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好吃狗们,大家好,小编今天不说美食,说点美食故事。

重庆的江湖菜闻名天下,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你们是否会因为一个故事爱上一道菜呢?赶紧搬小板凳坐过来,听小编讲讲这些重庆江湖菜背后的故事。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重庆火锅

重庆火锅世界闻名,是中国传统美食。重庆火锅,又称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朝天门码头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不识宝,宰牛后只要其肉、骨、皮,居然将牛的内脏丢了,岸边的水手、纤夫机智地捡了回来,洗净后倒入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盐等辛辣等,煮一大锅,不仅饱腹,还可以驱寒、祛湿,就这样,成了重庆最早的也是最有名气的麻辣毛肚火锅。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二十年代在重庆江北城发展壮大。一般挑担子零卖小贩将水牛毛肚买后,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麻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一般卖劳力的工人,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档化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重庆人的口味。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毛血旺

20世纪40年代,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这样太可惜了,觉得还不如加工一下,当小吃来卖,于是当街卖起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味道特别好,很受顾客欢迎。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了。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毛”是重庆方言,就是粗犷,马虎的意思,也代表着重庆人不拘小节的性格。现在的毛血旺里面还会有肉片,毛肚百叶等杂碎为主料,木耳、豆芽、平菇等作为辅料,味道不仅鲜,同时也保持着重庆江湖菜辛香麻辣的风格。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口水鸡

重庆口水鸡是一道四川的传统名菜,属于凉菜,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这道菜麻辣爽口,味美鲜嫩,一清淡,一火辣,美味两重天。有“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盛名。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口水鸡"这名字可不是我等只知道吃的俗人取的名字,这名字的来历有着文人的温雅。郭沫若在所著《賟波曲》中,有:"少年时代在故乡四川吃的白砍鸡,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现在想来还口水长流……。"烹调赐拈来"口水"两字,倒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口水鸡"。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口水鸡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

太安鱼

​太安鱼俗称“坨坨鱼”,出自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据《潼南县志·物产篇》记载“鳊鱼,即唐诗‘缩项’鳊。产县太安镇瓦漩沱。腹如越斧,色青黑,味鲜美,实为他处罕见。”《舆地记胜》载:“‘孟蜀时,常取鱼于禁溪’。据传所取即此”。故世人又称太安鳊鱼为贡鱼,称瓦漩沱为禁溪。聪明的太安人便以此鳊鱼为优势,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烹调技艺,制成了早已闻名川中的“太安鳊鱼”,这也就是今日“太安鱼”的前身了。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随着“太安鳊鱼”声誉日隆,销量随之巨增,那仅百米水域的瓦漩沱所产的鳊鱼,实难满足市场的供应。于是,善于开拓创新的太安人便又另辟蹊径,用产量颇丰的花鲢、白鲢、草鱼等鱼类作主料,以干辣椒、豆瓣、姜、葱、蒜及猪、牛、菜油类的混合油为配料,一改传统的“大火豆腐细火鱼”的烹调方法为“大火煮细火煨”,重在把握火候。就这样又创制出今天的“太安鱼”。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黔江鸡杂

上世纪90年代初,鸡杂开始在黔江的小馆子中出现。黔江鸡杂到底是谁发明的?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文献记载。20多年前,黔江人就喜欢聚会的时候,在烤火的盆里支起3块石头,用瓷盆装鸡血、鸡杂、泡菜,混在一起炒,由于酸辣鲜美,这种吃法就在黔江流传开了。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鸡杂的做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始终保持着两条原则:一是锅里只能加油不能加水;二是锅里只能有泡菜和鸡杂,不能有土豆、芋头等配菜,以免冲淡味道。黔江鸡杂到底正宗不正宗,关键就在于泡菜水。黔江鸡杂用的泡菜,都泡在用了几十年的“老母子水”里,泡菜坛类似酵池,每年只打捞沉淀物,不能换水,“泡菜水里加的都是植物根系的香料,有10余种,另外还要加麻糖,作用是让泡菜变得更脆。”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黔江鸡杂已申请集体商标。随着黔江鸡杂声名远播,很多外地鸡杂店打出了“黔江鸡杂”的招牌。口味、质量等参差不齐,一旦有不规范的店被曝光,将让整个黔江鸡杂行业受到损害。

2012年起,黔江鸡杂协会成立,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黔江鸡杂”集体商标注册,采取了一系列的规范措施保护这个品牌。

酸菜鱼

酸菜鱼是重庆特别有名的一道菜了,关于它的故事最多。但小编觉得其他传说都有商业嫌疑,所以小编只给你们讲我最信的一种。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据传,渔夫将捕获的大鱼卖钱,往往将卖剩的小鱼与江边的农家换酸菜吃,渔夫将酸菜和鲜鱼一锅煮汤,这汤味道鲜美,于是一些小店采用了这种做法,供应南往北来的食客。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酸菜鱼流行于90年代初,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都有其一席之地,重庆的厨师们又把它推向祖国南北,酸菜鱼是重庆菜的开始先锋之一。

歌乐山辣子鸡

​大约15年前,重庆歌乐山三百梯一家路边小店,推出了以麻辣为主的辣子鸡。此菜用料特别讲究,主料一定选用家养土仔公鸡现杀现烹,以保持鲜嫩肥美,辅料非川产上等辣椒、川产茂汶大红袍花椒不用,这样烹出的菜品,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麻辣酥香,鲜嫩化渣。别看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考验厨师的功力,尤其是对火候的把握,上乘的辣子鸡必须色泽鲜艳,与辣椒交相辉映、不能发黑,鸡块必须入口酥脆、带有干辣椒过油的清香,甜咸适口。火候非常难掌握,可以说是“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不熟”。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歌乐山三百梯,曾经是名震四方的“辣子鸡一条街”,听说每天消耗6000只鸡,后来由于前来的人太多,导致交通堵塞,再加上毛血旺、酸菜鱼等兴起,辣子鸡就组建衰败下来,成为餐坐上一道不起眼的小菜。不过这些年,歌乐山镇政府逐渐意识到辣子鸡是重庆文化的一部分,于是现在在原来的旧址基础上,重建辣子鸡一条街。小编相信歌乐山辣子鸡一定能够重新找回江湖地位。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有人说辣子鸡就是一盘辣椒,鸡丁太少了。吃辣子鸡最大的乐趣不就是在辣椒里面找鸡丁吗?

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是四川省及重庆市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没有蚂蚁没有树,只因肉末贴在粉丝上,形似蚂蚁爬在树枝上而得名。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据说,蚂蚁上树这道菜的菜名,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秀才窦天章为上朝应举,在楚州动身前将女儿窦娥给债主蔡婆婆作童养媳。窦娥在蔡家孝顺婆婆,侍候丈夫,日子还算过得去。

谁知在她与丈夫成亲后不久,丈夫便患疾而亡,婆婆因此病倒在床。窦娥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为婆婆请医求药之余,又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做些可口的饭菜,为婆婆调养身体,婆婆渐渐地有了好转。

只是因坐吃山空,经济紧张起来,窦娥只得硬着头皮去赊账。在肉案前,卖肉的说:"你前两次欠的钱都没有还,今天不能再赊了。"窦娥只得好言相求,卖肉的被缠不过,切了一小块肉给窦娥。该做饭了,窦娥想,这么点肉能做什么呢?

她思索的目光落在了碗柜顶上,那上面有过年时剩下的一小把粉丝。窦娥灵机一动,她取下粉丝,用开水泡软,又将肉切成末,加葱、姜下锅爆炒,放入酱油、粉丝翻炒片刻,最后加青蒜丝、胡椒粉起锅。躺在床上的婆婆问:"窦娥,你做的什么菜这么香?""是炒粉丝。"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随着话音,窦娥便将菜端到了床前,婆婆在动筷子之前,发现粉丝上有许多黑点子,她咪着老花眼问:"这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当她知道其中原委,并动筷子尝了一口后,不由得连连夸赞,还说,这道菜干脆就叫"蚂蚁上树"吧!

从此之后,“蚂蚁上树”流传至今,家家户户的盘中餐总能看到“蚂蚁上树”的身影。也成为了很多朋友们爱吃的一道美食。

“蚂蚁上树”这菜名,竟跟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有关

了解了这些重庆江湖菜背后的故事,小编更爱重庆,更爱江湖菜了,感觉吃的每一口,都是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美食故事呢?给留个言,让小编长长姿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