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家長應該怎麼辦?有些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害怕去學校

對於學生來說,厭學其實是一種心理現象。

很多孩子因為老師父母或家庭教育的原因,對學習失去興趣也缺乏熱情,並且持牴觸情緒,這就是厭學。

作為父母,如果看到孩子不願上學、不願寫作業,肯定會認為孩子不求上進,就把“沒出息”、“腦子笨”或是“熊孩子”的標籤全都貼在孩子身上。孩子縱然委屈,可是情緒上又反感學習,因此會產生嚴重的無力感和壓抑感。

孩子“厭學”家長應該怎麼辦?有些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害怕去學校

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渴望學習好,厭學的孩子也一樣。

但是很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的動機習慣,注意力不夠集中,自我總結也不到位,因而只會越學越差,甚至深陷厭學的負面情緒,對學業感到迷茫和困惑。

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如果始終是跟著同齡人,糊里糊塗、人云亦云地學習,對於學習沒有目標、欠缺動力也毫無興趣,那肯定不會取得好成績。

作為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坐在一起交流分享學習中的困難、收穫和願望。雖然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但我們的教育依然是偏向功利性的“應試教育”,有些孩子喜歡寫作、畫畫或是打遊戲,父母就很氣憤,心想“這有什麼用呢”?學再多的興趣特長,高考考不好,還不是無處可去?

但是這樣的教育,就等於澆滅了孩子天賦的小火苗。對於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奇思妙想來說,

父母絕對不能生硬粗暴地拒絕,而是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以鼓勵孩子努力,激發孩子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為目標。

孩子“厭學”家長應該怎麼辦?有些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害怕去學校

如果孩子經過思考的話,其實很容易找到自己厭學的根源所在。

很多孩子就是因為從小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總是東張西望、抓耳撓腮,對於老師的知識教導根本聽不進去;放了學回到家,如果父母沒有時間精力管教,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就會放任自流,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逐漸產生厭學心理。

也有些孩子在小學和初中學得不錯,但是一到高中,因為課程難度和學習壓力猛然增大,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高考”,就會變得手足無措,心理上不堪重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本身對某學科的學習不感興趣,也缺乏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隨著學習壓力增加,肯定會開始厭學。

孩子的天性是貪玩好動,對於學習肯定缺乏持久力和興趣度。

對於“厭學”的孩子,父母應以心理疏導為主,多陪伴孩子,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以平等、關愛的語氣和腔調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困難。

孩子“厭學”家長應該怎麼辦?有些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害怕去學校

而且每個孩子的性格愛好都不相同,對於某些孤僻自卑的孩子來說,其實很難融入到同齡人的小圈子裡;如此一來,人際關係緊張的孩子,在內心會產生壓力和恐懼。

所以有些孩子表面上看是厭學,父母也當作厭學來解決。可是實際上,有些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害怕去學校。

有的孩子曾經學習成績優異,可是後來退步了,就害怕去學校;有的孩子性格孤僻,因為自身或家庭原因總是被同學嘲笑,所以不敢去學校;還有的孩子家庭作業沒寫完,生怕老師責怪,因而害怕去上學。

對此,父母首先應克服自己對於孩子不切實際的過高期待,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孩子厭學肯定是因為自身的消極情緒和負面因素,這與家庭教育肯定是密切相關的;父母想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就要解決自己的教育方式問題,擯棄自身和家庭中的消極因素,孩子的身心才能更加健康積極,更好地面對挫折和困難。

孩子厭學,父母肯定著急,但是聲色俱厲和打罵責罰,是最失敗的教育;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同理同情,從孩子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才能真正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得到孩子的共鳴、理解和認同,最終解決“厭學”這個棘手的教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