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到一個城市旅遊,都想嚐嚐這個城市的特色美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我有朋友來北京,想吃什麼我都會帶著去老北京最正宗的地方吃,總結起來兩樣美食吃不慣,一個是豆汁,一般會去老磁器口或者尹三豆汁兒店,這兩家都是多少年專門做豆汁兒的老店,味兒正濃郁,但朋友就是受不了那股子酸臭泔水味兒,就像郭德綱說的,給他摁地上灌一碗豆汁起來就罵你的不是本地人,起來一抹嘴問你焦圈呢,這是北京人,就跟我去安徽吃不慣毛豆腐一樣,看著豆腐上一層毛我就開始反胃。再一個就是平民窮人吃的滷煮小腸了,吃不慣那臭烘烘的臟器味兒,但在我眼裡,這兩樣都是有段日子不吃就會想念它的味道的美食。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豆汁兒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毛豆腐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滷煮大鍋

為什麼說窮人吃滷煮,這要從滷煮的起源說起。最初滷煮是清代宮廷的“蘇造肉”,相傳,乾隆在南方微服私訪的時候,下榻陳元龍家,陳府的廚子張東官做得一手好菜,深得乾隆賞識,就向陳元龍要了張東官把他帶回宮中安置在御膳房。張東官知道乾隆喜歡味重的飲食,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肉桂等香料烹製出一道肉菜,因為張東官是蘇州人,就稱其蘇造肉。後來傳入民間,但因為宮廷裡用上好的五花肉煮制,價格昂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當時“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就用價格便宜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加入更便宜的豬下水和燒餅煮制,沒想到成就了著名的百年小吃滷煮火燒。那時候就是平民的美食,乾重體力活的人都愛吃滷煮火燒,滷煮可以解饞,火燒能扛餓。價格也親民。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京城滷煮首推小腸陳,我去的店在南橫街,出地鐵四號線陶然亭站A西北口步行到達。老北京的裝修風格,方桌方凳,明廚明灶。一進門正對面牆上掛著一幅匾額“京城滷煮第一家”,右手邊就一口大鍋,鍋裡肺頭,小腸,炸豆腐,火燒,咕嘟咕嘟開著,那滷煮小腸的香味早就飄到街道上去了,從門口路過就走不動道兒了。10點30開門,沒開門的時候外面就會有人躍躍欲試了,一開門基本上桌子就被佔滿了,所以要正好飯點來您肯定得排隊了,一進門就能感受到北京市井生活的煙火味兒。老北京的大爺大媽是這裡的常客,證明這家的確味兒正。

這裡說下服務,這家是先去排隊點單,開票,結賬,然後再去窗口排隊拿滷煮,自己端,店裡人多,服務員會幫助協調找座位,態度很好也熱情。我之前在南城虎坊橋凱琳吃過滷煮,一進門就覺得壓抑,老闆一副我就陰沉著臉你們也得來吃這一口的二五八萬臉,不過現在凱琳被拆了,不知道也沒打聽搬去了哪兒。我覺得除了食物之外,良好的用餐體驗也很重要,咱們是去消費了,又不是去看人家臉色的,你們說呢?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大鍋前一個廚師負責撈小腸,肺頭,火燒,豆腐,一個廚師負責切,小腸切段,肺頭切塊,火燒切井字刀,炸豆腐切三角,噼裡啪啦動作麻利,切好後放碗裡澆上老湯,再灑上蒜汁,如果不吃肺頭可以提前和師傅說,有時候師傅會給多加兩塊炸豆腐,旁邊還有辣椒油,蒜泥,香菜末,醋,自助不限量。吃滷煮講究的都不放香菜,因為怕香菜搶了小腸的原汁原味,所以師傅切完後只澆老湯和蒜汁,其他都按照口味自理。

吃滷煮火燒到底放不放香菜?

一碗熱乎乎的滷煮火燒,肥腸肥而不膩,五花肉爛而不糟,火燒透而不黏,湯料講究味兒濃郁,加上香菜點綴,看著就有食慾啊,哦,對了,一人份的標準是1底1火燒30塊,有的男士得2底2火燒,女士的話飯量大點的1底1火燒,好像不太解饞,他家還有拌豆腐絲,拍黃瓜,老醋花生米各種涼菜10到20元不等,炸灌腸,麻豆腐,宮保雞丁,再來瓶北冰洋,您說,這滷煮是窮人吃的嗎?

這次呈現的是老北京小吃系列之滷煮火燒,後面會陸續更新其他美味,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點點贊,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