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中國白酒有沒有產區?

問答|中國白酒有沒有產區?

產業發展的終極指向,是產區價值。在葡萄酒世界,勃墾地、波爾多、納帕、南澳是價值的代名詞;在威士忌世界,低地區、高低區、斯貝塞區是價值的通行證。高度成熟化的消費環境中,對於消費者而言產區的名字便可說明一切。

反觀中國白酒,世界蒸餾酒的鼻祖,世界上唯一的自然釀造美酒,是不是也是如此?

顯然,答案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在白酒行業,對於白酒產區的概念化,一直有著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白酒不應該講產區,產區是西方舶來品,白酒要講釀造工藝;另一種觀點認為白酒最應該講產區,產區是白酒核心的品質和價值表達。

對於白酒產區持否定觀點的行業人士認為:1.產區是葡萄酒領域的概念,是西方的舶來品。2.白酒風味的不同主要源於釀造工藝的不同,釀酒微生物豐富,白酒的香氣濃郁;微生物菌種少,白酒香氣淡雅。3.釀造白酒的糧食是在全國範圍內採購,打破了釀造原料的地域限制性,產區概念也無從談起。

而對白酒產區持贊同觀點的行業人士認為:1.白酒的本源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與自然生態的關係最為密切,所以白酒最應該講產區,也是最彰顯產區價值的酒種。2.白酒歷史厚重,文化燦爛,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不同文化底蘊的白酒產區。3.白酒是唯一與生態關係最為密切的蒸餾酒,白酒釀造五絕“水、糧、曲、窖、藝”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密不可分。

其實,對於這兩種不同的觀點,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因為白酒不等於簡單的水+酒精,還有溶於其中的酸、酯、醛、醇等微量有機化合物,雖然僅佔總重量的1%—2%,卻可以決定白酒的風格和質量。這是因為白酒採用開放的釀造方式,原料在多種微生物的參與下自然釀造、生態釀造,釀酒師根據當地微生物菌種的聚集程度不斷調整、優化釀造工藝,從而釀造出不可複製的白酒個性,即白酒不同的風格和質量。

因此說,白酒是最彰顯產區價值的美酒,也是與微生物菌群最為密切的美酒,即便兩個釀酒區域十分相似或接近,但因不間斷的釀造過程形成了特殊的微生態關係,釀造出的酒也會有非常大的區別,於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產區,如赤水河谷、長江名酒生態產區、黃河名酒生態產區,以及淮河名酒帶、東北產區......這些知名產區誕生了無數風格迥異的美酒佳釀,豐富著國人的舌尖味蕾。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釀造一方酒,環環相扣、無懈可擊。每種酒都是一方水土滋養的地方物產,正如“離開茅臺鎮釀造不出茅臺酒”一樣,每種白酒都是在當地特殊的環境中釀造而成,是地方物產,是產區的風物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