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在北宋歷史上真實形象如何?有名嗎?

用戶8484857488131


北宋歷史上,皇太后垂簾聽政屢見不鮮,但高滔滔的名聲最旺,她被捧為“女中堯舜”,在攝政的九年中,口碑極好,但是其真實形象卻令人堪憂,可謂是引領北宋走向滅亡的第一人。

一、優越背景,獨此一後

《清平樂》中,高滔滔身為曹皇后的侄女,從小在曹皇后身邊長大,接受宮中教育。她母親一系出身名門,是北宋開國第一功臣曹彬的孫女,姑姑是宋仁宗時期的皇后,父親一族也是地位高貴,曾祖父高瓊曾在澶淵之盟戰役中立下戰功,祖父高繼勳被稱為“神將”,她的優越背景簡直是不可比擬的。

高滔滔與曹皇后的養子趙宗實(後稱趙曙),從小青梅竹馬,被宋仁宗指婚,二人在一起更是相敬如賓,被徽柔認為是“最好的愛情”,以至於在趙曙即位時,四年獨寵高滔滔一人,沒有再娶別的妃嬪,足以見得高滔滔與趙曙之間的真情,更見高滔滔對男人的把持,很是高明。

在高滔滔與趙曙成婚時,民間流傳一個說法,稱“天子娶媳,皇后嫁女”,可謂一段佳話。

二、36歲成太后,54歲開啟政治生涯

1063年,趙曙即位後,稱宋英宗,立高滔滔為皇后,而英宗一向多病,再加上忽然成為皇上後的瘋癲,即位不到四年就病逝了。趙曙病逝後,他的長子趙頊(xu)即位,為宋神宗。此時的高皇后只有36歲,就成了高太后,是宋史上較為年輕的太后之一。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成為高潮,而在經歷過慶曆新政的曹皇后,第一個不同意這項變法,她多次暗示神宗終止變法,民間百姓疾苦難耐,多由變法推行不當而致,但神宗卻不願意接受曹氏的建議。

高滔滔作為曹氏的侄女,她必然站在孃家人身邊,聽從曹氏的看法,但依然勸不過自己的兒子。

終於在1085年,年僅38歲的宋神宗崩逝,王安石變法不及而終,54歲的高滔滔站在政治的分叉口,不知道該允諾誰來繼任下一代皇帝。

在古代,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是有先例的,比如宋太祖趙匡胤被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而宋神宗在病逝時,他的兩個弟弟均30多歲,可以被認為是皇位繼承的人選,但此時的神宗已經說不出話,在宰相王珪問及此事時,他說的問題帶有傾向性,說:

是否可以立趙煦為帝?

無法言語的神宗,只點頭同意,並無他言。宰相王珪口中的趙煦,是神宗的兒子,年方10歲,並未有豐富的執政經驗,更無法主持朝政,而54歲的高滔滔被一致認為臨朝聽政的最佳人選。

三、經驗不足,開始迴歸舊法

相比宋朝第一個執政太后劉娥,高滔滔對政治也是毫無經驗,劉娥在先皇帝在位時,便“曉書史,聞朝廷事,閱天下封奏”,而高滔滔的政治理念皆來自姑姑曹太后——力阻王安石變法。

所以,高滔滔在垂簾聽政之後,就開始打壓王安石變法的人,開始重用司馬光、文彥博、蘇轍、等人,廢除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市易、保甲等,一下子回到了仁宗、英宗時代,可謂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迴歸舊制長達9年之久,這九年裡,宋哲宗趙煦已然成為一個有才智的君王,可卻從未有過實權。據宋史記載,劉娥在輔佐宋仁宗趙禎時,兩人多是平起平坐,劉娥在發表意見時,還需要過問趙禎的意見,而高滔滔卻不是,朝堂之上,趙煦與高滔滔左右相對而坐,大臣直面高滔滔奏事,背對趙煦奏事,以至於趙煦提及當年高滔滔垂簾聽政的場景,只說:

當時自己個子小,只能看到朝臣的屁股和腰。

足以見得高滔滔對權力的把握,極其嚴格。更有甚的是,開朝時,官員需要先拜高太后,後拜宋哲宗趙煦,朝臣奏事之後,高太后都不會過問趙煦的意見,只會沉默不言,不敢多說半句話。

1093年秋,62歲的高滔滔病逝,諡號為“宣仁聖烈皇后”。

而高滔滔之所以被稱為”女中堯舜,後人多懷疑是她重用了司馬光,司馬光作為編纂《資治通鑑》的史學家,在受到重用後,開始大大稱讚高太后的賢明智慧。更有史書稱讚高滔滔輔佐政治期間:

自是內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傢俬恩。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鉅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宋史·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傳》我朝之治,元祐為甚,母后之賢,宣仁為最。——司馬光

四、高滔滔攝政期間給北宋埋下的三大惡果

高滔滔在攝政期間,架空了皇帝的權力,又堅守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準則,看似為了保住國家安寧,卻是加劇北宋末年衰敗滅亡的第一人,之所以這樣評價,在於她對北宋做出的三大錯舉:

第一,全面否定王安石變法,把北宋經濟推向衰敗的邊緣;

第二,西夏戰爭時,同意割地換取安寧,不但沒有換的和平,反而刺激了西夏侵佔土地的野心;

第三,縱容黨爭,任由結黨之派氾濫,顛覆了朝堂秩序。

尤其是第三點,給北宋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惡果。在司馬光死後,保守派分為三黨,高滔滔對三黨勢力不加管制,任其惡化,被後世稱為“蜀洛朔黨爭”,包括“烏臺詩案”、“車蓋亭詩案”皆是高滔滔攝政期間由於不必要的黨爭引起的紛爭,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高滔滔作為北宋第二位垂簾聽政的女太后,她被史書記載為“女中堯舜”,卻沒有做出讓北宋政治、經濟、文化等繁榮的措施,反而是加速北宋滅亡的第一人,可謂是徒有虛名!

而再看《清平樂》中,她與趙宗實之間的堅定愛情,也頗令人讚歎!

參考文獻:《宋史》


麥穗日記


很榮幸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中國歷史幾千前,自秦始皇創建帝制開始,到清朝滅亡,不乏掌權的女皇后、女太后,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慈禧太后了,除了慈禧還有呂雉、武則天等,這是幾位比較出名的,還有眾多不為大家所熟悉的女皇后,她們利用帝后的便宜,插手朝政,安排自己親人進入朝廷中樞,把控朝政,嚴重的還會禍國殃民。

像漢末、清末都是外戚干政,閹宦橫行,但凡出現這種情況的朝代,都基本是滅國的前兆。即便掌權一輩子的慈禧太后,在臨死前好像又明白了這個道理,留下遺言,不讓後世女人、宦官再幹政。

長遠來看,外戚干政對國家、對她們本人好像都沒什麼好下場,所以這也成了一個歷史規律,女人只要一干政,就不會有好結果。

但也有例外,比如孝莊文皇后,輔佐了順治帝、康熙帝兩代君主,尤其是康熙帝,從生下來就離開了父母,是孝莊文皇后把他撫養成人的,康熙之所以被稱為千古一帝,孝莊的功勞可謂是最大的。孝莊文皇后輔佐了兩位偉大的君主,但是她不垂簾聽政。

也許,這正是孝莊文皇后的偉大之處,既關心朝政,左右朝政,但又不專權,總是在兒孫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出來貢獻力量,一旦局勢緩和,又退居二線,放權給兒孫。

那麼,在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一位皇后,既垂簾聽政,又飽受好評呢?答案是:有,恐怕也只有這一位:宣仁太后高滔滔。

高滔滔自幼在北宋宮中長大,她本是勳戚之後,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的皇后曹氏,是她的姨媽。曹皇后本想把她獻給自己的丈夫宋仁宗趙禎,但被宋仁宗委婉拒絕了。後來把她許配給了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的養子宋英宗趙曙,後成為趙曙的皇后。

高滔滔和宋英宗趙曙生有三子兩女,分別為宋神宗趙頊、岐王趙顥、嘉王趙頵、寶安公主、壽康公主。

宋英宗趙曙死後,宋神宗趙頊登基,高滔滔成為太后。不知是怎麼回事,宋朝的這幾位皇帝壽命都不長。

宋仁宗趙禎是比較長壽的了,活了54歲;宋英宗趙曙,也就是高滔滔的丈夫,只活了36歲;她的兒子宋神宗趙頊也只活了38歲。

高滔滔的兒子趙頊死後,她年僅9歲的孫子宋哲宗趙煦登基為帝,高滔滔成為太皇太后。九歲的孩子能懂啥,於是,高滔滔奉兒子宋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皇上,從1085年開始垂簾聽政,此時她已經53歲。

高滔滔一執政,就開始任用司馬光為宰相,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雖然她是保守派,但在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宋朝的這段歷史政治清明,經濟也十分繁榮,國勢慢慢強盛起來,所以本是頹敗的北宋,到高滔滔執政後又起死回生了一段時間。

高滔滔除了在執政上勤儉廉政、在對待自家人上,也真是做到了大公無私。她的丈夫宋英宗曾多次要給她弟弟升官,但被她拒絕了。她的孫子宋哲宗要給高滔滔的兩個侄子升官,也被她拒絕,最後在宋哲宗的一再請求下,才勉強升了一級。

這一點,恐怕歷史上沒有那個皇后可以做的到。即便是孝莊文皇后,也是千方百計的安排自己人進入朝廷及其皇帝身邊,包括順治帝的皇后、妃子都是孝莊強制安排的,為此母子兩個還鬧彆扭。

以上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個人想法和觀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公子靈均


高滔滔是宋英宗的媳婦兒,宋英宗趙曙做了沒幾年皇帝就掛了,好在兒子比較給力,那就是著名的宋神宗趙頊。

高滔滔也就是宋神宗的生母,因為兒子比較能幹,高滔滔自然是樂得清閒,在後宮過著安穩的小日子,好不快活。

可是高滔滔的壽命比較大,而宋神宗的壽命比較短,宋神宗只活了38歲就掛了,留下年僅9歲的兒子趙煦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宋哲宗。

因為孩子年紀比較小,因此高滔滔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走到前臺,垂簾聽政。她在哲宗朝執政8年之久,被稱為宋朝最有能力的太后,名聲比宋真宗媳婦兒劉娥要好得多。


高滔滔屬於媳婦熬成婆的典型案例。

宋仁宗的媳婦兒比較多,但是他沒有兒子,因此只能把趙曙找來做自己的養子繼承皇位。因此曹皇后並不是趙曙的生母。

等到宋仁宗駕崩以後,曹皇后還活著,自然榮升為曹太后。宋英宗就算再孝順,可終究不是曹太后的兒子,因此曹太后和宋英宗之間,其實是矛盾重重的。

尤其是在宋英宗病重的情況下,曹太后一度垂簾聽政,大有重啟劉娥執政的現象。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宋英宗的媳婦兒,高滔滔的處境是很微妙的。

她一邊要侍奉好自己的婆婆曹太后,一邊又要照顧好自己的丈夫宋英宗,想要做到兩邊不得罪,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畢竟一心向著丈夫本是高滔滔該做的事情,可是這麼一來就會徹底得罪曹太后。如果曹太后一道詔令,隨時可以把高滔滔給廢了。


因此那幾年高滔滔心裡別提多慌了,好在她丈夫宋英宗是個短命鬼,僅僅做了4年皇帝就嗝兒屁了,等到高滔滔的兒子宋神宗趙頊登基以後,高滔滔才算是鬆了口氣。

畢竟自己的兒子成了皇帝,自己這個皇太后的位置算是穩住了。這就好比是媳婦熬成了婆,但是上頭始終有個曹太后在,她這心裡別提多彆扭了。

整個神宗朝,基本上看不到高滔滔的任何話語權,反倒是曹太后總是沒事兒會插兩句話。

比如說蘇軾因為烏臺詩案下了大牢的時候,曹太后就說,宋仁宗時期說蘇軾兄弟是他給子孫選定的未來宰相,這才救了蘇軾一命。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曹太后也是表示堅決反對,為什麼?因為她認為祖宗的法令不能輕易改變,這也是王安石變法受阻的原因之一。

宋神宗打算收復燕雲之地,但是不敢自己做主,還得屁顛屁顛地跑去問曹太后的意見,曹太后各種詢問以後,依舊感到擔心,畢竟宋太宗、宋真宗都嘗試過,且都失敗了,嚇得宋神宗連連點頭。

由此可見,曹太后其實在宋英宗和宋神宗朝的地位那是相當高的,這期間高滔滔根本就不敢多嘴一句,依舊只能好好做個兒媳婦兒。


高滔滔媳婦兒熬成婆以後,跟婆婆曹太后有的一比。

公元1079年,曹太后終於去世了,高滔滔長長鬆了口氣,在後宮之中,她總算能夠稱霸了。這個時候兒子宋神宗也得聽從高滔滔的建議,畢竟孝順也是宋朝所提倡的。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瓊,祖繼勳,皆有勳王室,至節度使。母曹氏,慈聖光獻後姊也,故後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後年同,仁宗謂慈聖,異日必以為配。既長,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顥、嘉王頵、壽康公主。治平二年,冊為皇后。---《宋史》

因此高滔滔逐漸參與到了政治當中來,但是宋神宗在位期間,高滔滔沒有什麼過分舉動,她始終相信兒子能夠把這個國家治理好。


可惜事實並不是如此,她眼睜睜看著好端端的熙寧變法從興起到消亡,主要責任就在於宋神宗的意志力不夠堅定。

王安石無奈離任以後,宋神宗還想繼續堅持,其實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局面。結果宋神宗帶著遺憾,年僅38歲就離開了人世。

這個時候高滔滔終於找到了做婆婆的感覺,她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垂簾聽政,從此掌握了宋朝的軍政大權。

不過她認為宋神宗的變法搞得七零八落的,完全沒了作用,因此她上臺以後,一口氣把兒子一輩子的心血都給毀掉了。


高滔滔被稱為女中堯舜。

高滔滔掌權以後,開始啟用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成員,對於變法成員,則是各種打壓,廢除了所有王安石變法的內容,使得宋朝一度陷入了朝令夕改的狀態之中。

不過高滔滔治國還是很有本事的,她執政期間,能夠做到勤儉克己,勵精圖治,使得宋朝的經濟蓬勃發展,老百姓們過著相對安穩的好日子。

這個時候的宋朝幾乎到了巔峰狀態,大部分人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國家綜合實力也增長了不少,為後來宋哲宗的折騰,打下了牢靠的基礎。

高滔滔還有一個好處,她杜絕自家的外戚在朝中掌權。外戚始終是封建王朝難以逾越的權力人員,高滔滔卻總是拒絕讓宋英宗和宋神宗包括宋哲宗提拔自己的家裡人。

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驛召司馬光、呂公著,未至,迎問今日設施所宜先。未及條上,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減皇城覘卒,止禁庭工技,廢導洛司,出近侍尤亡狀者。戒中外毋苛斂,寬民間保戶馬。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預知。又起文彥博於既老,遣使勞諸途,諭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且令亟疏可用者。---《宋史》

她當權以後,她的倆侄子按照履歷應該要升任觀察使了,可是她卻堅決不答應,在宋哲宗多次請求之下,才勉強升了一級。這種思想境界,難怪稱她為女中堯舜了。


總結:高滔滔與宋哲宗的治國理念是有很大矛盾的。

高滔滔其實明知道自己守舊的思想,和宋哲宗想要改革的思想有反差,但是她依舊堅持自己的主見。

從長遠來看,改革肯定是對的,但是改革所需要的條件非常苛刻,首先需要君王有秦孝公那種意志力,其次需要改革者需要有商鞅那種執行力和思維能力。

就算王安石趕上了商鞅,可宋神宗也沒趕上秦孝公,因此高滔滔否定變法的做法,未嘗不是一種自救的辦法。可惜宋哲宗不能理解,他覺得變法完全是對的,因此在高滔滔去世以後,又開始重新實行變法,可惜那個時候變法人才凋零,周圍都是小人,自然也就沒辦法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