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7+3=1×(7+3)=1×10=10”你悟出了什麼?

寄憶傲先生


三個等式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個“1”和結果“10”。

“1”就像是自己,無論別人怎麼說你,怎麼教你,或者是幫助你。只要你自己不作出改變,外界人的換著方法來幫助你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想要讓自己有一個不同的結果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思想。“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生活中這樣的人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原則。就算你說的再清楚他也會給自己找無數的理由,讓自己保持不變。這就是惰性!


豬豬真探社


按數學運算“規則”,先乘除後加減,先括號內後括號外。

但這個運算第一步是錯的,它破壞了“規則”。因為1x7+3≠1x(7+3),實際是1x7+3=7+3=10。

雖然1X(7十3)和1x(7+3)的結果都是10,但不能證明1x7+3=1x(7+3)。

第一步偷換了概念居然也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只能說是精心設計的偶然現象,用一句俗語說叫“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因為在數學運算中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不會次次都得出正確結論。

正如《道德經》第二十章說的“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恭維與阿諛,相差有多大?善良與醜惡,相差不過如此)一樣,這個貌似正確的等式實則不等,它是不折不扣的謬誤。

啟發:

作假可以亂真,但它不是真的,如果套用這個像真的似的假去應對事物,必然會失敗。

記得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應該剝去”。我們看事物不單單要看初始,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操作過程違背規則,結果不能作數。


陳廣逵


這樣的問題也拿來糊弄人,小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1乘以任何數都等於任何數。任何數乘以1都等於任何數。也就是說1是唯一不變的常數。從中悟出了什麼呢?金融槓桿對實體經濟來說是虛擬經濟。它不能放大實體經濟,放大的是虛擬經濟,是泡沫經濟。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理念。其實道理很簡單,資源是有限的,資本運作可以提高產能、可以利用科技提高附加值,但它都不能改變這種資源的常態,煤礦的儲存量這個常態不會改變。其他稀土資源也是如此。再比如手機生產企業。你用金融槓桿放大了手機企業的產量,開發了更多的新功能。可手機作為人的一種生活、工作的工具不變,全球70多億人,70多億部手機的銷售量,而70 多億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決定了你的售價。這就是手機市場的常數,是手機企業的常態。你的槓桿把這個企業放大到萬億,那不是泡沫是什麼呢?除非手機銷售到地球以外。


w愚鈍


1*7+3=1*7+1*3=1*(7+3)=1*10=10

但是,這個1換成2,或者任何不等於1的數字,等式就不成立了。

這個問題說明,任何理論要成為科學的理論,必須是普遍適用的,而不能靠某一個特例來證明。

就像醫學理論,那些中醫粉常常拿著他們家大舅子的二嫂的表姑的鄰居來說明中醫是如何有效,且不說故事本身的真實性很可疑,即使是真的,也不能作為證明中醫有效的依據,因為你無法證明這個實例不是特例。

雙盲測試,這種具有重複性,排除干擾因素的測試,才是證明藥物有效性的最科學的方法。

可惜中醫粉都是不懂數理化的科盲。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看了大家的回答,不得不佩服你們的智商,讓我這個初中生都暈了。

有做等式的,有理論證明的,有用人生感悟的,有用情感分析的,眼花繚亂啊,反正我也不懂,可答案我卻不滿意。

提問題的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一看就知道題主的意思,並不是說我有多厲害,而是剛好這道題合了我胃口。此題不能純從數學方面去計算出結果,如果這樣做什麼解釋都不會令人滿意,它要求是你悟出了什麼?那我們就必須跳出計算的方式,我的理解是:

你怎麼解都離不開一和十,可見一和十的重要性,有一有十等於有衣有食,喻意豐衣足食!


鶴鳴於旦


把小學的加減乘除運算優先順序也拿來做提問,感到很有趣說明提問者思考問能力所及的也就停留在小學水平。

想從這裡悟出數學外的哲理,說明提問者不但對算數中乘除法和括號的本義理解不夠以外,考慮問題的邏輯思維也非常人所比。

這樣的思路如果升到了初中,上代數課時老師把一大堆有邏輯關係的長數學式子僅僅用符號a 表示,把另一個長長數學式子用符號b 表示,再來求兩者關係,那麼他的腦袋就會懵了,產生厭學情緒。

這是智商問題。但智商一般不等於情商不高。可能對人與人的關係有特別敏感的理解力。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天賦差別。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人生道路軌跡不同。

看了其他網友的回答,說這個式子中的1*後面的才是實際起作用的部分,所以每個前面的1*可以省略而不影響它的等式成立,因為1*什麼它的值都不變,諧音“一成不變”,又有人說,乘除號和加括號的優先在數學裡叫做乘法分配律,也是隱喻“分配律”,這是中國式的幽默,或者叫腦筋急轉彎。為什麼叫“中國式幽默”?只有中國人才理解的幽默。而只有中國字才有那麼多音同字不同的字,所以許多成語都可以用不同的字代替,卻原有成語改變了原義。這類問題被猜中叫做“聰明”,出題人也叫“聰明”,或者叫耍聰明。

但“聰明”不等於是“智慧”,智慧不以聰明來表現,而是以洞察現象之間的聯繫來表示發現了某種規律,從而啟發人們的才智。所以,哲學的性質一開始就叫“愛智慧”,而不叫“愛聰明”。


海雲青


條條道路通羅馬,不管你走那條路,只要方向選對了,都能走到終點。過去知青返城,有的堅持留下來,成了農業專家,最後升官也到了城裡,有考上大學的、有當兵提幹的、有通過關係後門的,有自己努力,經商成功達到了上層人士的,總之,路走對了,並堅持下來的都回到城裡,獲得了一席之地。現如今也一樣,人生的路不只考名牌大學一條路,還有很多活的更好的方法,你不努力,不去試怎知道走不通呢。是金子就能發光,成功的路是給智者和堅韌不撥的人留著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到1X3十7=10,1X(7十3)。


光明146867969


我記得,有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數字“10”代表的就是羅馬。

1×7+3=10。有的人先天好,父母給七分成果,自己在需要3分努力就可以成功,達到自己的目的。

1×(7+3)=10,有的人一出生可能什麼都沒有,通過後天的努力達到了自己嚮往的,得到了自己想要了,可是過程是漫長的。

可是任你再優秀,在努力,在奮發圖強,可是你永遠不如一個一出生就在羅馬的人。那就是1×10=羅馬人。

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共勉。


麥子讀書


四則運算中,1不能乘除,不然總顯得沒用。

就像現在的社會,發展這麼快,千萬不敢當第一,那樣也是總是顯得沒用。

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做適合的人,會比較有用,第一不是爭著搶著當的,而是需要順其自然。

就像墨家幾千年前就發現了機械結構,甚至自動化,有什麼用?華佗敢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都不敢接受!


羅本-卡布


很多人都是那個多餘的1,還真以為自己真對結果產生多大影響呢——千萬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