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望:區塊鏈演繹科技金融未來


楊望:區塊鏈演繹科技金融未來


文: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 楊望 | 深圳瀚德創客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王寧橋

導讀

區塊鏈是集成了非對稱加密、P2P組網、分佈式數據庫等技術的融合解決方案,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度共識和匿名安全的特性正顛覆著人們對於傳統金融格局的認識。


楊望:區塊鏈演繹科技金融未來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 楊望

正文

| 技術起源:區塊鏈1.0

區塊鏈的提出,是為了提高傳統電子交易模式的效率。為了緩解電子交易中錢貨不能即時兩清的問題,傳統模式引入第三方機構作為交易過程的信用中介,使交易的發生成為了可能,因此,間接金融機構再次在電子交易時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雖然中介機構為電子交易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成本遞增、效率低下和雙重消費等問題。

首先,中介機構代替交易雙方收集信息,為了提防交易參與者的違約行為,中介機構往往會向交易雙方備齊所有的交易材料,試圖以全面的信息來促成交易,這無疑增加了信息成本和時間成本 ;其次,中介機構出於成本最小化的原則,會通過向交易雙方收取高昂的交易費用來覆蓋其自身的成本 ;最後,雙重消費一直是金融機構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2011 年以來,數字簽名技術成為雙重消費問題的嘗試性解決方案,由於其加密技術的滯後性發展,導致雙重消費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開始,關於數字貨幣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

在數字貨幣方面,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安全、全網信息記錄、信用實時計算等特點為法定數字貨幣提供了技術基礎。比特幣的出現為法定貨幣由紙幣進入電子貨幣時代提供了示範。2015 年,厄瓜多爾政府率先推出國家版數字貨幣。同時,其他許多國家也在探討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

在支付結算方面,區塊鏈初創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都進行了嘗試與探索。典型而言,R3 區塊鏈聯盟進行了跨境結算測試。Ripple 的跨賬本協議已經幫助銀行間實現快速結算。Circle正致力於發展 C2C 跨境支付平臺。相比區塊鏈初創公司,傳統金融機構的嘗試略顯滯後,目前,摩根大通完成了貨幣結算的測試。韓國國民銀行與Coinplug 建立了合作關係,致力於測試國際匯款。

在 KYC(瞭解您的客戶)和 AML(反洗錢)方面,德勤應用區塊鏈在瞭解客戶領域上顛覆了金融業現存的合規模式。簡而言之,通過區塊鏈共享交易實體的信息,將減少大量重複性工作,也為各家機構節省大量合規成本。同時,這將為金融機構在挖掘潛在業務機會、識別風險暴露方面提供很大幫助。日前,Chainalysis 也在反洗錢領域有了創新性的進展,成功地為多家銀行設計了基於區塊鏈的異常交易行為監測與分析系統。

古往今來,貨幣和合約始終是金融交易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以數字貨幣為代表的區塊鏈 1.0 時代謝幕後,金融領域全面迎來了以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區塊鏈 2.0 時代。

| 應用擴展:區塊鏈2.0

Melanie Swan 在其 著 作《Block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區塊鏈 :新經濟藍圖及導讀》中指出,基於區塊鏈技術可編程的特點,人們可以嘗試將“智能合約”的理念加入區塊鏈中。有了合約系統的支撐,區塊鏈的應用範圍也從單一的貨幣業務擴大到涉及合約功能的四大金融業務——銀行、證券、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

在區塊鏈2.0時代,率先覺察到商業機會的是銀行機構。從 R3- C E V聯盟的成立到各級私有鏈的構建都體現了傳統商業銀行積極創新變革的決心。毋庸置疑,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數字票據(以下簡稱票據鏈),是銀行業在區塊鏈上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合約應用。票據鏈藉助區塊鏈平臺的價值傳遞,不需要特定的實物票據或是中心繫統進行控制和驗證。中介的角色將從一定程度上被多個節點構成的分中心所替代,與此同時,也降低了人為操作因素所引發的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此外,基於區塊鏈的票據 SPV系統,多銀行模式形成規模化效益,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因此,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投入到票據鏈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中,相信不久的將來,票據鏈市場會再次活躍起來。

代理投票、清算結算、股票發行與交 在證券業的應用領域,智能證券、易均已開發出對應的區塊鏈平臺。例如,Digital Asset Holdings(DAH) 即將為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設計清算和結算系統,旨在允許所有的參與者,在同一個數據庫中進行實時的資產交易。它能夠讓數字資產在交易的對手方之間進行轉移而無需任何中央機構來負責記錄交易,從而達到實時交易效果。無獨有偶,傳統證券的發行與交易的流程手續繁雜且效率低下。區塊鏈技術的介入,使得金融交易市場的參與者享用平等的數據來源,讓交易流程更加公開、透明、有效率。

在保險業的應用領域,KYC 身份認證對於保險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壽保險與金融服務巨頭公司約翰·漢考克正在進行一個 KYC 試驗,該試驗項目運行於漢考克公司的法律部門,旨在簡化公司的後臺操作。在保險風險記錄方面,區塊鏈初創公司Everledger和安聯法國分公司(Allianz France)合作開發風險記錄項目。Everledger 協助保險公司降低核心風險,提供一個值得信賴的記錄系統。倫敦再保險公司作為傳統保險行業嘗試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代表企業,使用區塊鏈技術發佈索賠記錄系統,對索賠信息進行永久的記錄,保險公司以及再保險公司在此平臺上可以準確的平分費用。

在資產管理的應用領域,區塊鏈ABS 是在互聯網 ABS 的基礎上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的資產證券化的平臺。該平臺以資產證券化為業務運營的核心工具,採用領先金融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依託,滿足新一代互聯網信息交互和交易流轉。主要得益於區塊鏈兩大類天然屬性——憑證類和交易類。區塊鏈未來有可能成為構建未來價值自由流通網絡的基礎設施。

此外,區塊鏈技術融入智能合約技術,可以程序化處理複雜的衍生品交易,將清算變得更為標準化、自動化,也可以使合約的合規檢查自動化,從合約成立時就將違規的可能性降為最低。區塊鏈中各區塊按時間順序相連的特點,也方便監管層發現違規操作。

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快速普及,區塊鏈的應用將擴展至整個金融圈。從交易數字貨幣的電子系統等基礎設施,到支配傳統金融的銀行等存款機構,再到主管證券交易的交易所,以及會計、諮詢等領域的其他金融服務機構,隨著可編程數字化經濟崛起,所有企業的業務模式、發展方向都會受到影響,區塊鏈技術將以其去中心化、公開自治等特性幫助這些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精簡公司結構、有效控制風險,從最底層自下而上地改造整個金融領域的生態環境。

| 暢想未來:區塊鏈3.0

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範圍的日益擴大,政府、醫療等公共領域也開始意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逐漸產生對這種技術的需求。此外,未來可以依靠區塊鏈平臺,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跨界融合,從而進入以“區塊鏈 +”為特徵、跨界合作的 3.0 時代。

“ 區塊鏈 + 人工智能 ” 是 下 一個發展方向。金融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鏈狀平臺後,可以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此平臺中。具體來說,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完成部分決策行為,加深區塊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從而加快金融機構的工作效率。以商業銀行為例,銀行建立區塊鏈平臺後,可以應用人工智能處理客戶的各種需求。當客戶提出貸款申請時,區塊鏈平臺會自動向人工智能系統提供客戶的實時數據,人工智能系統再迅速做出審批。整個過程簡單快速,不涉及人為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人工成本和降低操作風險。

與此同時,“ 區塊鏈 + 大數據 ”將有廣泛的應用。區塊鏈網絡中將存儲海量的數據,設想將大數據技術引入區塊鏈中,各個節點就能在得到數據的同時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一方面在數據存儲上從源頭提高了數據質量,另一方面能加快整體交易速度。此外,在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過程中,“區塊鏈 + 大數據”將提高大數據風控的有效性,在提升數據質量的同時加快風險被識別出的速度,還能預防數據洩漏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 區塊鏈 + 徵信”領域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區塊鏈技術的共享數據功能可以充分發掘數據蘊藏的價值,解決傳統技術構架下徵信市場面臨的數據孤島問題。數據主體在特定的交易機制下通過區塊鏈交換數據信息,其不可篡改性保證了徵信過程的公信力。此外,多維度的大數據能夠提高徵信準確性,同時顯著降低徵信成本。“區塊鏈 + 物聯網”模式未來也將大有可為。萬物互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面對日益增長的物聯網生態系統需求,中心服務器的運算能力受到嚴峻挑戰,去中心化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例如,區塊鏈+交通能夠快速實現道路的最優規劃,區塊鏈 +汽車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找到最划算的服 務, 區 塊 鏈+製造業使得廠商清楚地瞭解零部件的訂購需求,而不需要人為干涉。區塊鏈的顛覆性在於解決了點到點的信任與價值的低成本傳遞,降低了全社會的交易和運營成本。總之,在物聯網領域,區塊鏈可以在資產數字化、供應鏈、溯源、工業監測等方面提高流通效率,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凡是存在機器與機器、人與機器、人與人聯繫的網絡,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改造,通過降低價值交換過程的摩擦係數,實現零邊際成本,以前所未有的全球信任網絡進行大規模合作,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作用。隨著區塊鏈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於整個社會的意義也將進一步凸顯,實現區塊鏈在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循跡區塊鏈的發展歷程,其蘊含的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日漸顯現。隨著資金和人力的持續投入,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塊鏈必將締造未來金融的新格局。進而可以大膽地預測 :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成為社會信用鏈的一個個節點,共同實現共享金融。

(原刊於《金融博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