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經濟、科技都遠高與金,軍事差距為何這麼大?

解放電影院


歷代盛世都是新朝二代人均地多人少時豐裕時,之後就衰落,從來就沒有科學生產力,更不可能產生資本主義萌芽。



首先,國家窮。

北宋主要是藏富民間,地方地主官僚富裕,而國庫空虛。當然國庫空虛跟當時兵多、官多有關係,當時宋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招大量流民入伍,同時科舉大量取士,造成國庫空虛,正因如此,才有後來的王安石變法。

其次,北部屏障消失。

五代時,後晉石敬塘甘為兒皇帝,把幽雲十六州割契丹,使得遊牧騎兵暢通無阻,直取開封。

第三,重文輕武政策。

趙匡胤是發動兵變起家,怕以後重蹈覆轍,所以重文輕武。宋代三衙管軍制(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但和樞密院牽制,三衙有統兵權無調兵權,樞密院有調兵權無統兵權。並且採用更戍法,駐兵換防,將不動。這些措施都削弱了軍隊戰鬥力。

第四,威脅太多。

和北宋並立的是三個少數民族,並且都建立了政權,實力都很強,再加上後來橫空出世的蒙古,所以,眾多威脅也是軍事失利的原因。

北宋早期對抗的是遼國而不是金,金是宋中後期的事情。

簡單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兵力對比差距,遠遠不足以抵抗契丹人。

道理很簡單,遼軍以騎兵為主,宋兵以步兵為主,古代戰爭騎兵對步兵是碾壓性的存在,以一當十絲毫不為過,而兵力絕對數遼國又大於北宋,遼軍可以輕易集結20萬大軍進犯中原,而北宋最多時期步兵總數只有12萬,這已是頂峰時候。

那為什麼宋軍不發展騎兵呢?這就不得不提一個關鍵性的、不可解決的問題,馬場!!!

宋軍沒有可供軍馬飼養的優質馬場!軍馬數量不夠!尤其是草原馬,雖然從大理進口了很多馬匹。宋徽宗末年,號稱十萬戰馬。那些都是大理國的山地馬也就是現在人說的雲南馬。雲南馬不適應平原作戰。所以丟了長城山地防線,北宋當然萬般無奈了。

看疆域圖就知道,優質馬場都在宋朝國境線北面,而北面全部被遼國佔據,其疆域空前遼闊,從最北的貝加爾湖一直到最南面山西河北一帶,幾乎囊括了最優質的馬場資源,說遼國是馬背民族一點不為過。

那北宋西北面呢?存在一個讓北宋長時間梗骨在喉的西夏,也壟斷了大部分優質牧場。這就造成了北宋困在中原腹地,地形基本以山區、丘陵為主,基本無地可飼馬,騎兵就不會是宋兵的主力兵種。

所以,儘管北宋經濟、科技都強於遼、夏,但軍力卻不如兩大草原民族,經常被欺負也是常理之中。這是地理結構形成的軍力弱勢。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蔡京奸臣集團的胡作非為。蔡京集團的胡作非為又分為4個點。

1.原來的白溝防線被蔡京集團拿去填湖種稻了。美其名曰增加了國庫收入

2.原來白溝防線上種的榆樹林,防止北方胡人騎兵衝鋒用的。居然被童貫全砍了。

3.虛構的禁軍人數。徽宗年間號稱禁軍80萬所謂禁軍,指的是北宋東京開封府的中央駐軍。可是北宋開封府總共人口只有到200萬。哪裡來的80萬禁軍。那所謂80萬禁軍不就是所謂北宋開封府的成年男子人口嘛

4.蔡京集團完全放棄了任何的平原騎兵對抗戰術的訓練。把所有的軍事力量投入到西北丘陵地區,與西夏軍隊進行步兵決戰。自欺欺人地展現他那個所謂的武功勝利。他當時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是因為契丹人已經沒落了,而女真人開始崛起了,所以契丹人才沒有,因為北宋完全放棄了平原騎兵對抗戰術的訓練而入侵北宋。蔡京集團居然可以與虎謀皮似的,認為女真人跟契丹人一樣的,不可能入侵一個喪失了平原騎兵對抗戰術的北宋。


頂端學術切磋


在中國封建社會大一統的王朝,北宋的文化的燦爛多彩和經濟之發達,在所有王朝中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後人都想納悶,經濟那麼發達的王朝,軍事作戰能力怎麼那麼弱那,還被大金擄走了,宋徽宗 宋欽宗兩位皇帝,大量的趙氏皇族,後宮妃嬪和朝臣三千於人,繁華的帝都東京城不復存在,這就是靖康之恥,從此北宋滅亡,而後趙構在臨安稱帝,史稱南宋。

大宋軍事力量如此孱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開國皇帝對一個王朝的影響非常大,往往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後代影響很深,他們制定的方針後代皇帝不會輕易更改。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上位,深知自己擁有軍權才會被部下黃袍加身,軍權不代表皇權,但軍權絕對可以左右皇權,趙匡胤登上大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沒有對昔日跟隨自打天下的兄弟下手,但是對於他們手裡的軍權一直念念不忘,對對於那些開國功勳更是心生忌憚,廢天子,更易皇權的事情在五代十國時期屢見不鮮,況且自己的天子之位不就是這樣得來的嗎?廢置天子這種事情,絕不能在自己身上重演,深知自己只有廢了他們的兵權,才能穩坐龍椅。

那些功高震主兵權在握的將軍們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怕是同打天下易,共坐天下難,這些將領們也是寢室難安,怕自己征戰一生,卻不得善終,君臣也都知道,就如陳橋兵變這類事件,再次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但軍權這等東西還是在自己手中穩妥,趙匡胤也是一位仁義的君王,沒有把昔日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殺害,沒有用極端的方式奪取他們的兵權,這才有了杯酒釋兵權一事,成功的解決了皇都與開國元勳之間的矛盾,沒有用鳥盡弓藏的方式誅殺功臣。

同時又將自己的女兒和妹妹與這些功臣聯姻,又賜予這些功臣 ,金銀和田地,以供他們安享晚年,而這些人雖然解除了兵權,但在後來統一戰事時,他們有不少人被臨時調回軍隊,隨趙匡胤出征,這也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形成的鮮明對比。

趙匡胤也開始了重文輕武的治理天下,而後代皇帝也是不注重軍事發展,宋朝皇帝也有意的打壓猜忌,甚至忌憚那些能征善戰的元帥將軍,一旦戰事起,有時甚至臨時啟用一些將軍,一旦戰事稍緩,就會對那些將軍猜忌,甚至解除他們的兵權,這也是宋朝名將為數不多的原因,岳飛嶽大元帥,不是受到了種種不公與猜忌嗎 宋朝的武將日子不好過啊!這都是他們的老祖宗趙匡胤留下的隱患,後世子孫效仿,崇文抑武,沒有兩個方面均衡的發展,日積月累導致軍事力量作戰能力極其差弱,何來安寧。


渾然—天成


首先,國家窮。

北宋主要是藏富民間,地方地主官僚富裕,而國庫空虛。當然國庫空虛跟當時兵多、官多有關係,當時宋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招大量流民入伍,同時科舉大量取士,造成國庫空虛,正因如此,才有後來的王安石變法。

其次,北部屏障消失。

五代時,後晉石敬塘甘為兒皇帝,把幽雲十六州割契丹,使得遊牧騎兵暢通無阻,直取開封。北宋初期,在北部邊境建立水長城,到北宋末年時,因氣候變化,乾旱少雨,導致水長城無法發揮作用。

第三,重文輕武政策。

趙匡胤是發動兵變起家,怕以後重蹈覆轍,所以重文輕武。宋代三衙管軍制(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但和樞密院牽制,三衙有統兵權無調兵權,樞密院有調兵權無統兵權。並且採用更戍法,駐兵換防,將不動。這些措施都削弱了軍隊戰鬥力。

第四,威脅太多。

和北宋並立的是三個少數民族,並且都建立了政權,實力都很強,再加上後來橫空出世的蒙古,所以,眾多威脅也是軍事失利的原因。

第五,北宋初年,太祖太宗能夠親自參加軍事戰爭,牢牢把握軍事各個方面,加強皇帝集權,而各位武將也能發揮各自優勢,聽從安排。所以北宋初的軍事能力強於其他各國,從而建立北宋。

到了真仁英神哲宗朝,在軍事上繼承了重文輕武的體制,在各個武將身邊安排文官管制,武將的思想和動作收到監管,不能很好的放開手腳,稍有不慎即可罷官免職,或流放處死。而作為皇帝不能把持朝政,對於文官集團,時而聽從時而任意妄為,致使在軍事實力上鬆散腐敗,各自為政。

到了後期各種皇帝懶於政事,任由官員腐敗,對於戰爭由怕轉賴,能求和就求和,求和不成賠錢陪地,只要不打就行。軍事方面一落千丈。

第六,宋朝的軍隊主要是步兵為主,而騎兵卻特別少。

第七,宋朝時期火藥雖然有所發展,但是並沒有成熟運用到戰場中。雙方軍事實力沒有時代差距。

第八,金國盛產鐵礦,且冶金業發達。

所以北宋滅亡,一是體制,二是無長城屏障,三是缺少戰馬,四是敵人太強。



當代曹植


北宋遠超金?北宋除了仗著地勢好,好做生意加上中原人口多以後,經濟強些,科技未必!

遼國已佔燕雲十八州,除了有馬,還有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加上遼開科舉用人材,從各方面來講並不比北宋差。

後來明朝繼史時,有易淡化了!

遼的意思就是鑌鐵,加上有馬,一國兩制的先進

′理念,可擋不住北宋有錢,糖衣炮彈的進攻下,腐朽了!

西夏看似騎牆的風中草,可西夏發明了世界豎式風箱鍊鐵技術,讓鐵器質量產量又上一個臺階。

金全面接盤了遼,加上北方的彪悍,滅了求仙問道花石綱的北宋,一點也不意外。

就是當時的大理國,大理牛皮甲布匹也出口南宋,小日子也過的很滋潤,這是落後的表現?

有些人覺得人家女真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就覺得別人好像很落後一樣。

人是在學習中成長的,人才是可以去挖的。大宋的人才也可以為他們服務的,還可以自身培養的。

別忘了馬鞍的發明者和最早應用者是來自長白山的鮮卑人!

宋朝是最早把火藥應用於戰爭的,但不久金西夏都會了,這,這,這,能先進多久?

而北宋南宋沒馬又缺鐵,好鐵都在北方,南宋慘的時候用紙和綢緞壓制而成的紙甲!

綜上所述

什麼叫科技技術差的很遠?其實差的一點都不遠。宋就是文化高出一點,而文化俗話講“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打架時詩歌用不上!


蓉兒是妹紙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就像強如大明朝,建國時打得大元朝滿地找牙,把大元皇帝趕到了貝加爾湖還得追著打,萬曆三大徵全勝,就這樣還是被李自成打進了北京,金人入了關。

人們說強漢、盛唐、弱宋,但是這幾個朝代幾乎一直跟北方遊牧民族有戰爭,大明除了土木堡之變有點慘,其他時間也基本壓著北方遊牧民族打(不是天災人禍,金人也不一定打得過大明)。為什麼只有宋朝被欺負的那麼慘,靖康之恥應該是幾千年歷史漢人皇室最大的恥辱。原因是多方面的:

1、從地理環境說,後梁皇帝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後,河南河北界限基本上成了國界,大宋根本無險可守,如果宋太祖能多活幾年,說不定還能收復,可以去的太早(燭光斧影,據說是死在太宗的陰謀下),太宗北征失敗,真宗又遇到了強勢的蕭燕燕,最終終宋一朝北方無險可守;

2、中原王朝跟北方遊牧民族戰鬥必須依靠騎兵,漢唐大明無不如此,全都有強悍的騎兵和不世出的騎兵名將(霍去病、李靖、徐達等),而宋朝河套地區被西夏佔領,根本沒地方養馬,所以名義上的八十萬禁軍,騎兵少之又少,也基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3、從宋朝的體制說起,宋太祖是武將起兵黃袍加身得的天下,而且經歷了驕兵悍將為所欲為的五代十國亂世,所以對於武將的限制是歷代最嚴重的,重文輕武不說,有功的武將終宋一朝不能善終,文官集團卻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武將只有衝鋒的命,將兵指揮的基本都是文官,錦繡文章沒問題,打仗嘛,大宋能叫的上名的名將基本沒幾個,而且死的都很慘;

4、百年沒有大的戰爭,軍隊的戰鬥力是靠打出來的,澶淵之盟後宋遼百年不開戰,而且條約里約定不允許在邊界設重兵,加固城寨,所以戰鬥力和佈防能力可想而知;

5、禁軍的戰鬥力很值得懷疑,別看宋朝的軍隊數量是封建王朝之最,但是宋朝的養兵不只是為了戰爭,很大原因是大宋不差錢,為了防止出現社會動亂,年年招兵,養了很多無業遊民,好男不當兵也就是從那時候來的,本來就是來混口飯的,指望他們賣命是不可能的;

6、靖康之恥大宋有點被金人耍了,本來大家約好的一起幹大遼,大家是盟友,結果金人剛滅了大遼回頭搞了個偷襲,宋朝根本沒有準備戰爭的時間,實在窩囊。

最後,說回來,只要在體制上解綁,給將領足夠的自主權,其實漢人的軍事智慧是遊牧民族沒法比的,戰鬥力也是可以快速成型的,金人到滅亡都無法消滅南宋。兩個萬人隊橫掃歐洲的蒙古人滅亡南宋,整整打了半個世紀,還搭上了一個皇帝,所以漢人只要好好搞,戰鬥力絕對不弱。可惜作為皇帝對絕對皇權的貪戀和對功臣的猜忌,造成了嚴重的內耗。

不過,兩宋加起來,宋朝應該算是歷史上國祚最綿長的王朝,比強漢盛唐都長,對於皇家來說,你能說宋太祖的國策錯了嗎?

純手機敲字,望採納!



駐外狗養成筆記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不能籠統的說是軍事差距大,在武器裝備和作戰理念方面,北宋是當時東亞地區最先進的國家,但是在人員戰鬥力方面卻出了大問題。



在北宋建國初年,宋朝軍人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十五萬禁軍就能橫掃全國。但是隨著後來宋太宗兩次北伐中的錯誤決策導致這批精銳喪失殆盡。再往後的宋朝軍隊,雖然人數上是越來越多,從太祖時期的十五萬,到太宗時期的三十萬,再到真宗仁宗時期的六十多萬,北宋末年,甚至有近百萬軍隊。但是其戰鬥力也就此一落千丈。


歷朝歷代其實都有這個毛病,但是北宋就很突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軍人地位的迅速下降以及文官集團控制戰爭,真正有能力的武將只能淪為文官們的打手。外行人領導內行人,必定是要出事的。

還有,澶淵之盟簽訂之後,宋遼兩國就沒打過仗,宋朝北方邊境軍隊的戰鬥力在一百年的和平中逐漸被消磨殆盡。本來宋朝還有西夏能練練手,但是隨著李祚諒的去世,西夏的國力軍力也開始走下坡路,逐漸開始被宋朝吊打。北宋西軍的戰鬥力也隨著西夏人抵抗的降低而降低。

再說金人,金人起于山野大澤中,打獵就是他們打仗的過程。從小到大就沒斷過殺戮。其戰鬥力就連遼國軍隊都不能與之相比。更別說宋軍這群綿羊了。


在古代越文明,越發達的國家往往都打不過野蠻的國家,就連文明的羅馬被野蠻的日耳曼人消滅的。


守仁讀仁


重文輕武,北宋是文人政治, 宋太祖基於五代十國的軍閥混戰而有意削弱了宋朝武將的權力

直接的弊端就是導致了宋朝積貧積弱, 軍隊戰鬥力地下, 而且指揮官也處處受制於人

所以跟遼國等擁有精銳的騎兵的國家戰鬥,註定是敗多勝少

宋朝為了避免後周的覆轍,(畢竟趙匡胤自己經歷過),怕軍事將領以及不下謀騙聖上,做出奪朝換代的事情。重文輕武,重視內部仰止外部。

這樣一來經濟與文學,發展的也便相對平穩迅速。(要不然為什麼說宋朝的經濟、文學是中國歷史的鼎盛時期呢?)

然後呢,這樣一來。軍事才能的人也就相對的少了很多。(宋英宗不是宋仁宗來著國內兵眾多、外部卻百戰百敗)。 不能說宋朝兵少,只能說宋朝的有軍事才能的人相對少出現些(不是說少而是很少出現。因為就算有才能,也很少被重用)。

而且宋朝不僅對金國戰敗,而且對遼等也是戰敗,有時候就算戰勝也會要求停戰,以每年歲幣進貢,而停止戰爭。

雖然這樣來說對宋朝的皇帝皇位鞏固有些問題,但是百姓過得都是很好的。無論敵對國家還是國內。都是很少發生戰爭的。就算是發生也會盡可能的結束戰爭。



和老張聊聊身邊事


軍事上的對比

在中國歷史上,對北方遊牧民族(金人也具有遊牧民族的特點)的作戰中,中原地區的農耕民族長期處於下風。

 大體上,只有西漢的漢武帝、唐朝的李世民取得過壓倒性的決定性勝利。包括秦始皇派蒙恬出擊匈奴也只能算是局部性的勝利。在世界歷史上,也有類似的遊牧民族武力打敗文明程度更高的民族現象。

  具體到宋金對峙時期,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所謂岳家軍多次打敗金軍的戰績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如果認真對照研究宋史和金史就會發現,這只是寄託了後人的美好的願望。  相反,倒是金軍經常打敗宋軍甚至把南宋皇帝高宗逼到大海上去避難。

  

即使是後來南宋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經濟發展水平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算是一個新的高峰時期,宋君臣也曾經發達過北伐。但是,也很快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雖然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很高,但是,其軍事力量並不佔優勢。

與之相反,金的軍事力量明顯處於優勢地位。所以,整體上看,雙方的綜合實力基本相當甚至金還一定的優勢。這也是宋金能夠形成長期對峙局面的主要原因。也是岳飛不可能北定中原的最基本的力量對比態勢。

經濟上對比

從唐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由“千里關中”回到了黃河下游的區域,汴梁由於地處黃河和運河的交匯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同時,農業經濟的重心實際已經轉移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

因此,1125年開封的陷落,趙構先是逃到上蔡,然後落腳杭州。因為朝廷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和戰略縱深來組織抵抗。兩國的邊界穩定在淮河一線,互相對峙----標準的南北朝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南侵或者是北伐都決非當務之急,安頓和發展經濟才是。

從上面幾點來看,南宋在1140年前後組織北伐的成功率微乎其微,從歷史上漢高祖對匈奴的戰例中就可以看出,騎兵對於冷兵器時代來說無疑是最具殺傷力和最有威脅性的兵種,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以步兵戰勝騎兵,但從兩個國家的戰爭來說,更多的還應該考慮兵員和後勤補給,還有當時最高統治者的個人能力和魄力。

求和無疑是當時最恰當的選擇。如果真的強行開戰,可以肯定的是,南宋不會像歷史上的它一樣繁華。





心島未晴TEL


宋朝時我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在北宋時期,無論是經濟,科技都處於世界先列,但是一提起軍事,我們就想到“積弱”二字,這兩個字就像磁鐵一樣牢牢附在宋朝的頭上。後來,金入侵中原,北宋在短時間內快速滅亡,則更體現了宋朝軍事上的不足,宋朝之所以和金的軍事差距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失去了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北宋王朝的天然屏障,自從這十六州被遼奪去後,北宋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北宋統治者曾多次出兵想奪回這燕雲十六州,但是都無功而返。後來,北宋聯合金滅遼,這塊土地也沒有回到宋朝統治者的手中,所以北宋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這是北宋軍事弱的原因之一

二 守內虛外的軍事政策

北宋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武將奪權的情況發生,將大部分的軍隊都用來鞏固京師的安全,這就造成了邊防空虛,一旦北方出現情況,怎麼能防住呢?這也是北宋軍事實力弱的原因之一

三 龐大的軍費開支

北宋政府為了在災難年防止民變,將許多流民編入軍隊,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冗兵,而且這些人都是普通農名,素質怎麼可能和經過專業訓練的士兵比呢?同時政府還要用大量的財政去養這些人,財政負擔十分的重,這樣的軍隊戰鬥力當然不高,這也是北宋軍事實力弱的原因之一

四 重文輕武的政策所導致的

在宋朝,士大夫階層崛起,文人的地位遠遠高於軍隊將領。隨著科舉制度的進一步發展,所有人都以讀書為榮,尚武之風減弱,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宋朝軍隊弱的原因也是看的通的。

綜上,雖然宋朝的經濟科技實力遠超遼金,但是宋朝的統治者沒有好好利用這些條件才造成了宋朝軍隊弱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