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人佩服的「吃貨」,物盡其用,生蚝殼建房,至今已有幾百年

生蠔是非常普遍的一種食物,也是非常受人歡迎的一種食物。但對於我們來說也就是僅僅把裡面的肉給吃了,殼自然是要丟棄的。然而,有這麼一個小村莊,它是小編最為佩服的一個“吃貨村”,村裡的人竟然將吃剩的生蠔殼用來建造房屋,真是物盡其所用啊!

最讓人佩服的“吃貨”,物盡其用,生蠔殼建房,至今已有幾百年

這個村莊名為小洲村,位於廣州珠海下,可是一個相當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地方哦。小洲村中最吸引人的要屬蠔殼屋了。據記載,蠔殼屋是明代嶺南地區最為常見的一種建築方式,建築工藝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用蠔殼建房築牆的習俗在宋代就有了,之後在明清時期被廣為使用,小洲村的蠔殼屋就建在元末明初時,至今已有好幾百年曆史。

最讓人佩服的“吃貨”,物盡其用,生蠔殼建房,至今已有幾百年

由於小洲村地處沿海,生蠔在當地十分常見,蠔殼更是隨處可撿。當地人收集大量的蠔殼後,便將其與黃泥、紅糖、及糯米一起混合,一點一點砌成牆。

最讓人佩服的“吃貨”,物盡其用,生蠔殼建房,至今已有幾百年

蠔殼屋不僅外觀看上去與眾不同,一層層堆砌起來的蠔殼使其看上去極具線條感。並且,蠔殼屋冬暖夏涼,牆體由於凹凸不平不用擔心會積累雨水,更是因其質地堅硬不怕蟲蛀,非常適合嶺南的氣候。另外,據當地人介紹,蠔殼屋還有防盜功能哦。由於生蠔殼比較尖銳,小偷是沒辦法爬山這堵生蠔牆的。

最讓人佩服的“吃貨”,物盡其用,生蠔殼建房,至今已有幾百年

小洲村的蠔殼屋至今只餘下4間,雖說歷史上曾經多達上百餘間,但是由於之後新建築材料的出現,大多數蠔殼屋已被拆毀,不得不令人惋惜。目前蠔殼屋已被列為歷史保護文物,雖是不對外開放,但是依舊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去,人們光是站在門外觀賞也不得不讚嘆先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建造工藝。

最讓人佩服的“吃貨”,物盡其用,生蠔殼建房,至今已有幾百年

聽了小編介紹這麼多,網友們有沒有想去看看“蠔宅”的衝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