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老豆腐,又稱北豆腐,起源於山東省的傳統小吃,產品類似於豆腐腦,但在製作上更復雜,工藝性更強,口感較豆腐腦更加老些。老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滷清而不淡,風味獨特。高唐老豆腐又稱豆腐腦。也是山東高唐風味名吃之一。滑嫩爽口,豆香、料香、滷香、辣香、油香更加豐富,口味極佳,老少皆誼。山東人早餐時常食用燒餅和老豆腐。其中山東高唐縣的老豆腐最出名,故名高唐老豆腐。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豆腐似雪如玉,滷像玳瑁琥珀,紅中透白,紅白相間,

嫩而不松、滷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

食之豆香、油香香氣撲鼻。

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

五味俱全,百吃不厭,回味悠長。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老豆腐的歷史究有2000年了。

據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德州平原吃了一次老豆腐,

當場招聘那個做老豆腐的人進宮,加入了御膳房。

《故都食物百詠》中稱老豆腐:“雲膚花貌認參差,已是拋書睡起時,果似佳人稱半老,猶堪搔首弄風姿。”可謂詼諧。注說:“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

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長時間照曬的儲存水(淨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故鄉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滷和油等配料即可。老豆腐的湯料、滷和油,製法獨特頗具功力。滷和油的製作有獨到之處。

滷用優質醬油和精鹽加水入鍋,入八角、花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餘種佐料熬製;

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文火上熬,邊熬邊去油沫和雜物。數小時之後,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其質量主要是品嚐滷和油。滷用醬油、精鹽加水,放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幾種佐料熬製。也可以加入大骨或者是牛骨進行熬製,這樣的滷具有芳香特性。油用優質菜籽油,待油熱後,放入蔥花、甜麵醬、花椒、小茴香等佐料,只備用優質紅辣椒烹製的辣椒油。配料盛碗時,放入少量味精。將豆腐腦用平勺片入碗內,加滷和油後即可食用。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2000年的中華美食傳承——高唐名吃老豆腐

最負盛名的老豆腐有德州平原老豆腐、濟南商河老豆腐 、聊城高唐老豆腐 。這三地的口味又各有千秋,反正都非常好吃.三地的居民早起上班的基本不自己做飯,就去小攤上吃這老豆腐,因為很實惠,一般售價在1—3塊,屬於小本買賣,而且老豆腐攤遍地都是,非常多.是以上三地的早餐首選。

高唐老豆腐享譽省內外,早在80年代就曾經上過電視、報紙及相關刊物,並作為地方名吃而載入《高唐縣誌》,名揚省內外。有句俗話說的好:繞到一百走高唐,半碗豆腐吃的香。外地人來高唐不喝老豆腐真是一大遺憾。高唐人外出歸來,坐在攤前喝碗老豆腐,實為一種享受。有部分省內外領導,企業老闆及周邊地區的新老客戶、各界朋友專車來高唐喝老豆腐。城鎮眾多人群早餐時常食用燒餅和老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