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邏輯與未來的投資方向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是一個安土重遷的農耕民族,對土地和房子的執念深深地融入了人們的血脈。改革開放以來,不論社會發展如何一日千里,人們思想觀念如何變化,但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的想法,似乎變化不大。

近些年來,房價飛漲,房子早已突破了自己居住的屬性,成了T1級的投資品,更是有無數人靠炒房而爆富。但相伴而來的經濟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隨著調控的升級,現在我們還要不要買房呢?

買房的邏輯與未來的投資方向


判斷一個行業的趨勢,首先要搞清楚這個行業的本質和基本邏輯。而中國房地產的本質就是城市發展眾籌。資金走向是這樣的:購房者→開發商→政府→投資城市發展。買了一個城市房子就相當於買了這個城市的股份,買了這個城市的未來。城市發展的越好,居住條件越好,個人機會也越多。

而支撐房價上漲的動力主要有三個:城市人口擴張、貨幣供應、土地供應。幾十年的城市化,數億人進城,購房需求巨大。到2020年1月廣義貨幣M2突破200萬億,在逐利效應下天量資金湧入樓市,其中更不乏許多上上市公司在巨大利潤驅動下拋棄主業兼顧炒樓。在漲價的商品中,房子成了最好的投資品,樓市成了最大的資金畜水池。同時,中國國土雖廣,但每個城市的核心區域有限,政府對土地的壟斷也客觀加劇了土地的稀缺,推升了地價。最終讓房子掏空了中下階層百姓的錢包,綁架了銀行,綁架了地方政府。樓市的槓桿率不斷被抬升,甚至比股市還嚴重,一旦槓桿破裂,以上百萬億體量後果不堪設想。另外,高昂的樓市價格嚴重擠壓家庭消費空間,削弱了社會購買力,使其經濟結構不斷被扭曲,經濟增長方式惡性循環。不得已而調控,來減緩房價上漲的速度。以時間來降低房價和收入之比,實現房價軟著陸。

買房的邏輯與未來的投資方向


樓市的黃金期已過去,未來再想靠樓市快速發財已經很難。房子將逐步迴歸自己居住的本來屬性。如果以居住和保值來考慮,一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居住養老環境極佳的旅遊城市都是首選。而一些缺乏產業,資源枯竭,生活環境差,人口不斷流出的城市將會逐漸衰落,已不具有投資的價值。

買房的邏輯與未來的投資方向


既然樓市已是過去式,那未來投資的方向在哪裡呢?我覺得毫無疑問是股市。因為股市的上漲才能為上市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因為股市的上漲才能讓投資者財富增長,更好的推動消費,刺激消費的慾望,進而為企業產品提供市場,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雖然這也都有待於股市各方面制度政策的完善,但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

總體來講,堅決踩住樓市猛漲的剎車,多采取措施力保股市出現繁榮穩定行情,於社會於經濟於個人利大於弊,如果繼續為房地產行業打雞血,把股市簡單定位為“融資”功能,那樣的話,經濟必然沒有出路!!

買房的邏輯與未來的投資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