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青少年心理問題 案例系列之一:厭學

【案例重現】

求助者其母親反映:這個小孩子從三年級開始不聽從管教,貪玩,懶散。上學總是被老師、同學投訴:上課不聽講,不帶課本或作業本,與同桌等同學聊天,影響同學上課,打擾課堂紀律,甚至欺負女同學,老師教育他反而與老師爭論,藏老師的教材等。稱“學習沒有用,讀書沒有意思,能掙錢才是成功”,經多次管教都效果不明顯。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青少年心理問題 案例系列之一:厭學

學習的孩子

【案例分析】

一、求助者一般情況:黎某,男,小學五年級(12歲),相貌正常。意識清晰,問答切題,對一般問題予以不屑回答的眼神,對醫生的問話大多不專心聽,問三個問題即表現出不耐煩,多次要求出去看看醫院的花園。反問醫生“那些小學沒讀完的人不都是大老闆?”

二、觀察與分析:小孩好動,坐不住,好奇心強,說話滔滔不絕,主題易變,而且想把控談話主題,有對醫生不禮貌的動作,隨意翻動辦公桌上的病歷本,制止後報以不屑的眼神。其母親對孩子所作的一切不予制止,放任其過分行為,偶爾會大聲責罵一聲,而且她會不時打斷醫生的談話,欲幫其孩子補充內容或說明他不是這個意思等。

三、評估診斷:經體格檢查及神經系統檢查,未發現異常,。排除生理器質性疾病。精神狀況方面,意識清晰,無幻覺、妄想,自知力完整。行為不失常態,社會功能尚可,情緒問題未泛化,排除嚴重心理問題障礙。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四、病因分析:青少年心理障礙的有內因與外因(生理——社會——心理)。

1、內因,黎某的家族史沒有行為異常者,近親三代均無精神心理疾病成員,內因基本可以排除(生理)。

2、外因,黎某隻有12歲,很多事情還處於學習期,出現行為問題,從家庭環境、教育方式去發現問題點:其為單親家庭,父親長期酗酒後離婚隨母親生長,母親的壓力很大,有時將罵丈夫的話罵孩子,工作回來後都是“你好好讀書,以後掙大錢養家”、“本村的某某,小學沒讀完去開廠了,有錢人就是好”。孩子習得性懂得“有錢就是成功”!(社會)

3、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12歲處於第四階段(7-12歲)品質為”勤奮與自卑“。而這孩子從心裡學習到了“有錢才是成功”的理念,而自己在單親家庭里長大,母親的社會地位低,自己的學習成績差,形成了自卑心理。在學校、在認定就診時在這個環境中的自卑情緒表現得很明顯,反而出現”多動障礙“和”衝動行為“來掩蓋內心的自卑和不安,通過影響同學、老師去尋求自我的尊嚴。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青少年心理問題 案例系列之一:厭學

學習的孩子

五、諮詢意見:

1、提高心理教育,從家長、孩子、老師形成一個互助的環境,通過與孩子的交談及觀察,建立起信任的關係,並對孩子所表現的困惑、不安、氣憤、痛苦和衝動行為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在此基礎上勸導、鼓勵、反覆保證以減輕孩子的懷疑、恐怖、焦慮緊張和不安。

2、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以“認知行為”療法,糾正其“掙到錢就是成功”的認知,通過正面的學習科學技術、勤奮工作去賺錢的例子說明,讓他懂得目前端正學習態度的重要性,並訓練他認真上課必須的行為,“以幣代罰”法慢慢糾正不良行為、

3、以”刺激——反應“的學習過程來解釋意志行為,並使意志行為朝預期的方向改變或恢復到原來的正常行為,防止衝動行為。整合家庭心理治療,以兒童心理教育知識來重點給予家長培訓,提高家庭成員的心理知識水平,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從而”戒斷“不良行為。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青少年心理問題 案例系列之一:厭學

培育孩子

【總結】

一、目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資源欠缺,我國的教育體制環境如此,即將很多非“成績“課目排除在正常學習之外,心理方面的教育還停留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對青少年的心理干預較少。

二、提高心理的教育的重要性:

1、使孩子逐漸完善社會化進程,使孩子學會社會規範、行為準則,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觀,正確處理與同學、老師、家人的的關係。

2、更好地接受智能和品德教育,有力地發展個人內省力和自我控制力,逐漸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3、明顯減少少年違法或犯罪行為,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精神病學 第5版》主編 沈漁邨

《1例青少年一般心理問題案例分析》作者 李敏 王志忠

《青少年心理問題案例分析》TOTO 百度文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