方便麵。 李世民一次來到九嵕山下視察,地方官員特地請他吃了烙面,受到誇讚,烙面於是大大出門並得以流行。禮泉人普遍喜歡吃烙面,紅白喜事請客吃飯,都是早湯午席。早湯就是烙面,一般都切成麵條,澆了臊子吃。切時須一種專用刀,原是鍘刀,去掉上半部分,夾在兩塊木板中間,再安了把手。沒有相當技術和力氣,用不了這刀,切不好這烙面。臊子用肥瘦豬肉切丁幹爛而成。做湯的方法是:燒好開水,按一鹽二醋三辣子的次序加調料,辣子用大油潑制;然後投入肉臊子、蝦米、黃 花、木耳等菜餚。再加些菜碼、韭菜末、蔥花、蒜片等,要生的不要熟的。

除了禮泉,興平、永壽等幾個縣也有烙面。它既是市肆食品,又是家庭食品。都看似煎餅,卻不是煎餅。具有綿軟筋韌的特 點,都突出酸辣香。

用料

陝西小吃酸湯烙面的做法

雞蛋打碎加鹽攪拌去腥,韭菜洗乾淨切0.5釐米大小用來漂湯,西紅柿洗乾淨切小塊越小越好。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鍋裡熱油,炒雞蛋和西紅柿,西紅柿炒到比切的還小加水(看自己飯量)。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等水燒開,加切好的韭菜,加入條料。記得醋味出頭。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再加辣椒油。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碗裡放烙面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把湯澆到烙面上,湯要蓋過烙面,然後開吃,一定要快點吃,要不然碗裡湯就被吸光咯!

陝西小吃之——禮泉烙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