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之恥」的亡國之禍爲什麼會發生?

而知而行


靖康之難,可謂是當時東亞大陸上發生的一件大事,因為這標誌著,崛起短短十幾年的女真族,已經滅掉了兩個百年以來在東亞打陸上稱霸的超級帝國,在此之前,女真人已經滅掉了在東亞乃至中亞大殺四方的遼國,在滅掉遼國短短兩年後,北宋也被女真人顛覆。一個立國百年,在滅亡前十二年還在不斷向西北擴張,並且經濟及其發達的一個大國,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被消滅?

分析靖康之難發生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北宋的國內原因,二是站在金國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來看內因,內因可由表及裡來看

最淺層的就是,北宋的軍隊戰鬥力並不高。北宋自從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北方的防禦越來越弱,可以說是形同虛設。當遼國滅亡後,金國便成為了北方邊境的不確定因素,因為北宋此時對於金國並不熟悉,所以對其戰略目標等一無所知。然而,北方的防線,一時半會並不能建立起來。金國雖然將燕雲十六州中的一部分還給了北宋,但是將其人口全部擄走,所以燕雲十六州的防禦也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用。

再加上,燕雲地區的漢人經過遼國百年的統治,已經認同遼國為自己的祖國,而對同種同宗的宋朝沒有了太強烈的認同感,反而因為北宋不遵守合約,幫助金國滅掉遼國,對北宋懷有恨意。如此一來,燕雲地區的防禦功能,也基本為零。而燕雲地區,北宋 並沒有直接派兵鎮守,而是將其交給遼國投降的漢人將領鎮守。

如此,當金軍大舉南下時,燕雲地區一舉反水,而北宋北方的太原等地的防禦又形同虛設,所以金軍一路南下,基本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

再深層次一些,那就是北宋本身的腐敗與衰落。雖然北宋在其滅亡之前的12年,還在繼續向西北擴張,並且將西夏打得只剩下一口氣,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北宋已經日薄西山的事實。北宋在宋仁宗之後,就陷入了黨爭,而黨爭在宋神宗時期突然變得隔年激烈,自此之後愈演愈烈。經過多年的黨爭,北宋已經經不起折騰,而到了宋徽宗時期,蔡京利用“元祐黨人碑”大肆排除異己,無論新黨舊黨,但凡對蔡京不利,都被打壓。

除此之外,宋徽宗本人到了後期,基本不理朝政,沉迷享樂,在全國各地搜刮花石綱,搞得民間是民怨沸騰;再加上北宋原本就不抑制土地兼併,到了宋徽宗時期,北宋的土地兼併已經非常嚴重,全國農民起義四起,比如宋江,方臘,這些《水滸傳》中出現的草莽英雄,都是真實存在的。

如此一來,北宋內部的情況根本沒有好到哪去,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外部的強烈衝擊,北宋根本不可能發揮全部的即戰力,反而會起到副作用。

再往深裡看,就不必說的太多,北宋制度上的重文抑武,可以算是北宋軍事上一直被壓制的根源。

從金國的方面考慮,首先,北宋並沒有信守承諾。宋朝得到的並不是燕雲十六州全部,心有不甘,於是開始招募燕雲其他地方的守將。這對於金國的利益是極大地損害;再加上其次,宋朝在對遼國的戰爭中,面對金軍,自己的虛弱暴露無遺。宋軍連遼軍的潰敗之軍都打不過,最後還要金軍來幫忙,可以說,自此開始,宋朝在金國眼中,就成為了一塊肥肉。

綜上,金國對宋朝侵略的野心,加上宋朝自己貪便宜留下了口實,以及宋朝本身的虛弱,靖康之難的發生,只是遲早的問題。


庭州行者


這就要先從北宋聯合金國一起滅契丹遼國說起了。燕雲16州一直以來就是北宋開國之後的心頭大石,太祖曾建立了封樁庫用來積攢錢糧希望可以通過積累財富招募兵馬用來奪回燕雲16州,如果不通過戰爭那麼就用錢來買。趙二一舉斷送了趙大的全部精銳,從此北宋就無力在開展正面進攻奪取燕雲16州,可是這一樁心事卻落在了北宋各朝君臣心中。

時間來到宋徽宗時期,那時候北宋的徵西軍在對西夏戰爭就處於上風,這讓宋徽宗這個書法皇帝有點飄飄然,覺得我大宋將士所向披靡,而這個時候剛好童貫使遼受到了遼國君臣的嘲諷,氣不過的童貫就給皇帝引薦了一位燕雲16州的漢人,並且提出了聯金滅遼的計策,雖然看似很美好,聯金滅遼之後宋只拿回燕雲16州故土,其餘遼國國土全部給金國。可惜他們不知道宋的邊軍比起遼國來還要次。

宋徽宗一聽,我靠,拿回燕雲16州,喲喲喲,這可是祖輩們的夢想啊,在我手上實現的話,我豈不是直追秦皇漢武,立馬同意聯金滅遼,派出使者與金國合謀,簽訂了“海上之盟”,宋軍出兵之後在燕雲16州被遼國兵馬打的屁都不敢放一個,宋軍主將心中想:靠,劇本不對啊,不是說燕雲16州漢人歸順北宋心切嘛,怎麼打起戰來比遼人還帶勁,不玩了,不玩了。宋軍兩次攻打燕京都被打出了翔,金國非常吃驚,北宋你也太弱了,我的手下敗將都打不過,於是乎金國出兵幹掉了燕京,雖然最後北宋花錢買回了一點燕雲16州故土,燕京卻在金國手上。金國通過北宋伐遼燕京認識到這傢伙看似這麼大,比遼國還要次,咱們就順手一起滅了吧。

於是乎宋徽宗成就了最大的歷史敗筆,北宋國都被破,兩帝被擒,留下了“靖康之恥”。


Sylar弈


亡國往往都是因為無奈,但靖康恥就不一樣了,短的說,那是因為玩樂的"主意"!靖康恥之後,金國國主看著北宋的那些石頭,陷入遐想……字、畫、球、石,真是俱佳……這麼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好青年亡國合格!

要說北宋的滅亡,長了講,那根源就是北宋從柴家撿來的有點太容易也有點忐忑,當耗盡柴家的餘威後,發現繼續幹下去有點累,見好就收經營的也很好很知足,並且那幫理事的耍嘴皮子的竟想著高大上,不時地折騰折騰,整的大家大業,那朝廷就不得不也得想著點掙錢的道,所以看著東京城挺繁華,大家忙的不亦樂乎。另外在宋初之前的那個時代,唐之後大家都勢均力敵,都已經打累了,都懷念大唐那美好時光,宋初也是就著這個勁兒,打壓結合團起來的"大宋",人心向和,周邊也沒哪家看起來那麼強,西夏當初就是個給個面子的存在,遼國也楚河漢界似的用水隔開了,而且黃河也扒開改道了好幾次,金儘管滅了遼那也是軍功章有大宋的一半,金也不過在遼的泥坑裡如此如此而已,日子還是照樣過,錢還是要想方設法賺的,軍民人等都是好使喚的掙錢工具,後花園和山水畫還差點意境……花石綱來補,終於成就了清明上河圖的畫卷!……可那畫卷的背面,翻過來,畫的就是靖康恥!當朝廷以掙錢為主業,那麼它的價值觀必然圍繞著錢轉,必然會高大上,必然會扭曲!因為它的評判標準必然是錢!



F1242240855


北宋內部的腐朽不堪和金國的迅速崛起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北宋建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喝酒談笑之中就把一干大將的兵權解除了,從這以後軍事實力日益衰落,重文輕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宋太祖提倡:“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想而知,軍隊讓文人去指揮會成什麼樣?這也是後來南宋多投降派的原因。



宋徽宗每日不理政務,專喜畫花鳥魚蟲,畫畫造詣可以說大師級別,至於當皇帝就差的遠了。重用奸臣,如童貫、蔡京等,國勢衰落,軍隊戰鬥力低下。

與此同時北方女真族的勢力開始崛起,在女真族內部,對待宋朝的態度也是分為兩派。一派是親宋的完顏阿骨打派,一派是完顏晟的攻宋派。不過當時金國與北宋之間隔著一個遼國,為了消滅遼國,金國與宋國結了一個聯盟,史稱“海上之盟”,結盟的內容是打敗遼國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北宋,遼國其他的土地歸金國,並且北宋每年進貢的歲幣從此以後給金國,看似不平等的條約,隱藏了很多無奈。但是宋徽宗看來非常划算,因為燕雲十六州自唐末五代十國以來,一直未曾收復,假如燕雲十六州在自己手中收復,那是何等的榮耀。



只能說只想到了眼前的利益,沒有想到以後金國打敗遼國,接下來就是北宋了。三個之間還能相互掣肘,就剩兩個一對一,北宋哪是金國的對手。

事實也是如此,金國與宋朝從兩面出兵,夾擊遼國。遼國首先與金國交戰,被金國打敗,殘兵敗將退到上京,遇到宋朝軍隊,結果宋朝被打的大敗。雖然最後遼國滅亡,但是幾乎都是金國主力進攻,宋國打打擦邊球,宋朝軍隊戰鬥力和士兵疲弱不堪也使金國開始輕視北宋。



1123年七月,張覺事件成為一個導火索,張覺原來是遼國將領,遼國滅亡後投降金國。然而金國撤退之後,他又叛逃到北宋,金國便已北宋私納降將為名攻打北宋,此時完顏阿骨打已然去世,帝位正是攻宋派完顏晟繼位,他們便以張覺事件為由攻打北宋。北宋面對兵強馬壯、士氣高漲的金國,嚇的宋徽宗傳位宋欽宗,自己當了太上皇。

靖康二年,金軍攻破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及大量趙氏皇族及朝臣、妃嬪、皇子等三千餘人,史稱“靖康之恥”,靖康之恥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經歷了短短一百年的時間,複雜的朝局,腐敗不堪的朝政,不務正業的皇帝,還有諸多奸臣和投降派都是壓倒北宋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慕山曦侃史


宋朝是個文官當道,武將泣血的朝代,這跟太祖建國時的理念有關,太祖曾說過:十個文官貪汙,不及一個武官作亂對國家的危害大,所以,重文卻過分抑武,這就造成了宋朝在文化、經濟上繁榮,而武力上卻很羸弱,加之宋朝拙劣的外交手段,居然在三國制衡的情況下聯金攻遼,在和金聯合的過程中,國之武力完全顯露在金國眼裡,一直忌憚宋朝的金國沒有了後顧之憂,長驅直入,俘獲了徽欽二宗,即為歷史著名的靖康之恥。


此後餘生流離失所


唐朝的藩鎮之亂,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使宋朝皇帝一代代對武將忌憚到變態的地步。武將只要證明自己能打,宋朝皇帝輕則讓你回家養老,重則讓你人頭落地。靖康之恥,一是宋朝皇帝不想打,總覺得東北林子裡的女真人是土包子,沒見過好東西,給點財物讓他們回東北鑽林子吧。二是武將要麼沒有戰鬥力,要麼有戰鬥力也猶豫要不要全部發揮,這樣的情況只能失敗了。


波輝999


這是腐敗導制的靖康之恥,父子皇帝都被金圓虜去,美女財物搶劫一空,整個京城都被搶劫一空,國家被搶,市民被搶。真正是國破山湖在。宋朝為什麼這麼大敗,主要腐敗造成,從皇上到大臣都攀比,賣富。水滸傳中粱中書的生晨綱,還有花石,部在長途搬運,而皇帝只是為玩球,畫畫,甚至於逛妓女院,那天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水滸傳寫了很多腐敗的畫面,如果不滅國,天理難容。


安徽巢湖記憶


宋在建國之初,鑑於唐末五代手握兵權的武將和地方大員,經常用兵取代主上改建新朝等原因,(宋也是這樣取得政權)對武將地方大員嚴加管制,制定一系列防備武官作亂制度。使整個宋朝雖然有發達的經濟,對外用武卻處於被動狀態,到了北宋後期已是兵無戰力將無戰心!面對剛剛滅遼氣勢洶洶金朝鐵騎,靖康之恥也就在所難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