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裡面的高糖高油要警惕


蛋糕裡面的高糖高油要警惕

給大家一個戚風蛋糕的配方:

蛋黃:110g

水:90g

色拉油:90g

糖:40g

低筋粉:160g


蛋白:250g

塔塔粉:2g

糖:120g

鹽:2g

上火180℃ 下火160℃ 烘焙時間20分鐘

戚風蛋糕是所有烘焙蛋糕類的基礎,是西點裡面的精華所在,這也是大家最喜歡的食品之一。所謂飯後甜點,下午茶的伴侶。大家可以看看其中的糖和油的比例,加起來已經超過了麵粉了。事實上這個東西烤出來,你不會覺得很甜,也不感覺很油,細膩、甘甜加上雞蛋經過烘焙後的誘人香氣,很有滿足感,但是如果經常食用,發胖的速度是驚人的。

中國人的味覺裡面有個專用的字:齁。任何讓我們覺得“齁”的東西,都會警覺不吃或者少吃。在我們重慶人的口頭禪是:死人了。鹹死人了、甜死人了、油死人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喝燉湯,會先撇開上面漂浮的油脂層,炒菜時,菜品和油實際是分開的,往往把菜吃完後,下面剩的油水會倒掉不吃;吃火鍋時,習慣上會把肉菜在沸騰的地方涮一涮,其實是在把上面的附著的油去掉。大家來重慶吃火鍋時會發現,上桌時火鍋上有一層油,吃完後,這層油其實並沒有減少太多。

在我們的家庭培育小孩的飲食習慣時,負責人的家長會不斷地強化小孩對“齁”的訓練,重慶這邊則是教育小孩:太甜、太鹹、太油的東西吃多了,會“死人了”這是非常棒的飲食認知。

歐美國家的食品製作,則是大多把所有的食材混一起,沒有“齁”這類的訓練,同時很追求味覺刺激,對於高糖高油高鹽是作為飲食享受的目標,如果把戚風蛋糕裡面的糖和油等比減少,你會發覺這個蛋糕一點都不好吃。我們的菜品非常講究葷素搭配,由於我國曆史上長時間缺乏肉類,已經形成了菜品裡面蔬菜的分量實際是大於肉類,我們重慶人還很喜歡吃白水蘿蔔、白水白菜、白水兒菜這類幾乎沒有味道卻富含維生素的菜品。

做菜時油多不多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油你是不是都吃進肚子裡去了。



有些健身的朋友,他們為了一身的腱子肉,他們的飲食是很慘淡的,白水雞胸肉,蒸魚不放油,含熱量高的水果都不吃,遠離所有的紅肉,不吃含有大量澱粉的食品,而且要數年如一日的堅持。

所以,健康食品只能自己做,餐館這些,還是算了吧。


意料之外的事情,好多朋友把注意力集中到戚風蛋糕上。戚風蛋糕是由一個美國人哈里·貝克在1927年發明的,英文是:Chiffon Cake。使用這一方法制作的蛋糕柔軟蓬鬆,香甜可口,它的製作方法獨特並具有開創意義,將蛋黃和蛋白分成2個組分,使用蛋白製作成蛋霜併發泡蛋糕,直到今天仍然是蛋糕的基本製作方法,大家在市面上看到幾乎所有的蛋糕都是在這一製作方法上的延續和變化,是現代烘焙蛋糕類的基本工藝。像什麼巧克力蛋糕、起司蛋糕、虎皮蛋糕、生日蛋糕、紙杯蛋糕、黑森林蛋糕、紅絲絨蛋糕等等都是戚風蛋糕的華麗變身,它們的基本工藝都是一樣的。你只要掌握了戚風蛋糕的製作方法,你就打開了烘培蛋糕的大門。

繼續更新。戚風蛋糕和海綿蛋糕的主流爭論,可能會越說越遠。這得益於評論區的提醒。本來這篇文章主要針對的是中國人,雖然烘焙工藝主要來自西方國家,但是很顯然分蛋打發(可以直接利用蛋霜發泡)更受(中國人)歡迎(相對於海綿蛋糕使用較多的泡打粉)。

食品烘焙工藝不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傳統,其中的知識傳播仍有待加強。你認為的常識,在其他人來看,未必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