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 記者 李長需

與新冠肺炎的“戰爭”,已進入關鍵時期;而另一場“戰爭”——復工,也拉開了序幕。

前一場“戰爭”,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而隨著後一場“戰爭”的到來,大部分人要結束這種自我隔離狀態,走出家門,走上各自的崗位。在這場“戰爭”中,人們既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需要時刻提防新冠病毒的“侵襲”。

這兩場“戰爭”,無論哪一個,都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狀態。在自我封閉時,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足不出戶,看似愜意,但不免因疫情信息的影響而改變心境。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波動人們敏感的神經。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不免而來,有人甚至懷疑自己已感染病毒而處於崩潰狀態。

而當復工潮來臨時,生活重新開啟。疫情之下,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生活的環境。去上班,不免面臨更多感染的風險;不去上班,難免擔憂柴米油鹽醬醋茶。兩難之下,焦慮、恐懼又換了一副面孔,重新潛入身邊。

疫情之下,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人們都不免要遭遇一場“心理戰”。好在,國家衛健委出臺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在各地原有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設立應對疫情的心理援助熱線,幫助公眾進行心理疏導。

普通人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防護”?復工之際該如何調整好自己的恐懼心理?推遲上學的孩子們又該怎麼辦?

要上班了,她焦慮得整夜睡不著覺

採訪對象:徐麗麗

年齡:38歲

職業:大型超市員工

2月17日,正式上班。

接到領導的通知,徐麗麗幾乎一夜未眠。去,還是不去,成了她的一道哈姆雷特式的難題。

她所在的單位,是一家大型商場。她在該商場的地下超市,負責服裝銷售。正常的時間,她是喜歡這份工作的。拿著這個城市不高不低的工資,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觀察不同的人生百態。雖然辛苦,但也滿足。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但新冠肺炎改變了這一切。1月24日,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她就有所警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竟然要讓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堅壁清野?緊接著,不好的消息接踵而來:封城前,有500萬人從武漢流出。其中,鄭州就是排名相對靠前的流出人口目的地。這意味著,危險從遙遠的武漢來到她所在的城市;而病毒,很可能隨著流動的人群,來到她的面前。

作為超市的銷售人員,要面對不同的顧客,算得上是暴露最多的人群。感染的機會,比其他人群要多得多。她從微信群朋友圈也看到不少在商場、超市感染的病例。

她所在的商場,過年期間幾乎不停業。那一段時間,她倍感煎熬。盯著每個走近的顧客,看誰都像病毒攜帶者。如果沒有必要,她看見顧客走過來,就會遠遠地避開;如果有顧客詢價,她也是保持在至少1米的距離。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商場超市等場處人員密集,像徐麗麗那樣多做防範是必要的

她做了在她看來還算完備的防護,比如頭部帶了口罩、眼鏡,脖子上圍了紗巾,手上帶了手套,腳上穿了高筒皮靴,儘可能地不讓皮膚裸露在外面。但她依舊不能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她擔心病毒會落在她的衣服上,落在她的頭髮上。每次回到家,第一時間就是將衣服、鞋子等消毒,然後丟進洗衣機重新沖洗一遍。而她自己,則必定要洗個熱水澡。

然而,這一切並未能衝抵她的恐懼。當看到天津一家商場的一位顧客,在停留的3個小時內,就能把病毒從一個營業員身上傳到另一個營業員身上,傳染了好幾個人。這讓她格外焦慮。她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傳染,然後再將病毒傳給給丈夫和孩子。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商場超市等場處人員密集,像徐麗麗那樣多做防範是必要的

徐麗麗為此格外焦慮,為此會晚上失眠,進而出現頭疼、頭暈、胸悶等症狀。這些症狀甚至讓她懷疑自己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並差點崩潰。好在,2月3日,她所在的櫃檯停業了,才把她解救出來。

停業後,她去醫院進行了檢查,並沒有問題。醫生說,她是太緊張了。雖然沒有問題,但她依舊不能緩解自己的焦慮。尤其是原定的2月9日的開業,更加重了她的煎熬。好在,開業又推遲了;但再推遲,也要開業。2月17日,應該是她安全呆在家中的最後期限。

眼看著上班日近,她的那種恐懼和焦慮與日劇增,開始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丈夫說,真不行的話,就辭職吧,辭職之後在家帶孩子。

她知道,這個家離不開她的這份工作。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用,逼著兩口倆停不下來。僅指望丈夫的那點工資,是撐不下來的。不上班,少了一個人的工資,饑荒會鬧得很大;去上班,她無法克服那份恐懼與焦慮;想請假,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那種可能。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走出家門,開始上班,對徐麗麗來說,是艱難的

再有兩天,上班的時間就到了。她依舊不知道該怎麼辦,依舊很焦慮。

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採訪對象:姚春景

年齡:26歲

職業:小吃店店主

1月18日,姚春景從武漢返回南陽老家。她在武漢開有一家小吃店,生意還不錯。但忙碌了一年,幾乎沒怎麼休息過。她想早點返回老家,好好休息一下。

她離開武漢時,就聽說武漢有人得了一種肺炎,但不會傳染人。她也並沒有放在心上。回到老家後串親戚看朋友,跟往年沒兩樣。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在城市的餐飯店尚未開業,姚春景在武漢的小吃店也不例外

但到了23日,武漢開始“封城”,她才意識到問題可能比較嚴重。她慶幸在封城前早早回了家,不必在那裡擔驚受怕地煎熬。令她沒想到的是,到了27日,她已感覺到,這種煎熬,可能會降臨到她身上:村委會的喇叭,要求她們這些從武漢回來的人,要好好地呆在家裡,不要出門;也要求全體村民,不要串門不要走親戚。村子裡進出的各個路口,也被挖斷了。各村封路的消息,也不斷傳來。

村支書還特意找上門來,問她有沒有發燒、咳嗽等症狀,得知沒有後,讓她登記了個人信息,並一再告誡她老實呆在家中,哪兒也不要去。她開始感覺到自己成了村子裡不受歡迎的人,要好的朋友,都不怎麼跟她聯繫了;關係不錯的鄰居,也疏遠了。村民的一些微信群裡,村幹部直接告訴村民,她是從武漢回來的,一定要遠離。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姚春景心裡的落差很大,她自己開始恐慌起來。回想起自己在武漢開小吃店的情形,她自己也有點後怕。人來人往的,不知道誰帶有病毒,自己被傳染的可能性很大。整天呆在家中刷手機,看著越來越多的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她的擔心越來越嚴重,生怕自己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

幾天後,一個令她恐懼的消息傳來,鎮上一個開診所的老先生,因為之前接診過一位武漢返鄉者,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自己吃了幾天的藥,不但沒好,反而更加嚴重了。他只好去了縣醫院檢查,被確診了。

會不會武漢回來的人都會感染上?這個問題一直纏繞著姚春景,也讓她感到格外的焦慮。她把從武漢帶回來的衣服,洗了又洗;其他的東西,該扔的扔掉了;扔不掉的,用酒精一遍遍地消毒。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村子裡的宣傳標語,讓姚春景產生了焦慮情緒

村子裡明顯提高了對她的警惕,有人在她家門口拉起了條幅,提醒人們此戶有武漢返鄉人員;又過了兩天,乾脆把她家的大門給鎖上了。儼然,她成了村子裡的“瘟神”。她也害怕成為村裡的罪人。擔心、焦慮,最後演變成了整日的恐懼。她吃不下飯,晚上開始失眠,有時候竟然一夜不合眼。直至幾天後,她感覺自己發燒了,頭也有些暈,還有些胸悶,對照手機上查詢的新冠肺炎症狀,她感覺自己已經感染上了。這讓她更加恐懼,想吃點藥趕緊控制,但家中連感冒藥都沒有;她不敢去村醫那兒拿,更不敢給村委領導彙報。是姐姐得知消息後,給她買了感冒藥並偷偷送了過來。吃了藥之後,有所好轉,但反反覆覆,還時而會出現噁心、胸悶等症狀。這讓她幾乎陷入絕望,甚至都有了自殺的念頭。

她的一位學醫的同學在微信上得知她的情況後,判斷她是感冒了,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的症狀,可能是心理問題,建議她進行心理諮詢,並給了她一個心理諮詢醫生的電話。醫生也判斷她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建議她通過看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並說如果不放心,可以到醫院檢查一下。

她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告知村支書後到縣醫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她並沒有受到感染。但她依舊不放心,過了14天的觀察期,她感冒也好了,才感覺輕鬆了許多。

“武漢那個小吃店,我再也不會開了。”經此心理煎熬,姚春景做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這不完全是因為開業遙遙無期的緣故,還因為她擔心即便允許開業,自己可能還會落入這般煎熬的心理狀態中。

“那一晚,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

採訪對象:劉學順

年齡:42歲

職業:公司職員

“那一晚,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坐了一夜,沒敢睡。”

說起2月7日晚的經歷,劉學順依舊心有餘悸。他說,當晚11點多,他正要睡覺時,聽到早已睡下的父親突然喊他。他趕緊走進父親的臥室,只見父親斜靠在床頭,面色難看。父親艱難地告訴他“出不來氣兒了”。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小區來了救護車和穿防護服的醫生,成了劉學順懷疑父親感染新冠肺炎的原因之一

他看著父親呼吸確實困難,頓時有點驚慌。他的第一反應,是不是父親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因為在年前,父親便開始咳嗽,不過不太嚴重,只是偶爾咳嗽幾聲。中間有過加重,但吃過藥之後略有好轉。

他給父親量過體溫,並不發燒,他以為可能只是開窗通風著涼而已。就這麼反反覆覆,好一會兒呆一會兒的,拖拉了半個月左右。但五六天前卻突然加重,咳嗽得厲害起來。他心裡感到不安,那時就懷疑父親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

他給父親經常測量體溫,並不發燒。父親也說自己不頭疼,不流鼻涕,沒有鼻塞現象,也很少有痰,更沒有肌肉痠痛、乏力等全身性症狀,只是乾咳。對照著專家所講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與新冠肺炎的發病症狀,可以排除前兩者。

想到這一層,當時他很緊張。聯想到這一段時間女兒也是一直髮低燒,好好歹歹也有一個多星期了,他就懷疑,家人是不是都感染上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小區裡關於疫情的條幅,會加強疫情下處於心理困境的人們

一家四口人都沒去過武漢,但並不能排除跟從武漢回來的人或帶病毒的人接觸的可能。第一種可能,他懷疑年前臘月十九帶女兒回老家參加侄子的婚禮時,有可能接觸到返鄉的打工者;另一種可能,就是前兩天鄰居群裡有人說樓下停了輛救護車,兩個穿著防護服的醫生到對面樓去了。那兒如果有新冠肺炎患者,自己家人就有可能中招。他還特意問了問門口的保安。保安說,是救護車走錯了路,它原本要到對面小區的。但即便是到對面小區,如果那裡有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並不能排除他到小區門口超市和藥店去的可能;而這些地方,他和家人也去過多次。

想到這一層,劉學順莫名恐懼,他趕緊到藥店,買了上千元的藥。除了給父親治咳嗽的藥之外,還有治療新冠肺炎的連花清瘟膠囊、拜覆樂、奧司他韋等,讓父親和女兒一起吃。此外,他還讓父親和女兒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間內,避免“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這次父親突然呼吸困難,並伴隨胸悶、頭疼、心慌等症狀,前一天還拉了肚子,看起來很像新冠肺炎的症狀。他趕緊叫起媳婦,商量著要不要送往醫院。但這半夜三更的,騎車往醫院送恐怕老人折騰不起;叫救護車怕引起鄰居恐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最終,他給父親吃了些擴張氣管的藥,又把空調開到最大,過了一個多小時,父親好受了一些,便躺下睡了。但他卻毫無睡意,有一種極為無助的驚慌,整個人都已經崩潰了。他在沙發上坐了一夜,抽了兩包煙。這期間,他每隔半小時去看一次父親。

第二天,父親有所好轉;連著吃幾天藥之後,父親又變成偶爾咳嗽的狀態。但對於劉學順來說,這幾天,他度日如年,整天都在恐懼與擔心中度過。

專訪心理諮詢師

像徐麗麗、姚春景、劉學順等人的情況,多不多見?目前市民常見的心理困擾有哪些?該怎樣排解?上班在即,疫情對上班族的心理影響如何?有無應對之策?因疫情而不能正常上學的孩子們情況怎樣?就此問題,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專訪了由中國心理學註冊系統河南督導點、河南省心理學會、河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和奇才心理等聯合主辦的新冠肺炎心理支持熱線行政督導白銀亮。

因恐慌諮詢的人佔到了一半以上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最近接到的跟疫情相關的心理諮詢多不多?

白銀亮:我們的心理支持熱線是1月26日成立的,根據疫情,28日又調整為新冠肺炎心理支持熱線。自28日調整以後到2月6日,共記錄了111個諮詢電話,涉及疫情的心理諮詢有67個。在這67個諮詢者中,其中涉及醫護人員的有2個,涉及患病家屬的有1個,其他的全部是普通人群的。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我們記錄的數字,實際上打過來的電話要比這個多很多,我們一般會在所接的1500個電話中選取六七百個典型的進行記錄。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在關於疫情的這67個諮詢電話,總體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白銀亮:從統計數據來看,在疫情期間,諮詢者出現焦慮情緒的佔比最高,大概有50%以上;其次是產生恐慌心理的,佔比在8%~9%之間;再其次就是產生煩躁、抑鬱症狀的,合起來估計跟產生恐慌心理的差不多;其餘的多為因擔心被感染而產生了軀體反應的人。比如這些人因擔心被感染會出現了胸悶、頭暈、頭疼、失眠等症狀。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其中諮詢的兩名醫護人員是什麼樣的情況?

白銀亮:這兩名諮詢者都是前去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主要是在那裡工作壓力太大,也有怕被感染的心理焦慮。其中一位還因為上前線之前,並沒有跟男朋友溝通,等到了前線後,再跟男朋友打電話說明情況時,因男朋友不理解而倍加焦慮。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疫情下,人們雖然足不出戶,依然有近八成的人有恐懼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最近返工在即,有沒有因擔心上班風險較大而產生不良情緒的諮詢者?

白銀亮:有。最近幾天比較集中的出現了幾個這樣的案例。這幾個人,單位通知要上班了,他們害怕風險太大不太願意上班,但領導要求必須要去。他們去了怕被感染上新冠肺炎,不去又怕丟了工作,因此陷入兩難境地。他們有的因此焦慮、恐慌得整夜睡不著覺。

按正常來說,單位要求復工,應該具備了復工的條件,單位是會做相應的防護的。他們不願意去,可能並非是疫情會把他怎麼樣,也很有可能是他本身對工作、對領導有負面情緒,並把這種情緒疊加到工作中去,因而產生了排斥的心理。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上班日近,空曠的街道終將繁忙起來,人們需要克服恐慎,開始工作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在這些返工的案例中,有沒有比較典型的個例?

白銀亮:有。其中有一個19歲的男孩,在單位做客服,騎電動車上下班,因其所住的小區出現了新冠肺炎感染者,導致他十分恐懼和焦慮。他覺得去上班很不安全,感染的風險很大,整天處於這種狀態中,最後出現了胸悶現象。他很恐慌,覺得自己肯定是感染上了新冠肺炎。他給我們打過幾次電話。我們給他排解,他的焦慮緩解了一些。但後來還不放心,就去了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進行了檢查,人家醫生檢查後說你回家再觀察幾天,如果再感覺不適就再過來看看。他就覺得醫生不負責任,有了抑鬱的症狀。又給我們打電話,我們說這是心理問題,建議他在家進行相應的心理調整。

但他在家呆了兩天,還是無法排解焦慮,就又跑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去拍了CT片子。醫生看過之後說沒有問題,勸他不要再亂跑了,他這是太緊張了,在家好好休息就會恢復。他還是不相信,又給我們打電話。從他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他身體不舒服感覺被病毒感染了,就得去醫院,去了醫院聽了醫生的話之後會舒服一些;但回到家中還沒舒服兩天,就又擔心在醫院被感染。這樣反反覆覆,不能自拔,最後只得請假在家休息。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79.3%的人在疫情期間都產生過恐慌心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像他的這種情況,應該不多吧?

白銀亮:是的,不多。清華大學前一段時間做過一個調查,有79.3%的人在疫情期間都產生過恐慌心理,這說明面對疫情絕大多數人都會產生相應的心理反應;這些人因為恐慌、害怕、焦慮等也會出現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疼、頭暈、胸悶、發冷、腹痛、腹瀉、失眠、無食慾等,在行為上為求心安會不停地量體溫、不斷地消毒等,有的在認知上也會出現偏差,比如認為感染了新冠肺炎等。但絕大部分人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恢復過來,但也有少部分人很難走出來,比如這個男孩。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像他這樣,時間長了會怎樣?

白銀亮:像這個男孩子這樣的情況,大多是三分病七分嚇嚇出來的,很多都是接觸社會各種負面信息導致他產生了恐懼心理,從而引發身體上出現了一些變化,但這都是正常的,去檢查的話其實並沒有發現器質性的問題。主要還是他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如果在疫情結束一個多月後得不到緩解,甚至更嚴重,有可能發展成為精神障礙,就會影響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了。這就需要去醫院診斷了,並做相應的藥物治療。

復工潮下,如何克服上班族怕感染的恐懼心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從1月17日起,各地都會出現復工潮,在疫情壓力之下,因復工而產生心理障礙的會不會增多?這種情況應該怎樣紓解?

白銀亮:隨著復工潮的到來,因上班而產生焦慮情緒的人應該會比較多。這種人群應該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因擔心接觸人多被感染而產生焦慮的,另一種是因假期休息的時間比較長而上班後產生節後綜合徵的。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針對前者,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調整:首先從情緒方面,先要接納自己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或接納因這些情緒而產生的身體不適症狀,應該認為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不能排斥這些情緒或症狀。

其次,要從行為上進行調整。帶著自己的負面情緒或不適症狀去正常的上班,不能因為自己有負面情緒或症狀沒法解決而牴觸上班,這樣會陷入死循環,不但負面情緒或症狀沒解決,而且也會影響自己的績效。另外,在行為上,可以進行合理的防護,並配合相應的檢疫檢查,做好安全保障。此外,還可以做一些讓自己快樂起來的事情,來紓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第三,就是要有正向的思維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疫情危機,要看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所謂“危機”,既有危險,也有機會。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好多人都是在大的災難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大家。這種情況,實際上成為成就這部分的機會。作為普通人,其實也是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我有一個朋友,在2003年非典時期剛畢業,那時他沒有多少收入,但還是直接捐了1萬元;在工作上不少人怕危險,但他還是利用機會到比較危險的地方去出差,最後很快得到領導的重用提拔了。這說明越是在困難的時候機會越多,有的人抓住機會就能成就自己,但有的人可能就被困難打倒了。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在心理學上,有個超補償現象。一些身體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或者因意外導致身體出現缺陷的,他可能會具有超常的能力,做出非一般的成績。在疫情等災難面前,也會出現這種現象。

普通人該怎樣做好自己的“心理防護”?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對於普通人來說,工作是必選之項,他們除了工作之外,還必須正常的生活。那麼,面對疫情,他們該怎樣做好自己的“心理防護”呢?

白銀亮:針對普通人的“心理防護”,我們學會的秘書長李永鑫教授和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系統河南省督導點負責人王瑤教授曾經聯合提出過建議。

他們的建議共有10項:1,保持自然的生活節奏和穩定的生活狀態,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保持正常的飲食習慣等;2,要客觀審視,防止吸納過量或失實的信息,以官方發佈的信息為準,不道聽途說,不偏聽偏信;3,保持居家環境乾淨整潔,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和支持很重要;4,避免惰性,行動起來;5,保持親人間的聯繫和溝通,構建情感共同體,共同戰勝疫情;6,多一些正面的思考,賦予一些負性事件以積極意義,如不能外出恰恰增加了與家人深入交流的機會;7,面對壓力,要學會釋放情緒的方式;8,打開心靈,關懷他人;9,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採取合適的方式對他人實施救助;10,如果心裡壓力較大,自我調節失效,建議及時尋求心理援助。

疫情之下應該維護好親子關係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在疫情期間,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因疫情而推遲上學的學生們。他們有沒有進行心理諮詢的?

白銀亮:我們納入記錄的諮詢學生有28人。其中18歲以下的有13個。在這13人中,初中生4個,高中生7個,大學生1個,其他的為技校等學校的學生。最小的只有12歲。

新冠肺炎中的“心理戰”:返鄉隔離期,恐懼的時候想自殺

延長假期,不能出去玩耍,孩子們容易父母發生矛盾,家長應注意特殊時期孩子心理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他們主要是諮詢哪些方面的問題?

白銀亮:他們當中,諮詢學業問題的佔到了38 .46%,諮詢個性、性格的佔到了30.77%,諮詢親子互動關係的佔到了7.69%,諮詢情感戀愛問題的佔到了7%,懷疑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佔到了7%。

需要說明的是,往年關於未成年的心理諮詢我們統計的很少。今年因為假期長以及教育部門把我們的諮詢熱線向學生推送了,所以才做了統計。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在學生們諮詢的問題中,你提到了親子關係問題,這跟這次疫情有關係嗎?

白銀亮:是有關係的。今年因為疫情,限制了孩子們的出現,他們基本上都呆在家裡,父母等也呆在家裡。因為開學推遲導致假期過長,長時間的相處,加上不能出門、疫情等會導致父母和孩子情緒都不太好,從而容易發生矛盾,並引發孩子們的負面情緒,比如苦惱、焦慮等。

其中有一個孩子就表示假期過得很抑鬱。他說跟父母就根本無法進行溝通。平時在學校學習很緊張,自己搞得很疲憊。本來好不容易放個假,想在家玩一玩放鬆放鬆。但看個電視,母親就數落他不學習;他去學習,母親又數落他態度不認真;總之,不管他幹啥,母親都覺得他做得不對。他為此很苦惱和焦慮,感覺自己像得了抑鬱症一樣。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往年這種情況多不多?

白銀亮:往年這種情況應該不多。往年對孩子們的出行不受限制,假期可以找找同學,串串親戚,或參加個別的活動,與父母互動的時間相應減少,所以衝突相應會減少。今年情況特殊,加上開學延期,孩子不能出門,大家對疫情都會有不同的恐懼、焦慮等情緒,因而相應會比較多一些。這一點,家長們應該注意一些,不能因疫情而影響了親子關係,讓孩子在疫情期間不但沒有得到幫助,反而因自己的不當處理方式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猛獁新聞】創作,在猛獁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