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爲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經常在一些武俠劇中,看到很多大俠,江湖人士,到酒店喝酒,動不動就喝上個好幾壇,甚至有些失意的人,酒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影視作品中的橋段,僅僅只是場景需要,歷史上真實的酒還是有一定度數的。中國自古以來茶文化和酒文化一直都是中國的兩大特色文化。中國早期的釀酒方式,相對如今還是比較粗糙的。

早期的酒相當於醪糟,醪糟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釀製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度數僅僅相對於現在我們的啤酒,基本在十度以下。早期古人釀酒,都是用五穀或者果子來釀酒的,所以釀出來的酒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葡萄酒。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中國的釀酒文化和歷史非常的悠久,考古專家曾經出土過距今有5000多年曆史的釀酒器具,也就是說黃帝時期,夏禹時期,就存在著釀酒這個行業。

有的歷史記載,釀酒的始祖是杜康,認為杜康是夏朝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秦朝時,釀酒出現了酒麴,那個時候釀出來的酒,度數比較低,基本都在十度以下。很多人聽過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去景陽岡打虎之前,喝了8碗酒。實際上當時武松喝的酒,它的度數,僅僅比一般的啤酒度數要高几度而已,也就十幾度左右,相當於雞尾酒的度數。宋朝時期的釀酒技術,有所提高,能提煉出10到20度左右的酒。

所以當時武松喝的酒相當於喝了六七瓶的啤酒差不多,宋末能夠提煉出白酒一樣的度數,這還得歸功於北方的少數民族,由於北方的天氣比較寒冷,所以古代的這些少數民族,往往都是喝酒來禦寒,跟中原的酒不一樣,他們喝的都是高濃度的酒,這些遊牧民族釀酒的方式,用的是所謂的“蒸餾法”的方式,後來才傳到了中原。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何古人動不動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流行喝白酒,也是在元朝以後的事情,元朝以前很多人都是海量,元朝以後很少出現一個人可以喝十大碗的,像唐宋時期,李白有很多詩篇,都是描述斗酒的場景。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寫道: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自己在《將進酒》中說: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元朝之前,很多人喝的都是發酵酒,比如米酒,葡萄酒,黃酒。度數不高,大概在十幾度左右,口感很好。所以喝上幾百杯都不會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