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名字没取好,不仅影响人,还会影响调味品。

味精就是这么个例子。

因为名字里带“精”,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身上就被扣上了“化学合成品”的标签。

从小就不招人待见。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而有关味精的都市传说向来都说的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在2005年,国内就曾传出过“吃味精多了会变傻”、“可乐+味精=春药”等等传闻。

不少人到现在估计还信以为真。

另外,因为味精在高温环境下加热会产生化学反应。

不少人根据这点断定味精加热致癌,以后炒菜再也不敢放味精了。

实际上,不论是春药论,变傻论,还是加热致癌论。

许多人相信味精有这么多危害,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除了味精,像鸡精、香精、糖精、奶精这些名字带“精”的调味品和添加剂。

它们是不是也和传闻中的味精一样,吃了对人有害呢?


味精是化学合成的?

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做“鲜味”。

在古代,人们会用各种浓汤作为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鲜味”。

比如鸡汤、骨头汤、鱼汤等。

在1907年的某一晚,日本的池田菊苗教授和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正津津有味地吃晚饭。

吃着吃着,池田菊苗教授发现今晚汤的味道明显要比以往更鲜美。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用汤匙在汤里搅了几下,发现这碗汤与往日的不同之处在于:

里面多放了一些海带。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经过半年的时间,他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

他发现,将这种物质放进菜肴里,能够使鲜味大大提高。

没过多久,他又用小麦和脱脂大豆做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提取出谷氨酸钠。

后来,他将谷氨酸钠命名为“味之素”,并将它作为提鲜调味品向全世界推广。

相比传统的用浓汤来提鲜的方式。

用谷氨酸钠提鲜成本更低,更便捷。

这种调味品很快就风靡全世界,成了人们饮食烹调不可缺少的东西。

传入中国后,它改名叫“味精”。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目前,味精的主要生产方式依然是粮食细菌发酵提纯。

它的制作工艺和酿酒、制醋、造酸奶类似。

所以,虽然味精名字听着像化学工业品,但它并非是化学合成的产物。

当然,如果你觉得发酵也属于化学工业过程,那么白酒肯定也属于“化工产品”。


味精对人真有害吗?

先说结论,适量吃肯定没危害。

吃味精的传言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起来的?

据考证应该是从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科普文章开始的。

该文章讲述人吃味精后,后颈出现麻木,并开始扩散到双臂和后背的症状。

这篇文章在当时几乎引发了世界性的对于味精的恐慌。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虽然当时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很快就站出来辟谣,但并没有什么用。

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对味精都进行过各种评估和审查。

最终,他们一致认为:在不过量的情况下,味精没有食用安全性方面的担心。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直到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家权威科研机构推翻上述结论。

所以,味精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样可怕。


味精加热会致癌?

我们知道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在加热到 120 摄氏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焦谷氨酸钠。

也就是说,我们在炒菜的时候,如果放味精放的早。

等温度上来了,味精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焦谷氨酸钠。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那么问题来了,焦谷氨酸钠会不会致癌呢?

.

..

...

不会。

不过,谷氨酸钠加热变成焦谷氨酸钠后,味精提升食品鲜味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所以,如果炒菜时放味精,最好是要收锅的时候再放。


味精吃多了有害吗?

先说结论,过量吃味精肯定有害。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除去日常食物中的钠。

健康成年人每天通过调味料摄入的钠,最好不超过 1000—2500毫克。

换算成盐差不多2-6g,换算成味精为14-20g。

这点剂量对于吃饭口味重的人来说,想要钠超标简直太容易了。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如果人长期摄入钠元素超标,容易诱发人出现高血压、中风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

另外,肾脏作为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长期摄入钠元素超标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容易诱发肾脏出现疾病和肾结石。

所以,不论是味精还是盐,摄入过量对人都不是什么好事。


鸡精和味精是一样的?

虽然同样是名字带“精”的调味品,但鸡精显然要比味精要更招人待见一些。

就冲那包装上的大母鸡,不少人可能真以为鸡精是鸡的精华。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实际上,鸡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基本是一样的,都是谷氨酸钠。

不过,味精属于单一调味料,而鸡精属于复合调味料。

鸡精除了含有谷氨酸钠外还含有其他一些提升食物鲜味的物质。

比如“增味核苷酸”。

所以说,鸡精提升食物鲜味的能力会比味精更强一些,当然价格也更高。

和味精一样,鸡精里的物质对人也没有什么危害。

但是,鸡精中也含有不少钠元素,如果食用过量,也容易导致钠超标。


奶精真不含奶吗?

奶精就是加在咖啡、茶等饮料中,让饮料更爽滑更浓稠,口感更好的调味剂。

它可以是含奶的,也可以是不含奶的。

含奶类的多半是以天然牛奶为原料,没有使用添加剂与香精。

高端咖啡厅多半用的是这种奶精。

非奶类则是人工配制的,以植物油为脂肪的原料合成的人工添加剂。

奶茶店大多用的是这种奶精。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相比奶类奶精,非奶类奶精的反式脂肪含量和脂肪含量都要高的多。

非奶类奶精反式脂肪的含量是1.5%,脂肪量比例高达30%左右。

目前,反式脂肪酸会对人心脑血管造成损害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支撑。

不过,反式脂肪酸本身并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而奶精的高脂肪含量容易让人发胖,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肥胖疾病。

所以,奶精对人的危害就跟肥肉对人的危害一样。

大家也不用那么怕它。


食用香精对人有害?

食用香精是食品用香精的简称,是一种能够赋予食品香味的混合物。

目前,香精的种类有很多,有天然香精,也有人工合成香精。

像鸡精、味精这些调味品,加的越多,菜可能吃起来就越“鲜”。

但是香精却恰恰相反,一旦用量过度,人们反而会感到不适。

就跟女人用香水是一个道理。

所以,食品中的香精含量其实非常少。一般食用香精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是0.1%-0.6%。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而且,香精里面80%的成分是酒精,蒸馏水,色拉油等,都是能食用的。

所以,我们对食用香精真的不用那么害怕。


糖精真的少吃!

糖精是糖精钠的简称,它和阿斯巴甜、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一样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工甜味剂。

糖精作为纯正的人工添加剂,其甜度能达到蔗糖300-500倍甜度。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发现给老鼠喂食大量糖精会增加其患上膀胱癌的几率。

当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要求所有加入了糖精的食品都必须标注警告标签,甚至一度宣布禁用。

糖精致癌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说法,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流传起来的。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老鼠体内的机理不能完全适用于人体。

味精、鸡精、糖精、奶精、香精|谁才是真的“害人精”?

而且,当时也并没有任何临床实验证明食用糖精会增加人患膀胱癌的几率。

美国国家毒理学机构随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对糖精做过多次评估。

最后,他们认为糖精对人类无生理危险,也就随即废除了糖精警告标签。

虽然食用糖精并不会增加人患膀胱癌的几率,可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发现:

人长期过量食用糖精类甜味剂会导致人体肠道菌落出现变化。

人体肠道菌落变化会影响糖分吸收造成葡萄糖不耐受,可能造成代谢性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

严重过量食用糖精还会引起中毒。

目前,我国现行GB 2760-2007规则中对糖精添加剂有严格规定。

在该规定中还特别注明婴幼儿食品不得使用糖精。

所以,同样是名字带“精”的主儿,糖精可能才是真正的“害人精”。

对于糖精这一类的甜味剂,我们才真的应该少吃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