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啤酒向高端看齊

中國啤酒市場正在變局:以青啤等啤酒巨頭為主力,進口啤酒、精釀啤酒為助力,三股力量正在向高端、超高端挺進,卡位高端,看群雄笑傲江湖!

華潤啤酒今年也加大了對中高端產品的投入,如純生、super X等5 元以上的價格帶成為主要發力點。據中泰證券分析,其高端產品為集團貢獻的利潤率比低價產品更可觀:2017年華潤高端啤酒臉譜及純生營收達 66.19億元,佔比達22%;另一款勇闖天涯是公司銷售收入第二大來源,佔比34%。

在高端化路線上,雪花品牌可以支撐的主力地段是中低端部分,對於高端、超高端部分很是吃力,尤其是十元以上價格帶!

青島啤酒在經過銷售額增長點持續下跌後,也加入了高端啤酒爭奪戰,作為全國零售網點分佈最廣的啤酒商,對國內市場影響力佔絕對的優勢。

中國啤酒已經不是規模上的拐點,份額爭奪的跑馬圈地已經不是主題,轉而吹響了向中高端進軍的"集結號"。

中外啤酒向高端看齊

以下幾個關鍵詞,可以窺見巨頭的轉型動作。

1.漲價。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各啤酒巨頭都進行了一次整體的提價行動,以此應對日益增長的原材料成本壓力。提價幅度5-20%不等,執行時間和提價幅度雖然存在地區偏差,也基本按照要求完成了,即飲終端因為大多是單瓶定價,終端價格升級正在調整中。

2.關廠。嘉士伯旗下的重啤關掉17家工廠引起行業的一片驚呼,輕裝上陣的重啤成了行業整合的標杆,業績一路走高。緊跟著雪花啤酒等其他巨頭也紛紛跟進,以關閉或優化產能的方式對落後產能進行梳理。關閉擠出落後產能的同時,巨頭們開始佈局新的高效率產能,例如百威在福建建成300萬噸超級工廠,雪花啤酒在武漢也佈局百萬噸工廠。

3.調結構。從過去幾年的數據看,下滑部分基本都是低端帶來的。高端增長部分的應對有兩種路徑:內生型和空降型。

內生型以國內品牌為主,比如雪花啤酒推出SuperX、黑獅等,青啤推出黑啤、白啤、IPA、皮爾森等系列產品。

空降型以外資品牌為主,百威英博把福佳、教士、科羅納等近20個旗下進口品牌拿到中國來;嘉士伯拿來1664、樂堡到中國,並宣佈未來投資四億歐元死磕高端。在中低端層面的競爭已經完全是地盤的爭奪戰了,高端層面的競爭已經不能單純靠份額來支撐,品牌運作能力成了急需補上的一課。

啤酒巨頭在高端佈局,一是低端產品份額在下降,二是精釀啤酒的崛起促使其調整戰略方向以應對變局。

關於精釀啤酒的概念,到今天仍紛爭不休尚無定論, "玩精釀"已經成為圈子消費的新時尚。但應該清楚地看到,精釀現在、將來仍是小眾產品,江湖還是青啤等巨頭的江湖,其霸主地位根深蒂固。

中外啤酒向高端看齊

1. 進口精釀,以德國、比利時精釀為代表。

當國產啤酒還在自我陶醉時,以德國精釀為代表的進口啤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到國內啤酒市場,以高端酒吧的形式傳播著精釀文化,喝慣了路邊小店工業啤酒的寡淡之後,酒吧的精釀文化確實吸引了一批潮流青年,但在均價60~70元/杯的價格面前,傳統啤酒的價格又顯得格外親民。

2.國產精釀,以吉斯波爾精釀啤酒為代表。

吉斯波爾憑藉集團資本優勢快速擴張,相比較小規模的自釀體系,從研發、原料採購、釀造、制罐,規模化的工廠有佔先優勢與總成本領先優勢,年產能4萬噸的規模在國內精釀圈也是榜上有名;各類消費終端零售,天貓、京東等電商網銷,新中式餐廳酒吧體驗,全方位的銷售網絡讓消費者"買得到"。吉斯波爾以"讓更多中國人喝上精釀啤酒"為使命,高性價比,以"柒圓鮮""捌圓鮮"為例,7~8元一斤的價格和進口啤酒比,好比越洋作戰和本土作戰,在價格上更佔優勢。

中外啤酒向高端看齊

3.酒店自釀,以大型酒店及啤酒屋為代表。

大型酒店配套的啤酒手工坊、啤酒屋的自釀等。這類精釀啤酒手工坊的特點是規模小,從銷售方式到產品種類比較靈活,但在工藝控制與品質控制方面存在不穩定的情況。

中外啤酒卡位高端開戰,受益者自然是消費者,喝高性價比的精釀啤酒,豈不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