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現在是早上十點半,你現在正躺在床上刷頭條,突然意識到昨天自己就計劃著今天八點起床讀書,抱著“我還有救吧”的心態認真的看了幾篇教人自律的文章,頻頻點頭,反手點了兩個贊,然後翻了個身又快樂的刷起了微博。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是讓他們養成習慣嗎?是逼他們記錄計劃嗎?是用鬧鐘計時APP去強迫他們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嗎?

講真,但凡能長期堅持做到一點,那就不至於自控力極差了。

在開始下面的乾貨之前,我先跟你分享一個我早起的獨門秘籍吧:

鬧鐘響起,不管多困,立馬抓過手機就開始玩,刷搞笑博主,看沙雕段子,玩個十分鐘玩到精神了為止,然後自然就輕鬆起床了。

這就是我的自律初期養成——一換一,用魔鬼打敗魔鬼。

而後期,我只需要想辦法用讀書的習慣換掉起床玩手機的習慣就好了,這個比直接養成早起的習慣簡單多了。實在不行,就玩10分鐘手機也耽誤不了什麼,比多睡死兩個小時好。

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真正的自控力內核:

只有當做一件事的動力大於阻力時,行為才會發生,乃至於最後成為你的自控力。


1

在《三體》裡,歌者用「二向箔」將整個太陽系從三維空間降成了二維,所有人都變成了平面人,無人生還,只有兩個人,乘坐「超光速飛船」成功逃出太陽系。

為什麼超光速飛船能帶他們成功逃逸二維空間?因為他們超越了太陽系的逃逸速度——光速。

所以說,只有在「動力」大於「阻力」,即飛行器速度大於太陽系的逃逸速度的時候,才能成功逃亡,否則就無法避免被從三維降到二維的命運。

宇宙真理如此,人性本質也是如此。

阻力 > 動力,這時人就會無限拖延,百般不願意做。

阻力 < 動力,這時人就會行動力滿滿,自覺養成自律。

其實許多習慣養成的本質都很簡單,雖然我也可以和你拽類似「理性驅動」「大腦短視」「肌肉極限」的術語,但我更願意從最本質,最樸實的底層邏輯,告訴你養成自控力的真相。

想辦法讓你做事的動力大於阻力,就是這麼簡單。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自控力還有一個名字叫「自律」,是個雞湯重災區詞彙。總有文章指望著你學會幾個方法論,下載幾個APP就變得自律了,朋友,那真的不太現實。

因為,絕大多數人本性都是不夠自律的,否則我們早就殖民銀河系了。

這就是大腦的天性,它總是趨利避害,能偷懶則偷懶。大腦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消耗、實現最多的收益。

對這種幼稚的大腦,我們不能想著「馴服」,而應該想著「誘惑」。(怎麼有點怪?)

從「動力-阻力」模型入手,用極輕微、無門檻的行為,讓你從行動中收穫到快感,再通過這種快感,從內部推動你自己,去不斷喜歡它、踐行它,直到內化成你的習慣。

你想想啊,如果一種成長的方式需要依賴於「自控力」,那它的價值其實就很有限 —— 除了讓你在前期感覺「好厲害」,後期感覺「好痛苦」以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好了,認知鋪墊完了,接下來我給你分享一些切實可行的自控方法,放心,都是不怎麼需要靠意志力的那種。(我懂你)


2

既然自控力的本質是動力>阻力,那就不得不分析分析,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是什麼阻力在讓你感到痛苦?又是什麼動力在助推你前行?

阻力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1、自我信心不足

2、易得性低

3、誘惑分心干擾

4、缺乏即時反饋


先來說說信心不足。

信心不足有很多原因,但最基本的一個是——你有點高估自己。

許多人喜歡給自己立大flag,比如這學期要學會一門外語,三個月學會彈吉他和攝影,但其實這個flag一立,大多數人自己都沒有信心去實現它。於是這個目標在你心裡就成為了阻力,一個自己實現不了還要立的flag,只會成為實現目標過程中的無限阻力。

雖然有這樣的一份願景沒錯,但不能無視自己現有的能力水平,憑感覺就立。

一個人的自信程度是與他相應的能力呈正相關的,信心不足背後的本質,是現有目標與能力的不匹配,以及對自己能力的不自知。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所以,兩個方法:

1、專注提升能力

我經常會收到留言問我:“我到底怎麼才能變得自信呢?”我都會告訴他:“你先別想著怎麼變自信啦,放下心思來去提升自己相應的能力,能力一上來,你自然就自信了。”

2、重新制定目標

親,別對自己要求太高,作為一個從來沒主動約束自己去學習的人,一天背30個單詞就很棒了,沒必要非得一學期掌握一門外語。只有這個學期先每天背30個單詞,你才會有下個學期學會一門外語的自信。

同理,用“不瘦十斤,不改頭像”的頭像也很容易打臉。

衡量自身,拆分難點,並思考克服難點的各種可能。這就是第一個阻力的解法。


再來說說第二個,易得性低。

大學的時候,我辦過兩張健身卡,第一張是在離我學校半小時車程的市區健身房,第二個是我學校對面打折的老健身房。

辦第一張健身卡的時候,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去了兩次就不去了,巨拖延,還想把健身教練拉黑。

但辦第二張的時候,我突然就勤勞了……每週都會去個兩三次,而且幾乎沒什麼抵抗心理。

按理來說,第一個健身房的設施和環境都比第二個老健身房的好得多,那為啥我就是懶得去呢?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因為第二個健身房相比起第一個,有「易得性」上的優勢,我不用揹包,不用等車,不用擠公交,不用浪費一個多小時的來回時間,很容易就能輕裝上陣去健身。

所以如果自己從未嘗試過一個領域或者習慣,就先從易得性高的地方入手。我開頭那個早起騷操作,就是藉助「先玩手機」的高易得性,替換掉「直接早起」的低易得性。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人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不能離現有的生活狀態太遠。

儘量給自己創造易得性高的環境與條件,這就是第二個阻力的解法。


第三點,誘惑分心干擾

現代人對刷手機這個動作,實在是太熟悉了。

以前有個俗謎語,問你“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什麼?——是睜眼啊!”

但現在的年輕人早就練就了眼都不用睜,一伸手就能精準撈到手機的感應神功。

正因為我們對手機過於熟悉和依賴,「刷手機」的動作,不知不覺被升級到了「條件反射」級別的反應。

工作或學習到心煩意亂的時候,乘地鐵坐公交無所事事的時候,甚至是開心超嗨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習慣性的拿起手機,點點點點。

再比如,本來只想打開手機查個東西,結果反應過來已經打開微博,和朋友說了半小時八卦了。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所以,你要學會「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

——你所做的選擇,是出於「無意識」,還是經過仔細思考審查後,主動去做的?

無意識的概念,源於對人類日常生活簡單的觀察:我們的頭腦中預裝了某個意識,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存在。但這卻會極大的影響我們的行為。

玩手機就是一種被預裝了的意識。

所以如果你可以自我覺察,意識到「你現在正在做什麼」,你就會發現,其實你根本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刷手機。你還有更多需要用你的「自主意識」去完成的正事。

拿起手機的動作並不是你的初心,你只不過是被「無意識」給統治,做出了刷手機的行為。

那麼現在,清醒過來,去自主意識到“哦,我現在正在玩手機,我剛剛是在幹什麼來著?我拿起手機是為了什麼?”

保持清醒很重要,戒斷誘惑和干擾。


第四點,缺乏即時反饋

大腦中有一個「獎賞迴路」,如果我們的一點小付出馬上就能得到收穫,那大腦就會對這種行為上癮,會不斷鼓勵我們多去做這件事,比如今天你的王者榮耀簽到了嗎?

大腦是很像個小孩子的,想要他持續的做一件事,只有一直給它塞點糖果,給它一些正反饋,才能在養成習慣的路上不痛苦的,舒適的走下去。

我每天都會拿出一張便籤紙,一張寫上我的物質慾望(比如買一件喜歡的衣服、吃一頓芝士年糕火鍋等),另一張寫上我給自己設定的小目標(比如今天十點鐘上床睡覺、做事時堅持3個小時不玩手機等),完成一個小目標,我就滿足自己的一個小慾望。

給自己多設置小獎勵,不斷給自己的行為反饋,這是第四個阻力的解法。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阻力層面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說動力。

根據我的親身體驗,動力也可以分為三種——

1、美好的願景

2、賦予重大意義

3、優勢與興趣


先來說說第一點,美好的願景。

許多研究都表明: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事先想象它被完成的圖景,可以有效地增強動力和成功率。

這個階段允許你多去幻想一下,比如自己未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過上怎樣的生活,細節越豐富越好。然後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床頭,設成壁紙,時刻提醒自己正在為那個美好的願景而努力。

本質上,這個方法就是在用一個長期的願景,去壓抑你當下時不時竄出來的干擾慾望,用將來的你,帶動現在的你。

如果你暫時想不到,那就想想自己有錢後的生活吧。


第二點,賦予重大意義

很多人都問過我——做某事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談戀愛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真的是作業太少系列。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其實許多事,包括人生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人生真能有一個標準的意義,那人與人的不同在哪裡?人生之所以存在,就是等你自己去賦予它意義的。

同理,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你自己也無論如何都要先為它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

比如,學會計知識(沒意義)→ 為自己以後在大理開的民宿記賬做賬,免得別人做假賬坑你(有意義)

背單詞練口語考六級(沒意義)→ 能和外國金髮帥哥用一口地道英語一起聊天(有意義)

考研猛刷題背書(沒意義)→ 考上喜歡的武大,春天就能坐在櫻花大道的長椅上看小姐姐(有意義)

至於賦予什麼意義,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自己想個喜歡的就好。當你賦予了這個意義,一切學習都會變得使命感重大,根本不想停下去。


第三點,優勢與興趣

首先要強調的是: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不要逼自己做別人覺得“好”的那些事。

別人都在學英語,但你就是看見單詞就頭疼,那就不要跟著背了,掌握好「爛英語原則」,需要用的時候懂得熟練運用翻譯軟件就好了。

在英語上沒有優勢和興趣,就去做做數學,或者你發現自己很喜歡研究短視頻,喜歡寫作,那就去刻意練習,好好精進這方面就好了。

相信我,未來你也不用強迫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會有擅長那方面的人去負責的,不必是你,你只需要揚長避短,把自己的優勢興趣發揮到最大價值就好了。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只有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才更容易成功。

不妨想一想,你這些年的記憶裡,被別人誇獎的時候,感受到自身價值的時候 —— 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是因為什麼?在什麼樣的情境下?

找到這樣東西,然後去堅持做它。

你將不再需要自控力,因為你的內心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


最後跟你分享一個思維吧:


鹹魚是無敵的存在!

請卸下自己的偶像包袱。

別總想完美主義一次性做好,你應該多這麼想:

“沒關係的,像我這樣的鹹魚,能坐在書桌前一個小時,先看完十頁書,就已經很好了啊。”

“有什麼呢,像我這樣的鹹魚,能比昨天早起一個小時,就已經很好了啊。”

當人開始原諒自己時就會變的很強大,因為你向前走的每一步,對你來說都是賺到。

這時,你再也不會因為達不到自己不切實際的預期而失望自責。而可以發自內心的去感恩自己,陪伴自己。

鹹魚無敵!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這是讓你心甘情願變得自律的方法

作者簡介:柴桑,gap year 中的90後自媒體作家,知乎獲贊 34w 乾貨答主,自學成癮,間歇修行,始終思考。今日頭條平臺原創作者,專注思維提升與個人成長,文章首發於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