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什麼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為何有“北宋”與“南宋”之分?

笑看東籬


漢朝是劉邦開創的,整個漢朝總共持續了四百多年。但是,漢朝在中國歷史上又分為西漢和東漢。

為何會出現這種分法呢?

原來西漢和東漢之間,還存有一個“新”朝。

這個“新”朝就是王莽建立的,王莽本來是大漢王室的外戚,他這個外戚在勢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把當時的大漢的皇帝給害死,然後自己宣佈稱帝了。

劉邦建立的漢朝,截至目前也就算是終結了。

王莽篡位當皇帝之前,大漢總共相傳了十二位皇帝,他們分別是:

1、漢高祖劉邦 2、 漢惠帝劉盈

3、 漢文帝劉恆 4、漢景帝劉啟

5、漢武帝劉徹 6、漢昭帝劉佛陵

7、漢宣帝劉病已 8、漢元帝劉奭

9、漢成帝劉驁 10、漢哀帝劉欣

11、漢平帝劉衎 12、漢孺子劉嬰

王莽當了皇帝,就把原來的國號“漢”改成了“新”,這也就是“新朝”的出處。

可是,王莽當了皇帝,劉邦原來的皇子皇孫的後代就不幹了。憑什麼本來是他們大漢劉家的江山,要讓給姓王的呢?

所以,姓劉的皇室子孫就都開始起義反抗王莽的新朝了。

在這些皇室劉姓子孫內,有一個叫劉秀的,他和哥哥加入到了綠林軍,把王莽的“新”朝給滅了。王莽的新朝總共存活了15年。

之後,劉秀又從綠林軍裡獨立出來,他又把綠林軍,赤眉軍打敗,然後統一了中國當了皇帝。

因為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所以,他當了皇帝后,又把王莽建立的“新”朝給廢了,恢復原來劉邦建立的“漢”朝的國號。

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秀中興的漢朝,就把它們叫做了西漢和東漢。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劉邦建立的漢朝都城在長安,劉秀中興的漢朝都城在洛陽。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所以,都城在西面的就叫西漢,都成在東面的就叫東漢。

這大致就是為何大漢分為東漢和西漢的原因。

那麼宋朝為何又分為北宋和南宋呢?

說實話宋朝的北宋和南宋,有點和漢朝相似,但是,又有點不盡相同,他們中間也經歷了被滅國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北宋是趙匡胤建立的,但是,這個皇位傳到宋徽宗和宋欽宗的時候,北方的女真族殺了過來,他們把宋徽宗和宋欽宗給俘虜了。

當時被女真俘虜的人,不僅僅是宋徽宗和宋欽宗,整個皇室裡的皇子皇孫,除了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的哥哥,康王趙構外,全部被俘虜到了金國當人質。

這也就是說北宋亡國了,大宋朝沒有皇帝了。

但是,偏偏有一個漏網之魚,這個人就是康王趙構,因為他身上流著的是宋徽宗的血液,他還是宋徽宗的兒子。

索性大臣們就把他給立為了皇帝,康王趙構,也就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趙構。

北宋的時候,都城是開封,自從北宋的皇帝被俘虜之後,整個開封城就成了人家金國的地盤。

可以說包括河南在內的以北的領土,都歸金國所管轄了。宋高宗趙構不得不去長江以南建立都城,他就把都城選在了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其實這時候的宋朝還是原來的宋朝,只不過不同的是領土少了一多半。換了一個皇帝而已。

後來歷史學家為了區分,這兩個不同都城所在地的宋朝,就把他們叫做了北宋和南宋。


史學達人


其實在古代,幾乎所有的王朝或者政權的國號都只有一個字,鮮有兩個字的,比如說要麼是“漢”,要麼就是“宋”,在國號前面並沒有東西南北這些前綴。那麼後來為什麼又會出現我們所熟悉的前綴呢?今天小祁就給大家講一講國號的那些事兒!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畫像)

其實西漢和東漢最開始並不是這麼區分的,而是區分為前漢和後漢。這裡先講講為什麼分為東西漢,然後在介紹了其他更多漢政權以後再講前漢和後漢是如何又改成西漢和東漢的!

其實之所以要將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主要就是為了區分由漢太祖劉邦建立的漢朝和漢世祖劉秀建立的漢朝!又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朝定都長安,劉秀建立的漢朝定都洛陽,相對來說一個在西,一個在東,故後世就稱之為西漢和東漢!

雖然劉秀是以中興之君的身份自居的,但是實際上自公元9年王莽篡汗時劉邦所建立的大漢王朝就已經滅亡了。直到公元25年,劉秀重新建立漢朝,中間已經隔了17年,劉秀名為中興,實為再造!


(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畫像)

同樣道理,將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則是為了區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和宋高宗趙構建立的宋朝。不過不同於西漢和東漢,這期間並未出現斷代的情況,所以宋朝也成了中國古代唯一挺過了三百年大關的王朝!

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朝對於後世的影響太大了,因此後世又先後出現了14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

15個國號為“漢”的政權

除了最有名的“西漢”和“東漢”以外,中國歷史上還存在過另外13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這就更說明了加前綴的必要性,如果後世不加以區分,則根本就無法分清說的到底是哪個漢政權,比如說一個人明明在說西漢的事兒,另一個人可能就扯到了蜀漢去了。而且在亂世時期,甚至同時存在過幾個漢政權!

第一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自然就是劉邦建立的西漢了,定都長安!


(劉邦影視形象)

在西漢滅亡以後,天下紛爭,先後出現了劉玄建立的“玄漢”、赤眉軍扶持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漢”以及由劉秀建立的東漢,當然最後是由劉秀統一了全國!

第五個是三國時期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定都成都,因為劉備自視為漢室宗親,是漢朝的延續,自然國號也是“漢”。這裡就不得不說電視劇《三國》裡面的一個錯誤了,人家劉備的國號就是“漢”,旗子上怎麼會寫的是“蜀”呢!

(劉備影視形象)

第六個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前趙),一個匈奴人居然自稱是漢朝的外孫,以繼承漢朝正統自居,也是搞笑!同時期還有氐人李雄建立的“成漢”政權,最開始國號為“成”,後來李雄的堂弟李壽改國號為漢,因此習慣上稱為“成漢”!

第八個是由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立的流民起義政權,國號依舊是漢,史稱“邢漢”。

第九個是由南北朝時期的侯景篡粱而建的,國號為漢。

第十個是唐朝中期涇源之亂時朱泚被推舉為帝,最開始國號為秦,次年改為漢。


(後漢高祖劉知遠畫像)

第十一個是由五代十國時期由劉龑建立的,因為位於兩廣和海南一帶,因此史稱“南漢”。後來在中原一帶又由劉知遠建立了五代中的第四個中原王朝,史稱“後漢”。郭威取代後漢建立後周以後,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又據河東十二州建立了漢,但是仍沿用後漢的年號,因為地處北方,史稱“北漢”。

第十四個是由金朝末年由郝定於1216年建立的,但是很快就被金朝所滅。

第十五個也是最後一個是由陳友諒建立的,史稱“陳漢”,後被朱元璋擊敗!

西漢並非“西漢”、東漢也非“東漢”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劉秀重新建立漢朝以後,為了區別這兩個朝代,並不是稱呼為東西漢,而是“前漢”和“後漢”,這從東漢的史書就可以看出來!因為沒有東漢書,而只有《後漢書》,《後漢書》也是公認的記載東漢歷史的正史。


(劉秀影視形象)

結果東漢滅亡以後劉備又搞出一個漢朝來,於是史學家稱之為“季漢”,以區別於前後漢。但是沒想到漢朝的名氣太大了,到了五代十國一下子又冒出來三個以“漢”為國號的政權。這下沒辦法了,最後史學家又達成了一致,即以國都的位置或者國家的位置來在國號前面加前綴!

而且因為普遍認為佔據中原即為正統,也就是五代十國中的五代,而五代的所有國號前面都已經使用過了,因此統一將這五個朝代統一稱為後粱、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裡面又出現了後漢,那麼劉秀的後漢就得改名,於是就有了西漢國都長安在西面故為西漢,東漢國都洛陽在東面即為東漢的說法!

因此說古代的朝代稱呼之所以會有這些前綴,都是後世為了方便區分而後加的。因為在古代沒有哪一位皇帝或者君王都無不是在為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而努力,甚至很多皇帝為了和前朝扯上關係而主動認親或者改名的比比皆是,如果自己在國號前面加個前綴那豈不是不打自招了嘛!


小祁說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西漢”、“東漢”,“北宋”、“南宋”,都是後世對他們的稱呼,當是時,是沒有這樣的區分叫法的。

西漢和東漢

歷史上,我們稱劉邦建立的漢朝,到王莽篡權之前的時期,為西漢,因為當時漢朝的首都在長安。

王莽覆滅,漢光武帝劉秀光復漢朝,我們稱這一朝至晉朝以前的漢為東漢,因為當時漢朝的首都在洛陽。

長安在西,洛陽在東,以此為區別,分為東西兩漢。

北宋和南宋

歷史上,我們稱趙匡胤建立的宋朝,至靖康之恥這段時間的宋朝,為北宋,當時宋朝的首都在汴梁,即河南開封。

靖康之恥後,金人佔據宋朝北部江山,趙構倉皇逃至臨安(今杭州),此時的宋朝版圖縮小一大半,我們稱這時候的宋朝直至崖山海戰,為南宋。

北宋,華夏帝國仍能抵禦外族,而到了南宋,華夏帝國就淪為被動挨打,在人們的印象中,南宋是軟弱的。

以上就是東西兩漢和南北兩宋的叫法區別所在了,歡迎評論交流。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漢朝之所以有東西之分,宋朝之所以有南北之分,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朝代歷經了存亡斷續,最終又重新煥發生機。後世的史學家為了將該朝代的前後兩段相區分,便以都城的方位為之命名,這才有了所謂的西漢、東漢、北宋、南宋。與之相仿的,還有西周、東周、西晉、東晉。

漢朝為何有東西之分

漢朝自高祖劉邦立國以來,傳十二帝,至漢平帝時,朝政大權已經完全被王氏外戚所掌握。王氏外戚首腦王莽野心勃勃,最終篡權奪位,建立了新朝。


至此,劉邦所建立的漢朝,基本上就算是滅亡了。

可惜王莽篡漢自立之後,發佈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令,惹得臣民不滿,天下大亂,於是乎各地反對王莽新朝的起義軍層出不久。

為了刁買人心,各路起義軍便紛紛扶立劉姓皇室,妄圖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而這一舉動,就使得劉姓皇族,漢室天子,重新進入了天下百姓的視線中。

人心思漢。

於是光武帝劉秀,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崛起了。

根據史書記載,劉秀乃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算得上是劉邦的直系後代。

在經歷了十二年的戰爭之後,劉秀終於統一天下,定都在洛陽,重建了漢朝。劉邦定都長安,在西;劉秀定都洛陽,在東,因此才有“西漢”、“東漢”之分。

宋朝為何有南北之分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朝由此建立。

傳九世,至欽宗皇帝。

時有北方金國崛起,鐵蹄踏碎汴梁繁華,靖康之變,二帝北擄,迷夢就此坍塌。

至此,趙匡胤所建立的北宋政權,基本上就算是滅亡了。

但康王趙構南逃杭州,又重新組織兵馬,建立起了一個小朝廷,成功抵禦了金國的入侵,守住了宋王朝的半壁江山。

宋高宗趙構為人如何,這裡不去評價。但他對於整個宋王朝而言,無疑就是潑天大功的。

汴梁在北,杭州在南,後世是史學家為了區分,這才有了“北宋”、“南宋”的區別。


盜帥夜留香YE


這個問題很容易迷惑歷史新手,其實古代沒有西漢、東漢的說法,也沒有北宋、南宋的說法,這些說法是後人為了區別不同時期、相同國號政權而賦予的。

漢朝為何分西漢和東漢

大家都知道漢朝是劉邦建立的,“漢”是這個政權的“國號”,本身是不帶前綴的,但漢末王莽篡權,廢漢室,建國號為“新”,“漢”政權被滅亡了。

後來,王莽改制,引得天下大亂,“新”政權被綠林軍滅亡,而漢室成員劉秀又消滅眾多割據政權,統一全國,重新建立政權,國號仍為“漢”。

劉秀視自己為漢室的傳人,對他而言,不存在什麼西漢、東漢的說法,歷史上只有一個漢朝,所以劉秀不是開國皇帝,只是“中興之君”。但漢朝在事實上是被中斷了十多年,並不連續,後人為了區分漢朝的兩個不同階段,稱劉邦建立到被王莽篡奪滅亡的漢為前漢,稱劉秀恢復到被曹丕篡奪滅亡的漢為後漢,因此後人編纂漢朝史書時,稱《前漢書》、《後漢書》。

至於西漢、東漢的說法,實際上到隋唐五代時期才開始出現,因為劉邦建立的漢政權定都在西安,位置靠西;劉秀恢復的漢政權定都在洛陽,位置靠東,因此被稱為西漢、東漢。

宋朝為何分為北宋和南宋

宋朝和漢朝經歷十分類似,宋朝是趙匡胤建立的,“宋”是這個政權的“國號”,本身不帶前綴,但宋末發生靖康之恥,金國俘虜宋徽宗、宋欽宗北上,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宋朝實際上已經滅亡了。

但宋朝皇室成員還有一個“幸運兒”趙構,他是宋徽宗的兒子,僥倖逃脫靖康之恥,又一路被金人追著屁股往南逃跑,一直過了1個多月,才被擁戴登基,國號仍然是“宋”。

對宋朝皇帝而言,他們認為只有一個“宋”,不存在北宋、南宋的說法,所以宋高宗也不是南宋開國皇帝,而是“中興之主”,我們通常認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當時官方一直稱杭州為“行在”,意思是皇帝臨時所在地,並不是都城。

但實際上,宋朝中間是存在中斷的,而且疆域有了很大變化,縮水了近一半,後人不需要顧及趙宋皇室的面子,為了區分宋朝的兩個不同階段,稱之為北宋、南宋,因為北宋的統治中心在北方,南宋的統治中心在南方。

歷史上類似的政權之分還有不少,比如:

1,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北漢,同時並存,國號都是漢,只是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是一個姓氏,但兩家八竿子打不著,沒有任何宗室親戚關係。

2,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後蜀,先後相繼,國號都是蜀,只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但並不是一個姓氏,沒有任何宗室親戚傳承關係。

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西晉、東晉,先後相繼,國號都是晉,只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彼此關係和前漢(西漢)與後漢(東漢)、北宋與南宋的關係類似,彼此之間屬於同一宗室的傳承關係。

親愛的朋友們,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政權眾多,你們還知道哪些同一個國號的不同政權,或同一政權在不同階段的稱呼?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是白話歷史君,我來回答!

哪有什麼“西漢”和“東漢”,“北宋”與“南宋”之分?史書上就只有漢和宋,這些名字都是後人史學家為了便於區分時代給加上去的。

按照歷史記載 像“西漢”、“東漢”、“南宋”和“北宋”,這些國家在建國時只有一個字,都是“漢”和“宋”。而現在之所以如此稱呼他們,僅僅是為了把他們區分,在研究時更方便,就是這麼簡單。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幾個國家的建國史,通過他們的建國史,我們來看為什麼專家把它們如此的劃分?

“西漢”是漢高祖劉邦創立的,它的首都在長安,它也被稱為漢王朝,他被後人成為前漢。“東漢”是由西漢時候的皇族劉秀創立的,它的首都在洛陽,又稱後漢劉秀被稱為東漢光武帝。

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著名的“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在開封,被後人稱為“北宋”,趙匡胤被稱為宋太祖。當“北宋”被金朝,滅掉後,當時宋欽宗的弟弟趙構逃到了南方,在臨安建立了宋朝,史稱“南宋”,趙構也被稱為“宋高宗”。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由於長安在西邊,洛陽在東邊,所以按地理位置劃分,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漢”和“東漢”。宋朝大致上也是通過地理位置來劃分的,北宋的首都開封在南宋的首都的北邊,所以它被稱為“北宋”。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歷史,就會發現我國古代的朝代的名稱都是有其特定意義以及原因的。

就像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這個漢字就是來源於項羽給他封的爵位號“漢王”。而衛國是由曹培建立的,就是因為曹飛的爵位號為“魏王”。我們都稱劉備的政權為“西蜀”,但是事實上他給自己國家的名號為“漢”,這是因為他有著漢王朝宗親的身份,以此來表明自己是對漢朝的延續,是正統。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朝代的名稱,大部分是根據他們統治者的爵位號來命名,像魏國,吳國、漢朝等。

如果兩個王朝的名稱一樣的話,那麼史家們會根據他們地理位置的不同,等其他的因素來把它們劃分為不同的名號,以方便他們的研究。


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劉備的蜀漢,其實人家國號就是“漢”,因為國家在蜀地才叫蜀漢。類似的還有後漢,北漢,前漢等等。還有武則天的武周,也是為了和周區分。類似的還有五代的後周,南北朝的北周等等。


白話歷史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眾所周知,三國指的是魏蜀吳,但實際上如果要較真的話,當時是沒有“蜀國”這個說法的,這一點有多少人知道呢?

劉備起於微末,以賣草鞋為生,一生顛沛流離,但始終百折不撓,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蜀國……但這只是後人的說法,至少在當時,劉備稱自己的政權為“漢”。從立下志向的那一天起,劉備就一直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後來稱帝時國號也是叫“漢”而不是叫“蜀”。


我提的這個問題,和題主的問題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如果真的要較真的話,在當時,是沒有“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南宋北宋”這些分別的,這些區別,都是事後,為了便於區分,由後人賦予的。

西周與東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姬宮湦,西周滅亡,周平王姬宜臼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同樣是後人劃分的。無論是東周天子還是春秋戰國的諸侯,都沒有東周這個說法。比如《左傳·隱公六年》中就記載了周桓公的話:

“我周之東遷晉,晉鄭焉依。”

周桓公是對東周天子說的,只稱周不稱東周。


《左傳·宣公三年》中記載,楚莊王問鼎中原,周天子派王孫滿應對,王孫滿對楚莊王說:

“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至少在東周天子和臣子看來,大周沒有東西之分的,大周國運將會持續七百多年將近八百年,而諸侯也認同這一說法。

西漢與東漢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項羽冊封,國號為漢。公元202年,劉邦滅項羽,楚漢之爭結束,我國曆史正式進入漢朝,史稱西漢。

公元8年,王莽廢漢孺子嬰而篡漢,建國號為新,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國號依然定位漢,史稱東漢。

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逼其禪位,曹氏篡漢自立,國號為魏,東漢滅亡。

跟西周與東周一樣,西漢與東漢也是後人劃分的,其劃分依據都一樣。西周定都鎬京(今西安城內),東周遷都洛陽,西安在西,洛陽在東,所以有都西周東周之稱。同樣的,西漢定長安,東漢定都洛陽,乃有西漢東漢之別。


但實際上,兩漢與兩週之間也有本質上的區別:大週中途並沒有滅亡,而漢朝是曾經滅亡了,只不過又重新建立了起來。

周平王是周幽王的親兒子,甚至一度被立為太子。周幽王死,太子姬伯服亦死,周平王即位是理所當然。但王莽篡漢以後,西漢已經滅亡了,劉秀雖號稱大漢宗室,但實際上家境早已沒落,東漢的天下是他一步步打出來的,而不是繼承過來的。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這裡的前漢後漢便是指西漢與東漢,可見當時的人心中已經將兩漢區分了開來,只是還沒形成西漢東漢的說法。這裡順帶說一句,其實《出師表》這篇文章的名字,也是後人取的,當時,諸葛亮只是給劉禪寫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並沒有名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只記載說“臨發,上疏曰”,後人根據上疏內容,取了個《出師表》這麼一個名字。



兩漢之後,又有兩晉與兩宋,但此二者的情況與兩漢不同,都是國都被人攻破,皇室被迫東遷、南遷,與其說他們像兩漢,不如說像兩週。

總的來說,無論是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本身是沒有西東北南之分,這些都是後人為了便於區分而賦予的。但在它們之中,兩週、兩晉、兩漢可以說是同一個朝代,而兩漢,則是兩個朝代。


臥聞海棠


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也叫前漢和後漢兩個時期,兩漢一共存在400餘年。由於劉邦建立的漢朝首都在長安,劉秀建立的漢朝首都在洛陽。長安在洛陽的西邊,洛陽在長安的東邊。故此後世以兩漢首都所在方位區別,稱劉邦所建為西漢,劉秀所建漢朝為東漢。又因為劉邦在前劉秀在後,稱劉邦建立的漢為前漢,劉秀建立的漢為後漢。

(漢高祖劉邦)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兩宋一共存在319年。北宋首都在河南開封,南宋行在(實際首都)在浙江杭州。北宋統治中心在黃河流域,南宋統治中心在長江流域。因而以方位區分故稱趙匡胤所建為北宋,趙構南渡後建立的為南宋。

(宋太祖趙匡胤像)

同樣是同一國號的兩個王朝,兩漢和兩宋又有所不同。東漢是在西漢滅亡後,由西漢遠枝後裔劉秀建立。劉秀白手起家相當於完全重建了一個王朝,只是仍以“漢”為國號,實際上兩漢是兩個有聯繫的獨立王朝。南宋則是北宋滅亡皇帝被擄走,由直系後代(皇帝的兒子)所繼承建立的王朝。北宋和南宋其實是一個王朝的兩個時期,就像商朝時期分為前期和盤庚遷殷後稱為殷商一樣。還有一個側面可以證明,兩漢的歷史是記載《漢書》和《後漢書》兩本史書上,而南宋和北宋的歷史則是記載在一本《宋史》上。

1.兩漢,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了自己最大的對手項羽,在長安登基稱帝建國號漢。因為劉邦登基前被封為漢王,所以國號漢後世史稱西漢。西漢前期統治者吸取秦朝重用法家實行嚴刑峻法而滅亡的教訓,與民休養生息實行黃老之術無為而治。文帝景帝時國力強盛人民富足史稱“文景之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漢武帝時國力達到頂峰。

(西漢疆域圖)

  • 漢武帝時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收復河西走廊和嶺南各郡,又派張謇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漢宣帝時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正式管轄西域廣大地區。西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到西漢末期外戚專權,外戚王莽逐漸掌握大權。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王莽登基後託古改制,實行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措施造成天下大亂。先後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西漢皇族後裔也紛紛起兵。南陽劉秀兄弟也乘勢而起,劉秀是史籍可靠的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九世孫。不像後世自稱漢室宗親的劉備那樣無法考證。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五]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後漢書》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高邑縣登基稱帝,宣佈光復漢室仍用漢為國號,後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消滅了邯鄲王郎、赤眉軍、割據四川的公孫述、隴右隗囂等割據勢力。劉秀在位期間使百姓休養生息,改革吏治發展經濟大興儒學,史稱“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像)

東漢中後期皇帝繼位年齡都很小,朝政由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權。政治動盪吏治腐敗地方豪強勢力興起,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地方豪強借鎮壓黃巾軍之機逐漸壯大。

董卓之亂以後天下大亂諸侯並起,經過互相攻伐吞併曹操統一北方。劉備、孫權分別統一江東和西蜀,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劉備、孫權也先後稱帝,東漢滅亡。

(東漢疆域圖)

2.兩宋。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各個地方節度使紛紛做大,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黃巢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投降唐朝的原黃巢起義軍將領朱溫佔據汴州逐漸強大起來。907朱溫廢唐自立建立後梁,開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到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登基稱帝。因為趙匡胤官拜宋州節度使,所以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史稱北宋。

宋太祖宋太宗兩代的努力,北宋消滅了南唐後蜀等割據勢力局部統一了中原。只剩下後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回,北宋兩次用兵收復幽雲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北宋和遼國在黃河岸邊的澶州達成和議,北宋送給遼國歲幣三十萬雙方約為兄弟之國開放邊界榷場貿易。此後雙方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北宋吸取五代藩鎮的教訓推行重文抑武的方針,造成國家後來積貧積弱。北宋社會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誕生了燦爛的文化和很多先進的技術。

(北宋末期疆域圖)

到北宋末期宋遼兩國承平日久,朝政腐敗軍備廢弛。東北的白山黑水興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女真,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抗遼國建立大金國。北宋和金國建立“海上之盟”共同滅遼想借機收回幽雲十六州,沒想到是驅虎吞狼。最後金國滅了遼國以後,馬上南下攻宋。北宋大軍一觸即潰,金軍攻佔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和宗室大臣、公主嬪妃等三千餘人。史稱“靖康之變”或者“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虜)

北宋滅亡後,北宋親近宗室都被金人擄走,只剩下徽宗皇帝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倖免於難。靖康之變時趙構正領兵在外,北宋滅亡後趙構在商丘登基稱帝,重建宋朝,史稱南宋。南宋建立後一直流亡漂泊躲避金軍追擊,直到以杭州為行在(臨時首都)後才逐漸穩住局面。經過幾十年的和戰,宋金兩國誰也無法消滅誰形成了平衡對峙的局面。雙方達成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繳納歲貢。雙方以淮河到秦嶺大散關一線為界。

(宋高宗趙構像)

  • 宋金和議達成雙方基本上維持了和平的局面。1206年,蒙古興起南下進攻金國。金國一退再退先把首都遷到北宋故都開封,最後又把首都遷到宋金邊界的蔡州城。1234年宋蒙聯軍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末帝被殺,金國滅亡。金國滅亡後蒙古又將矛頭對準南宋,南宋軍民進行了四十多年的頑強抵抗。

(南宋疆域圖)

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謝太皇太后攜年僅六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恭帝投降後南宋宰相陸秀夫大將張世傑,在南方先後擁立宋恭帝的弟弟趙昰和哥哥趙昺為帝堅持抵抗。1279年,南宋軍民在崖山進行了最後的抵抗,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崖山十萬軍民投海相隨,宋朝徹底滅亡。

(陸秀夫背帝投海)


湘淚飛蝶


漢朝為什麼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為何有“北宋”和“南宋”之分?

在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王朝,莫過於漢、唐、宋、明這四個朝代。這四個朝代,有“強漢”、“盛唐”、“富宋”和“剛明”的稱謂。

而漢朝則分為“西漢”和“東漢”,宋朝則分為“北宋”和“南宋”,這其中原因何在?

東西漢

一般意義上,漢朝起於漢高祖劉邦,終於漢獻帝,前後跨度達四百年左右,這其中,分為西漢時期和東漢時期。

這一切,要從漢元帝時代說起。

漢元帝時期,外戚王政君的家族開始掌握朝廷權力。而漢元帝時代開始,漢朝已經消化光了昭宣中興時代留下來的紅利,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執政經驗比起後世帝王較少的西漢帝王,對於眼前的社會危機,感到了束手無策。

因此,到了西漢末年,中國歷史上,一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怪現象出現了。

王政君的本家王莽掌控了漢朝朝政大權以後,利用漢平帝去世,沒有明確的繼承人的情況下,立劉嬰為太子(史稱孺子嬰),至於行使皇帝權力,則由王莽代行——王莽自居“攝皇帝”,行使天子權力。


按照宗法制,西漢皇位不論如何傳承,都輪不到王莽,但王莽為了規避這一點,於是找來孺子嬰當太子,可是,皇帝姓王,太子姓劉,這一奇葩現象,讓人感到哭笑不得。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所謂“攝皇帝”、“孺子嬰”不過是走過場。沒過多久,王莽就推翻了漢朝,建立了“新朝”。

王莽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執政者。新朝開張不久,新朝就和匈奴等部族爆發大規模戰爭,並且,漢朝留下的社會問題開始愈演愈烈,最終,遍及全國的反新戰爭拉開序幕,新朝被反對者推翻。

新朝推翻後,漢朝宗室劉玄做了皇帝,並恢復漢朝國號。劉玄在反新勢力中勢力最大,因此一度成為天下共主。

不過,劉玄雖然成為皇帝,但其面臨的反對勢力依舊繁多複雜——孺子嬰(在野心家支持下)、劉盆子、劉秀等人都覬覦劉玄的地位。最終,在各方角逐中,劉秀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劉秀也是以漢朝宗室子弟的身份參與爭奪天下,因此建立政權後,也是以漢為國號。

歷史上,劉邦建立的漢朝定都長安,劉秀的漢朝定都洛陽。因此,將劉邦的漢朝稱之為西漢,劉秀的漢朝稱之為東漢,劉玄的漢朝,則被稱為“玄漢”。

南北宋

宋朝,起源於五代後周末年,後周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朝廷,建立宋朝。

宋朝在文化和經濟上可謂登峰造極,但是在軍事上則處於軟弱狀態,雖然宋神宗等君王,也曾考慮吞併西夏,但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功敗垂成。

宋朝宋徽宗在位期間,遼國境內的女真族建立金國,並滅亡遼國,和宋朝成為鄰邦。之後不久,金國南下攻宋,俘虜了宋朝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並委任張邦昌建立“楚國”,來治理中原。

不料張邦昌為人軟弱,登基不久就草草退位,與此同時,宋徽宗之子趙構在宋朝餘下的勢力支持下,在南方登基做了皇帝。之後,趙構政權定都臨安。


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國都位於開封,開封和臨安,一南一北,因此,將宋朝在時間上,分為了南宋和北宋。

區別

傳統觀念認為,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南宋是北宋的延續。

但是實際上,西漢被新朝終結以後,劉秀在毫無根基的局勢下,順應天下大勢,重建漢朝,可以說,東漢事實上是一個新的王朝,而非西漢的延續。

南宋則是宋朝在丟失北方領土的狀態下,產生的王朝,屬於殘存政權屬性。這一點,南北宋和西東漢是不同的。


藤樹先生


漢朝和宋朝的情況看起來相似,其實大大的不同。西漢和東漢其實是兩個朝代,而北宋和南宋其實是一個朝代。

西漢和東漢,又稱前漢和後漢。

眾所周知,西漢的開創者是高祖劉邦。傳到漢成帝時,外戚王莽當權。此後的漢哀帝、漢平帝,王莽繼續坐大。直到漢平帝時,王莽鴆殺平帝,立了一個稚子做傀儡。不久後,王莽接受禪讓,正式篡漢,改朝換代。王莽建立的朝代,叫做“新朝”。

至此,漢朝——或者說西漢,已經滅亡了。

王莽稱帝后,昏招兒迭出,引發天下大亂。先是綠林軍揭竿而起,然後各路起義軍接踵蜂起。

在這些起義軍中,有一支是由漢室遠支宗親劉玄帶領的。劉玄的手下,有一員大將,叫做劉秀。

劉秀也是漢室宗親。但從他的處境來看,已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宗親了。就像三國時的劉備一樣,雖然也是漢室宗親,但已經基本等同於平民了,需要賣草鞋謀生。劉秀也是這麼個情況。

各路起義軍一通打,曾經的王者慢慢變成了青銅,而剛開始的青銅劉秀,卻慢慢變成了王者。最後一統天下的,就是這個劉秀。

劉秀奪取天下後,因為自己是漢室宗親,便繼續把自己創立的朝代稱為“漢朝”。這其實是一種策略,標榜自己是正統。後來的劉備其實也是這麼幹的。

史家為了區別這兩個漢朝,便根據都城的位置,稱之為西漢和東漢;或者根據時間的前後,稱為前漢和後漢。

事實上,因為中間隔了一個新朝,西漢和東漢完全是兩個朝代。

宋朝的情況就不同了。

宋朝很可憐,一直被北方的遊牧民族吊打。先是遼,後是金,最終是蒙古。一直捱打。

宋徽宗時,金國大舉入侵大宋。眼看著就要被打到東京汴梁了。宋徽宗這個慫貨,遇事就躲,他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宋欽宗,自己躲在背後當起了太上皇。

宋欽宗無力迴天,汴梁城被金國攻破,宋徽宗、宋欽宗爺兒倆一起做了俘虜,被掠到了北方的苦寒之地。

但是,金國只是控制了宋朝的北方。南方還有大片地盤,並未淪陷。於是,宋徽宗的另一個兒子,也就是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宋高宗),跑到南方的臨安,繼續做皇帝,維持著宋朝的半壁江山。

跑到南方的這個宋朝,便被史家稱為南宋;而此前的宋朝,便被稱為北宋。

事實上,北宋和南宋的皇帝都是宋徽宗爺們兒,而且兩者之間也沒有隔著一個朝代。所以,北宋和南宋只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