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國有銀行有許多理財櫃檯坑人,這是真的嗎,為什麼?

對轉基因說不


銀行出現過理財銷售人員違規操作“坑”投資人的,但是這種情況很少,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極少違約。題目說的有許多理財櫃檯坑人,有些誇大事實,惡意抹黑了。

先說理財產品違約情況

理財產品發生過違約,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一些私募產品和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產品上,根據2018年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7》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整年時間裡,2017年全年理財產品只出現44只虧損產品,佔全部到期產品的0.03%,並且虧損本金的平均償還率為89.24%。簡單的說,1萬隻理財產品中才只有3只產品發生虧損,並且虧損率僅僅只有不足11%,目前正規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沒有聽說過血本無歸的。所以,一句話,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很有業界良心的。

再說一說 那些坑人的 “理財”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被坑的大概有一下幾個情況:

1.存款變保險、存款變理財。這類產品一方面責任在銀行銷售人員,一方面責任在投資人本身,銀行部分員工會迫於業績考核壓力變相的去引導投資人購買保險、理財,甚至把定期直接操作成保險,這些就是職業操守的問題,可以索賠、可以投訴,這些行為可能會導致你的資金短時間無法取出,但是不會讓你虧損本金,這種現象在鄉鎮網點出現的比較多,因為投資人本身對產品不瞭解,也不較真,過於相信銷售人員,只要認真查看產品說明書就可以避免。

2.“飛單”,這種情況就是銀行的銷售人員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銀行員工身份銷售第三方機構的理財產品,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本金損失,因為這些產品本身的合不合法就沒有法律依據,可能都是沒有備案的三無產品。

3.虛假理財,這類情況就更可惡,有極個別人員偽造印鑑偽造合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騙取投資人的資金,這一行為已經觸犯法律,可以說是非法集資。

這些坑人行為,在銀行發生的比較少,尤其是後兩種,基本上見不到,因為銀行目前無論是外部監管還是內部監管體系都非常成熟,對於體制內的員工也經常有業務檢查和風險排查,所以很少有人會去觸碰監管紅線,如果發現這些行為,只要向有關監管機構反映,絕對會得到迅速處理,同時也請投資人注意,購買理財產品,一定仔細閱讀產品書名書,你要對自己的錢負責,你更要對自己的簽名負責,聽到的未必是真的,要仔仔細細的看合同,看產品說明書。


不立而立


在銀行工作這麼長時間了,談談我的看法吧!首先來講,銀行是沒有所謂的理財櫃檯這一說法的,一般會有理財室,由理財經理負責理財業務!



其次是,風險和收益都是對等的,理財都是有風險的,不能說買了理財以後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收益就說銀行坑人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本人對理財知識不夠了解,一般都會去銀行諮詢理財經理,如果這個理財經理和你不是特別熟悉的話,很多時候理財經理給你推薦的產品可能不是收益最高的,但是一定是他拿到的提成最多的產品!但是國有銀行的產品還是值得信賴的,絕對不會出現坑蒙拐騙的行為,理財經理也絕對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為你辦理相關業務的。


還有一種情況,現在銀行一般都會和保險公司合作,保險公司會派員工到銀行大廳裡駐點,“偽裝”成銀行裡的大堂經理,當你出現在銀行大廳裡的時候,她們會向你推銷某某理財產品,收益高,比存定期要強的多,其實,我們也不能說這是坑人,因為很多保險理財產品確實收益不錯!

總而言之,“理財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我們只要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就行,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以及風險和收益標準來制定一個屬於自己的理財計劃!


賽高旭


“國有銀行有許多理財櫃檯坑人”之說,純屬無中生有。本人曾經在五到七家國有銀行購買過理財產品,至今沒有發生過所謂的“坑人”現象,也沒有聽說周圍同事、朋友有類似的情況。

記得每一次到銀行新開賬戶時,銀行工作人員都要我們客戶坐在櫃檯前,聽其閱讀理財產品的協議書。而且購買理財產品還有年齡限制,並需要在銀行錄像留作存根備查,根本沒有“坑人”的可能性。

然而,銀行大廳有保險公司的產品銷售亦是常有的時候,應該也是國有保險公司的分紅型養老保險之類的品種。其風險程度很低,也不存在“坑人”的可能性。國有商業銀行,是不允許P2P產品到銀行大廳推銷的。最多有國營證券公司設攤在大廳,也只是招攬儲戶去證券公司開戶,其安全性都有保障。

網友們對於一些社會傳聞,勿能看到風就是雨,更不能隨意轉發一些未經證實的社會傳聞。


陸燕青


坑人,不會吧!國有大銀行還不至於因為那麼一點資金而坑我們吧,很多情況是銀行未解釋清楚,或者我們沒有完全理解,而產生的“誤會”!一旦理財產品產生虧損,亦或者未達到預期收益,投資者就會“想當然”的以為被銀行“坑”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基本流程

現如今的銀行各大網點,都設有專屬的理財櫃檯,理財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知識且持證上崗。我們購買理財產品時,會有詳細的影像資料,包括錄音、錄像、照片等等,這些措施能確保一旦發生理財糾紛時候有據可查。因此,銀行理財人員,是不可能也不敢給投資者“下套”的,更多的情況是,在詳細詢問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收益要求、可投資金的相關要求後,再結合評估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專屬理財人員會推薦2~5款比較適合特定投資者的產品,並針對不同的理財產品,進行初步的講解,以供投資者自由選擇!

當投資者確定好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後,銀行專屬理財人員會與投資人進行至少兩次以上的確認,並講解相關投資風險,然後才能簽訂相關協議,完成資金劃轉!

  1. 第一次確認。通常在投資者挑選好產品後,銀行理財人員會比較詳細的介紹此款產品的要點,主要的投資方向以及可能會產生的投資風險,並明確告知客戶此款產品不能100%確保本金安全及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銀行本身也不會對產品收益進行任何的承諾!

  2. 第二次確認。一般是在簽訂理財產品購買協議之前,銀行理財人員會與投資者進行確認,詢問投資者是否瞭解產品的風險,是否確定購買。

要知道,在整個過程中都是會有影像記錄的,且在簽訂投資協議之前,客戶是可以隨時中止的!哪裡會有銀行理財櫃檯坑人一說!

總之,在銀行櫃檯購買理財產品,這個流程是比較嚴謹的,之所以會出現糾紛,很有可能是產品未能達到投資者的預期(或提前贖回、產生了不必要的損失),而造成對銀行的誤解罷了!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財經者思


你這個指的是你要到銀行存款,最後卻變為了理財?還是你在國有銀行購買的理財,到期無法實現預期的收益?既然沒有指明清楚,我就兩方面都蠻回答下。

到底什麼是理財?

要說一款產品坑還是不坑,至少對這款產品你要有所瞭解,我們總是聽到銀行理財這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銀行理財呢?有人去了解過沒有?

銀行的理財產品:簡單的來說就是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併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

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投資到哪些產品呢?如下圖所示,目前我國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非標資產、現金、銀行存款以及權益類資產等,這些產品的風險有高(比如非標產品、金融衍生品)有低(比如現金、銀行存款、同業存單)。

理財產品是有分等級的:R1、R2、R3、R4、R5,越高的層級,風險越大,配置的高風險產品的比例越高,反之則越低。所以理財產品並非不可以買,特別是R3及以下的產品,基本都是中低風險的產品,發生損失的概率極低。

其實理財是不是好東西,我們只要看它的市場規模就知道了,截止2017年末,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總規模已經高達近30萬億(金額達到同期銀行存款餘額的一半以上),整體而言一直都是處於一個波狀上升的趨勢,如果說銀行理財真的很差,早就被客戶所拋棄了,而不可能存在這麼多年,一直處於穩步上升。

理財櫃檯坑人?

如果說是以往,我個人認為確實有可能存在坑人的情況,因為銀行員工有任務,或許部分人員為了完成任何會忽悠你把存款改為購買理財(不向購買者提示理財的風險,只說高利率),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種事情基本已經絕跡,這是為什麼呢?

在2017年的時候,為了整治理財產品銷售和代銷領域的一系列亂象,銀監會於2017年8月23日發佈《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銷售自有理財或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產品時,實施專區"雙錄",即設立銷售專區並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

按照銀監及銀行內部的規定,銷售人員在銷售相關理財產品之前,必須對客戶完整明確的反映產品的相關內容(投資方向、投資期限、贖回條件、終止條款等等),並向客戶揭示所存在的相關風險,同時需要客戶簽字確認。如果錄音錄像(會保存到理財期限結束贖回後的一年)裡沒有這些內容,那麼就屬於違規銷售,該筆銷售無效,且銷售人員要承擔相關的責任,所以目前基本沒有銀行員工敢於頂風作案。

因此你題目中所說的,“有人說在國有銀行有許多理財櫃檯坑人”,我認為這個是一個錯誤的命題,反之其應該是越來越規範的才對。


鯉行者


國有銀行的理財櫃檯還是很可靠的,當然也會有一些不遵守規則而違規的銀行工作人員,但是這樣的銀行工作人員實在太少了,遇到這樣的銀行工作人員的概率基本上和中了彩票的概率差不多。


監管嚴格

以前買入理財都時候由於設備條件比較差,所以從經濟上面不能大規模不能鋪設攝像頭和進行錄音等等,但是現在去已經辦理業務就不一樣了,銀行會把你在銀行所做的一切操作和語音視頻等文件保留下來,這也是銀行監管嚴格的一個體現。而且銀行也是不斷加強對於銀行工作人員的素質培養。

在網上看到的銀行櫃員坑人的情況也的確發生過,比如把儲戶的存款變為保險,但是銀行櫃員在推薦的時候一定會介紹的,只是可能由於自己不清楚九直接同意了,在銀行辦理業務點時候也是需要簽字確認的,不然是不能辦理的。




小車說理財


目前銀行理財設有專櫃,專業理財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並且一些錄音、錄像設備都一應俱全。這些措施就是發生意外時候有據可查。大家在銀行理財時候,可以多多諮詢清楚理財產品項目是什麼,風險性高不高,不能盲目根據理財高利率而一股腦的就直接購買,也不要因為一些理財贈送禮品而不管不顧產品風險。因為目前很多理財產品也都可以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上自行購買,所以大家如果在不知曉產品風險情況下,建議還是要多諮詢該產品所屬銀行。

希望能讓大家既有不錯的理財收益,有更多關於銀行業的問題,也可以多多諮詢關注我,謝謝!


臣前燕


小編的問題表達的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想表達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出現過風險損失,還是經歷過在國有銀行存款變理財的情況。國有銀行的所有產品講安全性、出現風險概率均優於地方銀行,如果說國有銀行理財櫃檯坑人,那隻能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自身有理財任務所迫。假如客戶明明就是去國有銀行存款,辦理普通存款,到了銀行愣是被銀行工作人員說動,辦理了理財,肯定是理財有任務啊,而且理財任務的績效工資高於存款任務 。有利益驅使才能讓銀行工作人員不顧一切的去鋌而走險,成功說動存款客戶辦理了理財產品,不完成理財任務就扣錢,員工就怕扣錢這一招。

第二,理財產品本身就不是保本的產品。國家不允許出售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對外公開承諾剛性兌付,也就是理財產品沒有保證收益一說,全部都是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一般理財產品的合同都會讓客戶自行寫下風險自負的承諾,這就意味著理財產品允許風險存在,而且出現風險損失後銀行概不負責。



第三,從客戶自身角度來講,應該具備一些理財金融知識和防範風險的識別能力。不管客戶是被忽悠的,還是確實想買理財產品但是遭受了資金虧損,都是因為客戶自身的理財知識儲備還不夠,多學習一些理財產品的相關知識,瞭解理財產品的辦理流程、常見風險等方面,也就不會那麼容易讓銀行工作人員忽悠,不會投資高風險理財產品了。


總之,國有銀行理財櫃檯不管坑人不坑人,客戶自己首先把握住方向,確定到底買不買理財,不買別去理財櫃檯湊合。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不管自己懂不懂,不要盲目下結論,考察好再買。


財富公元


這種事情是真實的我很象信!為啥象信的呢!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工商銀行就是不真實為人民服務!退休指工老百姓們指點款取個號本行指工就不真實說給從什麼地方取號拿著老百姓唰謝著玩!百分之百真實真話。


用戶02064839698


小銀行也更會騙人,小銀行騙的連本都回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