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望:創新視角下的智能金融應用場景

編者按: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馮賀霞在《金融博覽》撰文探討

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路徑, 為人工智能在中國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參考和依據。

楊望:創新視角下的智能金融應用場景

近日, 中國農業銀行推出的刷臉取款金融服務, 意味著人工智能對中國金融行業來說已不僅僅是一個概念, 而是要對整個金融業務領域帶來全新的改變。目前,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熱度前所未有, 甚至被神化。

國內外一些知名金融機構紛紛著手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 從美國的智能投顧平臺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 到中國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騰訊的微眾銀行等, 都有人工智能技術的身影。那麼, 人工智能對全球金融業帶來了怎樣的改變?全球已落地哪些智能化的金融業務場景?其應用又存在怎樣的風險?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對比分析, 旨在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路徑, 為人工智能在中國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提供參考和依據。

人工智能在全球迅速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突破, 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今年7月, 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 意味著中國將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核心層面。截止到目前, 美國白宮一共發佈三份重磅報道, 闡述美國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大量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在歐洲主要發達國家遍地開花。人工智能領跑者美國、中國、英國等國家紛紛佈局人工智能發展戰略, 加大對人工智能研發的投入, 加快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 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在國家政策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下, 人工智能在全球獲得了空前的發展。2016年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表明, 美國、中國和英國三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數量最多, 其中, 美國是2905個, 中國是709個, 英國是366個。在融資規模方面, 美國、中國和英國三國人工智能融資規模依然是最大的, 但差距較大, 美國是179.12億美元, 中國是25.72億美元, 英國是8.16億美元。在研究層面, 美國、中國和日本的人工智能專利數量最多, 美國26891項, 中國15745項, 日本是14604項。

人工智能在全球金融領域的應用遍地開花。從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再到新型支付、消費金融等, 人工智能都已滲透其中。美國基金公司Rebellion Research運用機器學習、預測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 量化股票收益和風險。Rebellion Research於2007年推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投資基金, 併成功在全球44個國家進行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和外匯等方面的交易。2012年花旗銀行攜手IBM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完善銀行客服, 致力於提供差異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的金融服務。倫敦對沖基金機構Castilium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複製交易員、基金經理、分析師的推理和決策過程, 推出智能化、量化的投資組合產品。日本初創公司Alpaca交易平臺使用基於圖像識別的深度學習技術, 為客戶提供簡單化、智能化的外匯交易服務。人工智能技術在中國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突破零並呈爆發式發展的趨勢。交通銀行的智能客服機器人、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等促使中國金融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

智能金融引領金融機構轉型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幾乎涵蓋了整個金融產業鏈, 涉及到資金的獲取、資金生成、資金配置、資金管理、資金對接等資金流通的全過程。截止到目前, 人工智能在全球金融領域應用比較成熟的業務場景主要包括智能投顧、風險管理、金融搜索引擎、智能支付和智能客服等。

智能投顧又稱為機器人投顧 (Robo-Advisor) , 於2008年前後興起於美國, 其主要是在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基礎上, 利用機器學習和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 結合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理財目標, 提供智能化的財富管理和在線投資建議服務。2016年3月, 美國金融監管局 (FINRA) 將智能投顧標準定義為應在客戶分析、大類資產配置、投資組合選擇、交易執行、組合再選擇、稅負管理和組合分析等服務方面代替人工投顧, 實現智能化、便捷化、精準化的智能投顧服務。與傳統的投顧方式相比, 智能投顧具備門檻低、成本低、信息透明度高、操作簡單、個性化定製等優勢, 有助於解決傳統投顧高門檻、高成本、複雜流程等行業痛點, 進而有助於拓寬投融資的長尾客戶群體。

人工智能在全球投資顧問領域的創新應用正在呈指數級的暴漲。美國花旗銀行2016年第二季度的行業研究報告指出, 從2012年到2015年底, 美國智能投顧資產規模從零基礎上升至290億美元, 預計2025年將上升至5萬億美元。作為一種新興的投顧模式, 美國是智能投顧市場的發起者, 更是領跑者。美國的Wealthfront和Betterment是目前智能投顧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兩大企業, 各自掌控著超過26億美元的資產。

Wealthfront是美國早期機器人投顧平臺之一。其平臺是在高盛的人工財富管理模型基礎上構建電子化和自動化應用, 利用大數據引擎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 以及人工智能和算法模型, 預測包括美國股市、外匯市場、貴金屬市場以及期貨等市場的行情走向, 為客戶提供包括股票配置、股票期權操作、債權配置等自動化的投資管理服務。在具體化操作方面, Wealthfront的智能投顧包括5個步驟, 分別是確定在當前宏觀環境下的理想資產種類, 以最低成本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ETF) 來代表資產種類, 根據問卷調查來確定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並提供匹配的投資組合產品, 根據傳統的投資組合理論量化產品風險和收益, 定期跟蹤調查並同時調整投資組合產品。Wealthfront智能化的投顧模式得到了市場的首肯, 截止到2016年底, Wealthfront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到近30億美元。

Betterment是美國另一重量級的智能投顧平臺。該平臺在均值方差模型 (Markowitz) 資產組合理論及其衍生理論模型的基礎上, 通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 快速批量地完成各種數據運算, 再根據用戶傾向定製差異化的資產配置方案。在Betterment平臺上, 用戶只需要填寫投資目的、金額、風險偏好等基本信息, 網站就會自動匹配客戶相關信息推薦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Betterment以客戶為導向的投顧模式符合互聯網背景下差異化、數字化的投顧服務需求。2016年3月, Betterment獲得1億美元的E輪融資。

智能金融未來前景日益明朗

從2007年至今, 十年的時間,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透明化交易、社區化交易和簡易化交易讓更多的投資者獲得多元化的投資機會, 通過智能機器的識別, 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投資風險。

在人工智能全球化的推動下, 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尋求轉型和變革。從而使金融產業在金融理念、商業模式和產品服務等方面出現創新與變革。相信在將來, 智能金融將成為金融產業的一片“藍海”, 為新時代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文/楊望 馮賀霞 原刊於《金融博覽》2017年11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