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突然有一天,孩子對你說:媽媽,我討厭學習,不想上學了。

你是意料之中?孩子本就成績差;還是猶如晴天霹靂?孩子原本可是好學生。

其實厭學並不可怕,有問題就會有解決的辦法,據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也曾厭學呢。

可怕的是如果孩子沒有親口說出自己對學習的排斥和恐懼,許多家長仍沉浸在自己的管教方式裡,不斷地對孩子的成績提要求,對學習施壓力,對心理無休止地摧殘。

就如我在請看護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悲劇重演文章中所說:看起來是一份”保證書”惹出了大禍,但其實沒有人發現小葉已經“厭學”了,他發出過信號卻無人理會,直到最後讓自己真正地相信“我無路可走”了。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孩子出現哪些症狀

說明他厭學了?


近來,厭學已成為引起各方重視的社會問題。有心理研究機構就曾對初中一年級抽取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有厭學情緒的孩子竟然佔到36%

這些症狀表明孩子可能厭學了:

01認為讀書無用,學習沒意思

02學習沒興趣,想法逃避學習

03學習時注意力難以集中

04心思敏感,易煩躁不安

05討厭他人甚至厭惡自己

06經常逃學或離家出走

厭學卻又不得不上學,對孩子是身心的折磨,極易導致情緒、健康等許多方面出現問題。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值得一提,成績好的學生出現厭學症狀的比例正在提高,讓很多家長措手不及。就如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學霸"英子,她熱愛和嚮往的學習是天文和充滿未知的宇宙,因此拼命抗拒媽媽為自己定下的大學目標,最後竟然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脫媽媽的威逼和糾纏。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家長哪些言行

導致了孩子厭學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厭學原因歸結在貪玩、沉迷遊戲等等,所以看到孩子不愛學習或者成績不好就“來氣”。

有這樣一位虎媽: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小學生蘇天培的媽媽脾氣暴躁,對小蘇望子成龍心切。她無法忍受兒子學習不好,如果兒子成績沒達到她的預期,她會在小區裡當著眾人對著兒子怒吼,甚至罵他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歷史上也有這樣一位狼爸:

這位狼爸來頭還不小,他是清朝道光皇帝。他的大阿哥不用功、學習不好又說話狂放,道光皇帝一次怒火中燒飛起一腳,將大阿哥誤傷致死。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以孩子為圓心,還圍繞著三個外部力量:家長、學校和老師,同學和朋友,而其中每一個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尤其是家長,很可能正在成為孩子學習之路的"絆腳石"。我們的不當言行一點點熄滅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 孩子什麼都不缺,為何不能好好學習。3位西方心理學家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反映當今家庭教育的重大問題。


1.家長奉行“偽挫折教育”,擅長“讓孩子不開心”

如果孩子說考了95分,家長會說,一次考好又算什麼,不是還有考100分的嗎?如果孩子看動畫看得很開心,家長又會說,你今天覆習過了嗎?有這個時間不會再多看一會書嗎?

家長的每句話都在打斷孩子的快樂瞬間,破壞孩子的快樂體驗。

為何父母總是要打擊孩子?是不是父母們真的見不得孩子開心呢?因為家長根深蒂固地認為,孩子的快樂是沒有意義的,讀書就該是辛苦的,不快樂的,只有苦難才能造就更美好的未來。他們習慣性地把孩子的快樂等同於浪費時間。

家長的這個固有觀念,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平時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刻意給孩子創造封閉的學習環境,給孩子安排繁重的作業量。孩子被困在自己的小空間裡,浸沒在學習的苦海里。

但家長並沒想到,刻意打斷孩子的快樂體驗,人為地為他們製造困難,其實是一種“偽挫折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逆商,更有可能給他們留下心理創傷。

家長最先做的是要把眼界放寬,把思路改變,會發現自己所稱讚的學霸們,基本上都是身處快樂的學習氛圍,並具備自我發現快樂的能力的,因為只有快樂才是讀好書的真正的源泉。


2.家長超綱的高要求,讓孩子充滿恐慌感

許多家長不懂孩子學習的規律,盲目追求高分,無視孩子的能力與難度的匹配性,誤以為補習的題目越難,孩子的獲益越大,於是常常逼孩子去做一些超綱的題目,或者去上一些超出孩子現階段認知水平和能力範圍的課程,這就把孩子推進了學習的"恐慌區"。

如何判斷孩子已經“厭學”了?家長趕快修正你的這些錯誤言行

身處學習"恐慌區"孩子容易屢試屢敗,並逐漸產生嚴重的挫敗感,覺得自己花再多的力氣成績也不會變好。這樣長久下去,孩子不但容易厭學,還會自暴自棄,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

3.家長的責難,讓孩子的學習和心情都墜落到的

低谷

孩子的成績是一個起起落落的過程,這次考好,下次也許不盡如人意,再下次又考好了。也有孩子學習偏科,文科名列前茅,理科卻總落在人後。這讓很多家長的心情隨之飄忽不定,只能容忍孩子的“起”,卻無法承受孩子的“落”。

比如我前面舉的例子,蘇媽媽日常式訓誡,道光帝的威嚴呵斥,都給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

再看看大部分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一開始還能保持耐心,一旦發現問題,就按捺不住開始責備。如果孩子依然無法有效解題或按時完成作業,家長就會從埋怨升級到謾罵,甚至動手打人。

在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中,父母如此沒節制地情緒宣洩和責難,讓學習變成一件會讓自己捱罵捱打的事,儘管已經全力以赴了,還是無法達到家長的要求和期望,最終導致孩子想不厭學都難了。


如何讓孩子愛學習

1.穩定情緒,給孩子安全感:不隨便責罵孩子,安靜地對孩子的生理、行為和作息等問題展開排查;多與孩子一起做一些能讓他身心放鬆的事,以打消他的害怕和負罪感。

2.只報有針對意義的補習班:如果發現孩子的基礎知識有了大面積的滯後或"漏洞",再有針對性地請家教或報補習班,來做比較系統的查漏補缺。

3.讓孩子感受良好的學習過程:少批評、不強迫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多花點力氣、多點耐心來陪孩子一起走在尋找興趣、堅持興趣的路上。

4.把學習的過程變得像打怪一樣好玩:和孩子一起把學習的進度設計成像遊戲通關一樣,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外部激勵法,同時也避免讓我們自己過度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