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本文為《教育家》雜誌聯合多所高校心理學部共同發佈的“社會重大事件的心理應激反應”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役中,應當重視培養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素養。如何讓學生從這段經歷中獲得成長,在未來可以更加從容地面對類似事件?以下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新春之際,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兇猛肆虐於神州大地。面對這場巨大的危機,不僅需要全國人民盡心竭力的應對,也需要大家在危機中反思和成長。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他們能夠獲得怎樣的成長?答案眾多,其中的一項成長便是提升“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


知 識 窗


危機:個體或群體無法利用現有資源和慣常應對機制加以處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機發展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危機前平衡狀態—危機產生時的狀態 —危機後的平衡狀態。危機會造成心理失衡,因為這是人們慣用的防禦機制失效了。當危機產生後,個體的心理狀態會經過大致四個階段的變化。


首先,當應激事件突發時,我們會一下子警覺起來,可能會感覺到不安、焦慮、擔憂等;緊接著,我們可能會否認這個應激事件,希望它沒有發生,並且感到不知所措,甚至無能為力;但是,當我們發現這個應激事件無法避免時,我們就會接受這個事實,調整自己,積極應對;最後,我們會從這段經歷中獲得經驗與心理成長,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類似事件。


心理健康素養:綜合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 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


其中心理健康知識包含: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與原理、心理疾病及其治療、身心健康、危機干預與自殺預防、兒童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健康等;技能包含:心理健康信息的獲取、特定心理疾病的識別、心理急救、情緒調節等技能; 態度包含:心理疾病預防及治療的態度、減少病恥感和心理求助態度。


研究表明提升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養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包括降低抑鬱、緩解焦慮和提升幸福感。


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指個體在面對危機事件時,能運用自身已有的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維持心理穩定和積極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


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危機包括:各類災害(如地震、火災)、生活與學習物理環境的變化(如搬家、離家、入學、退學、轉學)、疾病、各類意外、親朋好友或者同學去世、父母離異/家暴、其它各類暴力等。提升兒童和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危機發生前(平時)

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危機預防的心理教育


研究表明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危機預防的心理教育能有效的減少危機發生後的消極心理反應。以此次疫情為例,為了增強兒童青少年對未來可能發生之疫情的危機應對能力,那麼在此次疫情結束時候,就可以著手開展相應的危機預防心理教育了。危機預防的心理教育工作包括以下四項。


一是瞭解常見危機的應對方法。瞭解疾病傳播途徑、學習預防疾病的方法(如,正確穿戴口罩的方法、正確洗手的方法、不去人員密集之地等)。


二是瞭解危機後常見的心理反應(特別是情緒反應)。如當得知有傳染性疾病發生並且大家可能面臨被傳染的風險時,我們可能感到不安、緊張、焦慮、害怕甚至是恐慌;我們會感到不知所措和無能為力;一旦身體出現一些不適,我們就會過分擔心是不是自己得病了,但又害怕去醫院確診;我們可能會逃避、否認事實情況;我們可能會偏聽偏信;我們可能會過度的沉浸於相關信息之中;我們還可能失眠、做噩夢、食慾降低等。


引導兒童青少年瞭解這些相關信息的目的是,讓他們意識到有這些心理反應都是正常的,有些心理反應是我們人類在危機情境中開啟的自我保護機制的一部分;這樣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兒童和青少年就可以識別和覺察這些正常的心理反應,避免因擔憂有這些反應而帶來次生心理困擾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三是瞭解情緒、學習常見的情緒調節方法、發展出自己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式和建立心理安全島。主要目的是增強兒童和青少對自身情緒的覺察、辨識和調節。


在本次疫情爆發後,筆者想帶自己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到我家後面的一座山上散步,從我家出發到那座山只需步行5分鐘,沿途沒有路人;在那次短暫的散步中,我發現孩子一直將手放在兜裡很拘謹的走路,和他平時蹦蹦跳跳的樣子完全不同;沒走幾分鐘,孩子就告訴我說:“媽媽,我想回去了,我不想呆在外面了。”


此時,我覺察到他有一些緊張和擔憂,於是我就問他:“你是不是感覺到什麼了?”孩子告訴我他有些害怕;我又問他:“什麼讓你感到害怕了呢?”孩子說他怕路上有病毒。我再繼續問他:“那有沒有什麼地方讓你感覺到安全、不害怕的呢?”孩子說家裡。於是我們就回家了。


在上面描述的情景中,筆者就是在引導孩子覺察、辨識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引導他尋找一個可以讓自身情緒安穩的地方;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在平時的危機預防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那麼當危機來臨時,兒童青少年就可以進行自我情緒調節,避免過量消極情緒的侵入甚至引發情緒崩潰。


四是瞭解自己的積極資源和“演習”利用積極資源應對危機。如當危機發生時,“我”可以尋求哪些支持(親人、朋友、老師、學校、社會層面的支持)?“我”平時所學到的哪些技能可以用於應對危機?“我”在平時的演練中有沒有成功應對的經驗能夠幫助“我”應對危機?做哪些事情可以讓“我”安全?如何尋求幫助?“我”做什麼事情可以穩定自身的情緒?上述預防性的工作可以增加兒童和青少年在危機發生時能夠積極應對能力。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危機中給予兒童青少年心理支持與援助


當危機發生時,儘管前期的預防工作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應對危機,減輕危機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心理衝擊,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和青少年就能獨立的應對危機。所以此時,他們仍然需要成年人的心理支持和援助。此時兒童和青少年的監護人需要向他們提供“穩定化”與“正常化”的心理支持。


以本次疫情為例,“穩定化”支持包括做好陪伴與傾聽工作,引導兒童和青少年覺察自身的情緒波動和調節情緒,為他們提供心理、生理和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等;“正常化”支持包括引導兒童在長時間的居家自我保護期間的作息規律、像平時一樣生活、製造一些“樂趣”緩解煩悶等。最終,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平穩度過危機時期,增強他們未來積極應對危機的信心。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危機後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成長教育


危機結束後,可以引導兒童青少年回顧危機、重新構建危機經歷,以促進他們從危機中學習,自我成長。


疫情結束後,可以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回顧和審視,如:“我”在危機中的擔憂與害怕,“我”在危機中的積極應對,“我”在危機中的喪失,“我”在危機中的獲得,換一個角度敘說“危機”,應對未來的危機等。


從上述幾方面引導兒童青少年,促進他們的自我成長,提升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健全人格,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圖. 提高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心理健康素養的途徑


綜上,培養和提升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要從平時的危機預防、危機時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危機後的反思成長三方面入手。


其中,危機預防和危機後反思與成長這兩方面的工作,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來進行開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滲透教育。危機中的心理援助與支持工作,則需要以團體和個體心理支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團體心理支持中注重心理教育,在個體心理支持中則注重根據實際情況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個別化的心理支持與援助。


具體實施時,要注意針對兒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分年齡段實施。具體實施者可以是心理諮詢師、有心理學知識經驗的社區工作人員、教師和家長。由於教師和家長可能缺乏心理學知識和危機干預的相關知識,所以對教師和家長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也是提升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素養

中的重要一環。


本刊將陸續推出心理戰“疫”系列文章,敬請關注。

往期相關推送:

心理戰“疫”①|疫情之下,學生如何調節心理、恢復正常學習生活狀態?

心理戰“疫”②|孩子為疫情恐慌、焦慮,父母如何應對?

心理戰“疫”③|家庭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應激反應的第一戰場

心理戰“疫”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儘早識別學生群體的應激反應

心理戰“疫”⑤|抗擊“新冠”疫情,學校要為三類學生群體做好心理防護工作

心理戰“疫”⑥|疫情期間學生應激反應與有效應對方法(乾貨)

心理戰“疫”⑦|抗疫期間,班主任、心理老師如何幫學生做好心理防護

— END —


來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號原創

作者|張婷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本文為《教育家》雜誌聯合多所高校心理學部共同發佈的“社會重大事件的心理應激反應”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前七篇文章鏈接見文末)。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役中,應當重視培養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素養。如何讓學生從這段經歷中獲得成長,在未來可以更加從容地面對類似事件?以下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新春之際,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兇猛肆虐於神州大地。面對這場巨大的危機,不僅需要全國人民盡心竭力的應對,也需要大家在危機中反思和成長。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他們能夠獲得怎樣的成長?答案眾多,其中的一項成長便是提升“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


知 識 窗


危機:個體或群體無法利用現有資源和慣常應對機制加以處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機發展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危機前平衡狀態—危機產生時的狀態 —危機後的平衡狀態。危機會造成心理失衡,因為這是人們慣用的防禦機制失效了。當危機產生後,個體的心理狀態會經過大致四個階段的變化。


首先,當應激事件突發時,我們會一下子警覺起來,可能會感覺到不安、焦慮、擔憂等;緊接著,我們可能會否認這個應激事件,希望它沒有發生,並且感到不知所措,甚至無能為力;但是,當我們發現這個應激事件無法避免時,我們就會接受這個事實,調整自己,積極應對;最後,我們會從這段經歷中獲得經驗與心理成長,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類似事件。


心理健康素養:綜合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 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


其中心理健康知識包含: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與原理、心理疾病及其治療、身心健康、危機干預與自殺預防、兒童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健康等;技能包含:心理健康信息的獲取、特定心理疾病的識別、心理急救、情緒調節等技能; 態度包含:心理疾病預防及治療的態度、減少病恥感和心理求助態度。


研究表明提升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養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包括降低抑鬱、緩解焦慮和提升幸福感。


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指個體在面對危機事件時,能運用自身已有的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維持心理穩定和積極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


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危機包括:各類災害(如地震、火災)、生活與學習物理環境的變化(如搬家、離家、入學、退學、轉學)、疾病、各類意外、親朋好友或者同學去世、父母離異/家暴、其它各類暴力等。提升兒童和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危機發生前(平時)

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危機預防的心理教育


研究表明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危機預防的心理教育能有效的減少危機發生後的消極心理反應。以此次疫情為例,為了增強兒童青少年對未來可能發生之疫情的危機應對能力,那麼在此次疫情結束時候,就可以著手開展相應的危機預防心理教育了。危機預防的心理教育工作包括以下四項。


一是瞭解常見危機的應對方法。瞭解疾病傳播途徑、學習預防疾病的方法(如,正確穿戴口罩的方法、正確洗手的方法、不去人員密集之地等)。


二是瞭解危機後常見的心理反應(特別是情緒反應)。如當得知有傳染性疾病發生並且大家可能面臨被傳染的風險時,我們可能感到不安、緊張、焦慮、害怕甚至是恐慌;我們會感到不知所措和無能為力;一旦身體出現一些不適,我們就會過分擔心是不是自己得病了,但又害怕去醫院確診;我們可能會逃避、否認事實情況;我們可能會偏聽偏信;我們可能會過度的沉浸於相關信息之中;我們還可能失眠、做噩夢、食慾降低等。


引導兒童青少年瞭解這些相關信息的目的是,讓他們意識到有這些心理反應都是正常的,有些心理反應是我們人類在危機情境中開啟的自我保護機制的一部分;這樣當危機真正來臨時,兒童和青少年就可以識別和覺察這些正常的心理反應,避免因擔憂有這些反應而帶來次生心理困擾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三是瞭解情緒、學習常見的情緒調節方法、發展出自己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式和建立心理安全島。主要目的是增強兒童和青少對自身情緒的覺察、辨識和調節。


在本次疫情爆發後,筆者想帶自己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到我家後面的一座山上散步,從我家出發到那座山只需步行5分鐘,沿途沒有路人;在那次短暫的散步中,我發現孩子一直將手放在兜裡很拘謹的走路,和他平時蹦蹦跳跳的樣子完全不同;沒走幾分鐘,孩子就告訴我說:“媽媽,我想回去了,我不想呆在外面了。”


此時,我覺察到他有一些緊張和擔憂,於是我就問他:“你是不是感覺到什麼了?”孩子告訴我他有些害怕;我又問他:“什麼讓你感到害怕了呢?”孩子說他怕路上有病毒。我再繼續問他:“那有沒有什麼地方讓你感覺到安全、不害怕的呢?”孩子說家裡。於是我們就回家了。


在上面描述的情景中,筆者就是在引導孩子覺察、辨識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引導他尋找一個可以讓自身情緒安穩的地方;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在平時的危機預防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那麼當危機來臨時,兒童青少年就可以進行自我情緒調節,避免過量消極情緒的侵入甚至引發情緒崩潰。


四是瞭解自己的積極資源和“演習”利用積極資源應對危機。如當危機發生時,“我”可以尋求哪些支持(親人、朋友、老師、學校、社會層面的支持)?“我”平時所學到的哪些技能可以用於應對危機?“我”在平時的演練中有沒有成功應對的經驗能夠幫助“我”應對危機?做哪些事情可以讓“我”安全?如何尋求幫助?“我”做什麼事情可以穩定自身的情緒?上述預防性的工作可以增加兒童和青少年在危機發生時能夠積極應對能力。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危機中給予兒童青少年心理支持與援助


當危機發生時,儘管前期的預防工作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應對危機,減輕危機給他們帶來的負面心理衝擊,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和青少年就能獨立的應對危機。所以此時,他們仍然需要成年人的心理支持和援助。此時兒童和青少年的監護人需要向他們提供“穩定化”與“正常化”的心理支持。


以本次疫情為例,“穩定化”支持包括做好陪伴與傾聽工作,引導兒童和青少年覺察自身的情緒波動和調節情緒,為他們提供心理、生理和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等;“正常化”支持包括引導兒童在長時間的居家自我保護期間的作息規律、像平時一樣生活、製造一些“樂趣”緩解煩悶等。最終,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平穩度過危機時期,增強他們未來積極應對危機的信心。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危機後對兒童青少年進行成長教育


危機結束後,可以引導兒童青少年回顧危機、重新構建危機經歷,以促進他們從危機中學習,自我成長。


疫情結束後,可以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回顧和審視,如:“我”在危機中的擔憂與害怕,“我”在危機中的積極應對,“我”在危機中的喪失,“我”在危機中的獲得,換一個角度敘說“危機”,應對未來的危機等。


從上述幾方面引導兒童青少年,促進他們的自我成長,提升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健全人格,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圖. 提高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心理健康素養的途徑


綜上,培養和提升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健康素養,要從平時的危機預防、危機時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危機後的反思成長三方面入手。


其中,危機預防和危機後反思與成長這兩方面的工作,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來進行開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滲透教育。危機中的心理援助與支持工作,則需要以團體和個體心理支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團體心理支持中注重心理教育,在個體心理支持中則注重根據實際情況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個別化的心理支持與援助。


具體實施時,要注意針對兒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分年齡段實施。具體實施者可以是心理諮詢師、有心理學知識經驗的社區工作人員、教師和家長。由於教師和家長可能缺乏心理學知識和危機干預的相關知識,所以對教師和家長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也是提升兒童青少年應對危機的心理素養中的重要一環。


— END —


來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號原創

作者|張婷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


心理戰“疫”⑧|如何讓孩子從容應對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