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文 | Aaron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我不喝酒」這四個字,可能是社交內一個最大的雷區。

酒桌上誰把這四個字說出口,他的名字從此可能就會被某些人從下一次的邀請名單上劃掉了。

不管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原因,反正他們不接受你說「我不會 \\ 不愛 \\ 不能喝酒」,否則在領導眼裡這叫不懂事;在客戶眼裡這叫沒誠意,在狐朋狗友眼裡這叫沒意思。

我是一個很享受自己每晚在家小酌一杯的那種酒鬼,但我非常堅決的抵制勸酒這種行為,每次飯局滴酒不沾。領導說:「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朋友說:「你不喝就是不拿我當朋友。」

我很詫異,他們居然連我的心理活動都知道了。

沒錯,我是真的看不起勸酒的人。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廣東某985高校一名大一學生喝下第6杯特調雞尾酒,然後重重地倒了下去,再也沒有醒來。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經檢測,他死於急性酒精中毒。

監控視頻裡,死者父親看到當時的情景——只有加油聲和鼓掌聲,就像運動會賽跑到最後衝刺了,觀眾使勁兒喊加油那樣。

安徽一男子應朋友之邀赴飯局,因飲酒過量身亡。家人認為同行酒友多次勸酒存在過錯,於是把酒友告上法庭,最後法院判五被告共賠償8萬元。

今年1月15日,26歲剛被保送博士生的男子在參加完導師組織的聚餐後,因飲酒過量送醫,搶救無效後死亡。

在飯桌上見過對酒精過敏的人,被朋友拉住硬灌酒,看著他全身泛紅起疹子,所有人一起哈哈大笑。還見過女生髮著燒被拉來應酬,說自己剛打過頭孢不能喝酒,周圍人起鬨硬要她喝,她起身拿著包就走,身後客戶在罵:「裝什麼裝。」

這些齷齪,都暗藏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你察覺到了,也說不出口。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很多女生可能都不勝酒力,特別是那些剛剛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女生。有些銷售部的老大晚上要去見客戶,一定要從公司帶一個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姑娘,還美其名曰說:「帶你去見識見識。」

沒錯,她真的會見識到社會險惡。

出發前,他會說,「一會要陪某總多喝兩杯,多敬酒。」如果女生說:「我不喝酒啊。」就會換來一句「你太不懂事了!」

大多數的女生往往也不敢拒絕,只能默默忍著。關鍵是,如果她去問別人,別人也會告訴她:「社會就是這樣啊,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於是,小姑娘從此開始懷疑人生。

中國的勸酒文化不僅在體現在職場,我們逢年過節跟親戚吃飯,跟朋友聚會,還有一些婚喪嫁娶的場合,都要靠勸酒,灌酒,來完成一種可笑的儀式感。

糾正一下,酒可以稱為文化,但勸酒不應該和文化兩個字聯繫在一起,這種行為根本不配被稱為文化。它的根源,就是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酒品見人品,沒錯,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前段時間,微博上一個女生PO出自己的故事。

她被領導叫出去陪酒,偷偷打電話給男友哭訴的時候,居然被男友斥責「成熟點,要懂事。」

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都是一臉便秘的表情,有生氣、有鬱悶、有失望。一個不能喝酒的人,被毫無關係的陌生人灌酒,他必須要硬著頭皮喝下去才叫成熟?這種邏輯我真不懂。

可是,類似的故事每天仍在發生——

勸酒的人通過強迫別人喝酒,看別人痛苦的樣子,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喝酒的人硬著頭皮往下灌,通過這種自殘的行為,表達自己的服從性。

這可能就是勸酒的意義所在吧。

酒品見人品這話沒錯,喜歡勸酒的人都是極品

所有遵循這種毫無意義的遊戲規則的人,被人稱作成熟、懂事;

而不願意遵循的人,在別人眼裡就是不懂事、幼稚的表現。

社會上的確有這種潛規則,可是,如果你毫無底線的去服從這種潛規則,才是幼稚、無腦的表現好吧。

以前,為了找工作,被某個親戚的朋友拉去陪一個老闆吃飯,當時那個人一直逼著我一杯接一杯的給老闆敬酒,還在我耳邊反覆說:「我這是在教你做人。」

但當你學會他們口中所謂的「做人」時,你就可能已經不是個「人」了。

希望在以後,大家如果碰到那種拉著你灌酒,還說:「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的人時,可以笑著說:

「喝了我也看不起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