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望: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創新路徑研究

編者按:我國中小銀行是伴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實施, 為填補大型銀行網點收縮留下的市場空白而設立的, 以中小微企業、個體商戶及城鄉居民為服務對象。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王菲在《金融博覽》撰文表示隨著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 目前中小銀行所處的市場環境發生深刻變化, 搶抓金融科技機遇、實現轉型突圍成為行業共識。

楊望: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創新路徑研究

中小銀行市場環境變化明顯

根據銀監會的數據, 截至2016年年底, 我國有5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4家城市商業銀行、1114家農村商業銀行, 資產佔比分別約為37.3%、18.7%、12.2%、12.9%。可見, 中小銀行無疑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較為龐大的群體;不過, 相較於量的優勢, 中小銀行在資產總額和經營收益方面卻稍顯遜色。目前在整體經濟走弱、監管考核加壓、科技滲透度增強的形勢下, 中小銀行比大型銀行面臨更大挑戰。挖掘自身獨特價值, 以合適的方式鏈接金融科技 (Fin Tech) , 成為業內熱門話題。

第一, 經濟下行對中小銀行產生更大沖擊。中小銀行以中小微企業為重要客戶源, 這類企業通常業務模式單一, 在產業鏈上處於依附位置, 因此對宏觀經濟走勢更加敏感、抗風險能力略顯不足、營收狀況隨行業景氣度產生較大波動。相較於大型企業, 經濟下行會明顯影響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 它們或減少存款量或加大貸款額以應對流動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 從存款業務而言, 中小銀行的資金供給端備受挑戰;從貸款業務來說, 中小銀行的資金需求端也集中在風險較高的業務上。

第二, 政策環境使中小銀行面臨更嚴峻挑戰。《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6年報》顯示, 利息淨收入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收入結構中佔比達73.4%, 而中小銀行因中間業務不發達對利差的依賴度要普遍高於大型銀行。自2015年利率市場化、2016年MPA考核體系的靴子先後落地, 銀行以存貸利差為主要贏利點的傳統商業模式將難以為繼, 與資金實力雄厚、市場份額較高、品牌更悠久的大型金融機構相比, 中小銀行面臨著更大的客戶流失風險, 在資本充足率、槓桿率、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資產質量、外債風險等方面也承受更大壓力。

第三, 科技加速向金融業滲透召喚金融科技轉型。科技對金融業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明顯、深刻。從無中心—信息不對稱的早期金融形態到有中心—信息不對稱的現代金融形態, 金融業在21世紀打開新的發展局面。在區塊鏈等信息科技的助推下, 當前人類社會在金融市場去中心化程度和信息對稱水平方面同時實現突破, 金融脫媒的趨勢越來越鮮明。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 搭乘金融科技東風、藉助科技之力開展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 成為時代的召喚。

中小銀行聯合創新價值顯現

目前, 傳統金融機構加速金融科技轉型, 有內部創新、外部創新、聯合創新三種方式。通過分析它們各自的適用條件及中小銀行的稟賦優勢, 我們發現, 以抱團取暖及借力創新為內涵的新型聯合創新是中小銀行擁抱金融科技的可行方案。

內部創新指利用組織內部的人力、資金和技術等資源, 自主研發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科技, 以推動相關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創新, 如招商銀行佈局智能金融, 推出“摩羯智投”;外部創新指借力外部富有創新精神的金融科技公司及團隊, 通過資本運作合併技術公司迅速壯大自己的研發實力以實現金融創新, 如摩根大通為優化小企業服務, 收購在線支付公司We Pay;聯合創新則是指通過合作的方式, 將自身內部資源與外部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企業對接, 藉助對方的技術能力開發符合自身業務需求的金融科技產品, 如五大商業銀行工、農、中、建、交紛紛與互聯網巨頭結對子以擁抱金融科技浪潮。

可見, 內部創新對金融機構本身的戰略規劃力、技術能力、資金實力及人力資源等有非常高的要求, 外部創新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收購方的財力、市場洞察力和風險把控力。這兩種方式較適用於個別綜合實力強勁的龍頭機構, 在整個銀行業範圍內較難推廣複製。聯合創新因此成為我國銀行業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現實選擇。銀行的牌照、資金、風控、客戶資源與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客戶服務實力相互嫁接, 雙方實現優勢互補。

不過, 就時下大熱的五大商業銀行與BATJS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 五大互聯網公司結對合作的模式而言, 由於是一對一結合, 對雙方的實力都有一定要求, 因此, 它較適用於大銀行和大型金融科技企業的聯姻。中小銀行則難以獨立與互聯網巨頭對接, 需要另尋出路。

金融科技產品與服務, 存在研發投入大、後期運行維護難、個性化需求突出、風險防範持續全流程的特點, 而國內中小銀行規模小、財力有限、單體實力較弱, 它們既沒有能力開設科技子公司, 又難以通過投資或參股的形式併購科技創新企業, 也無法與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單獨有效合作。但如果多箇中小銀行組成聯盟或協會, 同時吸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不同領域的特色技術企業共同合作, 則有望以整體的力量負擔研發與應用過程中的成本和風險, 在各參與主體的承受範圍之內達成金融科技創新目標。通過銀行1+……+銀行N+金融科技企業1+……+金融科技企業N這種抱團取暖的合作模式, 中小銀行可以推動科技資源的聚合, 運營成本的分擔及創新風險的分散, 從而有效提升應對新一代信息科技挑戰的能力。

中小銀行聯合創新路徑探索

在金融科技浪潮下, 聯合同業及科技公司推進金融創新成為傳統金融機構搶抓時代機遇、實現轉型突圍的重要選項。在大型集團層面, Morgan Stanley、WELLS FARGO、Goldman Sachs等五十多家全球頂級傳統金融服務商已共建R3區塊鏈聯盟, 開創了新型聯合創新的先河;而中小銀行層面, 國際上德國儲蓄銀行金融集團已取得成功經驗, 國內相關實踐雖然稀少, 但瀚德金融科技控股集團旗下的中小銀行聯合創新基地也開啟了相關探索。

德儲銀行是全球前五大金融集團, 已有200多年發展史, 下轄400多家中小銀行、保險公司及租賃企業。在德國的金融體系下, 它屬於公立銀行, 旗下儲蓄銀行、州立銀行只能在所屬市、縣、鄉區域內開展業務, 以中小微企業、創業公司和當地居民為主要客戶。為了增強集團內中小銀行的科技能力, 同時解決重複建設問題、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德儲銀行開闢了一條集團內部聯合尋求科技支撐的道路。

2008年, 德儲銀行將下屬金融服務信息公司合併為一家, 以法蘭克福為總部, 同時設立8個地區性分公司, 統一為集團內部成員提供網銀系統、理財組合管理系統、協同業務系統OSPlus (one system plus) 、大數據系統等基礎設施和服務, 極大優化了各家中小銀行的金融科技化水平及風險管理、企業評級、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通過聚合資源、抱團取暖、聯合創新, 一個個“小而美”的小法人匯聚成“大而強”的金融集團。它的經驗已引起國際中小銀行界的共同關注。

而放眼國內, 瀚德金融科技控股集團是探索中小銀行轉型之路的先行者。2017年9月, 該公司籌備多時的中小銀行聯合創新基地正式對外開放, 並獲首批中小銀行代表入駐。

這一模式下, 中小銀行聯合創新基地既是各類金融創新資源的聚合器, 又是合作平臺的物理載體。以該基地在籌備期促成的全國首單區塊鏈票鏈業務為例, 接到贛州銀行以區塊鏈技術創新票據業務的需求後, 基地籌備組聯繫到深圳區塊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三方管理層及專家多次碰頭研討市場需求和產品開發方向, 並制定詳細執行計劃, 之後在研發跟蹤、應用落地、吸引融資方面, 基地發揮協調整合作用, 最終推動新型互聯網票據融資產品和《共建贛州“綠色金融和區塊鏈金融”四方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

票鏈產品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互聯網服務平臺, 把銀行和非銀機構連接起來, 構建了以中小銀行為主體的區塊鏈票據業務聯盟, 通過銀行網點為客戶處理和保管票據, 並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呼叫中心等在線形式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的業務受理和諮詢服務。

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服務中小企業和中低淨值客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們人財物資源有限、單體實力相對弱小的特質, 決定了聯合同業及科技公司推進金融創新的模式是其實現金融科技轉型的可行方案。走抱團取暖、借力創新之路, “小而散”的小銀行才能合力成就“新金融”的大夢想。

(文/ 楊望 王菲 原刊於《金融博覽》2018年3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