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哲學 ——與清真美食大師喬明福探討雅與俗間的幸福人生

食哲學 ——與清真美食大師喬明福探討雅與俗間的幸福人生

左:李鐵剛 右:喬明福

民以食為天,食以潔為先。這是清真美食大師喬明福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語,細細品味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有著對美食與人生的獨到見解。

飲食男女,人生兩大欲望,更是人類繁衍生存中不可或缺的現象與行為。流傳千萬年,能夠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從一種生理現象,上升為一種行為藝術,這才是昇華。

現在一提到吃,很多人會不屑一顧地說“除了吃以外,你還會什麼?”一種被扭曲的論調,成為藐視對方和踐踏美食的態度。

其實,反過來好好想想,一個連吃都不會吃,吃不出美食背後的人生哲學與欣賞美食文化的人,這才是你說的哪類吃貨。

食,一個指食材,一個指加工過程,更是對食用過程,飲食文化的高度濃縮。美與食的結合,食品成為了載體,吃食成了活動行為;美在於對食材的追求,對於加工技藝的創新,在於對享受結果和過程感受的極致滿足。

在看看你眼中所謂的“雅俗”二字,一個是人谷為俗,大眾化,不可迴避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組合。一針見血的反映了俗是如此赤裸直白的人離不開吃,更是一種最原始的慾望與滿足的追求。

雅,更是流俗。牙,佳,為雅。滿足的不僅僅是口舌慾望,更有著精神層面的享受。一個是雅,一個是俗,這些都是食客與文人制定的標尺。

現在廚師餐飲界的菜品創新不斷變化,而懂得美食真諦與飲食文化的知音更加稀少。缺少普及與宣傳的美食文化成了未來餐飲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新興領域,教會人們如何享受美食,如何品鑑美食,成為美食評論家與美食製作大師最為關切的話題。

隨著工業與互聯網等多項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便利的同時,人們開始對美食最原始的那道菜“餓”越來越疏遠。

喬大師講起這個故事更是有著切身感受,他對食材的敬重與美食加工的孜孜不斷追求就是來源於年少時候那種折磨,“餓”的體現。

如今不再物質匱乏的時候,你還能夠享受何種美食來刺激你病態的大腦和味蕾嗎?再也沒有了那種喜食後的滿足感,為何?只因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

雅,並非常態,是人們對精神世界的一種昇華,對現實物質的凝鍊;俗,才是我們最不應該忘本的一種人生態度。能夠在俗中找尋對雅的追求,回憶“餓”的艱苦,才能讓我們重新定義自己生存與生活的意義。

所以,中國飲食文化中把食,看做“民以食為天”不再是吃飽就好,更是對我們告誡,珍視幸福這個天天擁有卻被你熟視無睹的狀態。而作為清真美食大師的他在這個基礎上“食以潔為先”講求“至清至真,放璞歸真”,把清真美食的廣為傳播作為他的己任。

三十餘年職業生涯背後隱秘著無數酸甜苦辣的往事,化作奮發圖強的文化傳播與美食製作傳承者,才是他對自己的精準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