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比較自我,厭學,做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厭學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可能跟孩子自身的情況相關,也可能與家庭教育相關,也可能與學校同伴關係相關,甚至與師生關係也相關。

因為您給的信息比較少,我只能給到一些案例供您參加。

1. 從青春期孩子的認知發展來看

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就是初中的孩子,正常的情況下普遍的學習意願都會降低,這與他們的認知水平有一定的關係,初中生普通比較感性,常常缺乏自信,當出現問題的時候,通常只是想一想,或是跟好朋友討論一下。

我們知道,當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太自信,他們對做這件事情積極性就不會很高。

那如果是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的耐心陪伴,鼓勵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是因為發展的問題而厭學,那麼,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例如,不懂的問題要學會問老師,或者自己給孩子一些輔導,請老師來輔導,或是在網上查資料等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不過,因為這種原因厭學甚至不上學的概率是比較少的。

2.就是家庭教育的原因

例如,父母高期望,高要求;或是總批評,總指責;還有總是拿別人孩子和自己孩子比等等都會造成孩子厭學。

我們在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這種原因佔比是比較大。

那如果是家庭教育的原因造成孩子厭學怎麼辦呢?

這個就需要家長學習正確的育兒理念,與孩子相處的方法。

學會溝通,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3.同伴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在乎同伴,如果跟同伴鬧彆扭的,或是遭到同伴的嘲笑等等也會讓青春期孩子厭學。

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可以交孩子一些與朋友相處的技巧,父母也可以刻意的營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跟同伴修復關係。

這個朋友不跟我玩,那我可不可以再找其它的同伴玩呢?

不過,這種概率也是比較少的,如果孩子不會處理與同伴的關係,多半其實也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

4.就是師生關係

也有可能就是孩子碰到了不喜歡的老師,或是老師總是刻意的針對孩子,隱形的暴力等等,這些也可能造成孩子厭學。

那這個時候,父母給孩子心理建設就比較必要的。

首先,一定要告訴孩子,不管老師怎麼對你,那都不是你的錯,因為很多孩子在遭受這種遭遇的時候,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才讓老師這樣對他的。

但實際上是老師的原因,所以,這個時候給孩子建立心理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找機會,修復師生關係,這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5.孩子成長需“無條件”關注

據來自部分中小學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小學生厭學率已達到30%,而實際情況比這個數據還要嚴重。厭學已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個棘手的問題。沈家宏就說,厭學情緒形成有主客觀因素,關鍵是家長也採取正確的輔導方法。

沈家宏說,隨著社會的競爭加劇,擇業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加促使父母們望子成龍,而且往往偏重於智力教育,不顧子女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對子女提出過多的苛求。有的家長除了要孩子完成課內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加餐”,購買多種輔導材料等等,超越了學生的心理負荷。因此,他建議不要對小學生要求太嚴。

特別是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績,但對獲得成績的過程、途徑卻採取漠然的態度,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也置之不理,只是要求孩子學習再學習,結果使得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如果孩子的成績好,就給予無微不至地關愛;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就“撤回”了關愛,甚至冷眼相待。這是許多家長的兩副面孔、兩種態度。沈家宏就說,,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的。不論孩子的表現如何,他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是與生俱來的,不會因外在的獎懲、地位而變化。

6.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孩子願意做什麼、不願意做什麼,往往由興趣而定。”沈家宏說,家長希望孩子有怎樣的興趣,就應提供相應的環境刺激,要使他們的興趣持久,更需要家長對他們的成功有所關注,小小的讚賞也能激發他們百倍的熱情。

研究表明,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及積極性格的形成,與家長的褒獎密切相關。沈家宏認為,對孩子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肯定和表揚,當然要注意避免過分的獎勵。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更不能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態度和子女多交流、溝通,瞭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指導。

沈家宏建議,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挖掘教材的興趣點,這是激發興趣的源泉。孩子如果對某門功課缺乏興趣,就不容易學好。就像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每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要求學習本來就是一種需要,但學習枯燥無味,必然壓抑孩子的求知慾望,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家長應幫助孩子創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變枯燥無味的學習為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學習,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沈家宏表示,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講古今中外的名人有關學習的故事,給孩子樹立榜樣;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參觀、旅遊,邊玩邊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