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疫”:專家呼籲加強病故者親屬哀傷輔導

中國官方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致三千多人不幸離世。這些病故者親屬的心理狀況及如何進行心理疏導備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大學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溫州大學溫州模式發展研究院院長時勘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呼籲,雖然目前處於戰“疫”的特殊時期,但也要儘可能為因疫情染病而不幸離世者舉行網絡告別儀式、追悼會等,從心理學角度,這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哀傷親屬的安慰。

對於因疫情等災難離世者親屬的心理援助,時勘與中國人民大學李潔、李梅曾做過專門研究。他指出,心理學在這方面的專業說法叫做哀傷輔導,旨在幫助化解對親人離去的悲痛,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儘可能為疫情病故者舉行莊嚴的告別儀式。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可以考慮把社區、特別是醫院裡簡樸告別式的照片、視頻,通過網絡發送給相應親屬,後續還可以根據需要,幫助疫情離世者親屬在網上舉辦追悼會、追思會等,目的都是讓病故者親屬儘早從心理上擺脫親人離世的影響。

哀傷輔導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幫助疫情病故者親屬轉移視線,將其關注重點轉移到自己及親友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上來,這個哀傷輔導的過程,也需要專業心理隊伍給予持續、穩定的心理援助服務。對於個別人因體弱多病及家庭情況等因素而陷入重度或持續哀傷的情況,則需要加強針對性的哀傷輔導,或尋求專業心理治療機構進一步開展相應心理援助服務。

“從武漢封城算起,疫情防控至今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從國家大局上看,疫情防控實際上是到了最關鍵的決戰時期。”時勘表示,雖然中國國內疫情形勢整體上已趨穩向好,但目前階段還不能說是“拐點”,特別是從心理建設角度來看,目前還是持久戰的階段。這種情況下,公眾心態大多是“硬撐著”,有極少部分是“依然如故”,也有極少部分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或接近崩潰,對“硬撐著”和接近崩潰的民眾,都亟需予以針對性的專業心理疏導服務。

時勘認為,除了哀傷輔導之外,抗疫持久戰階段的心理援助,還要特別注意細化研究、分類分層實施。對於一線抗疫人員,包括醫護、管理協調、後勤保障、社區服務、志願者等工作人員,從目前調查情況來看,他們是最能堅持到底的人群,不過,持續戰“疫”這麼長時間,無論心理還是生理上都到了一個極限,因此,一線抗疫人員的心理疏導首先要保障他們得到充分休息,緩解疲勞,在此基礎上,展開針對性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維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直到取得戰“疫”勝利。

時勘特別提醒,在戰“疫”關鍵階段,民眾心理方面有兩種麻痺狀態要引起高度警惕:一是湖北武漢等疫情重災區民眾出現“颱風眼”效應帶來的麻木、無所謂心態;二是其他地區在復工復產過程中,有些民眾也可能出現過度放鬆、大意心態,從而導致防控不嚴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必須強力防範,否則將會給趨穩向好的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隱患。(完)(記者 孫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