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楊望:金融科技塑造普惠金融國際新樣本

編者按:普惠金融的本質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豐富的金融服務,核心要素在於金融服務是否具備可得性、價格合理性、便利性、安全性和全面性。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研究員楊玲寧在《當代金融家》撰文表示,現階段銀行可藉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革新傳統金融模式,拓展金融服務的包容性。國外銀行業在普惠金融的建設和發展上領先於國內銀行,積攢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

楊望:金融科技塑造普惠金融國際新樣本


模式綜述:國外銀行業普惠金融發展方向

一是金融基礎教育的大力普及。

金融教育的普及是普惠金融源頭治理的關鍵環節。普惠金融的重點對象通常是金融知識儲備不足的低收入人群,吸引這部分人群進入金融市場將大大拓展普惠金融生態圈,刺激更多元的市場需求。長期以來,英美等發達國家通過建立金融教育機構和專項部門,將金融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針對不同人群特別是弱勢群體開展特色金融教育等多渠道、多方式的手段傳播金融知識,使得國民金融素質保持較高水平。而在金融科技的引領下,印度、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發掘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利用互聯網的全面覆蓋和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傳播正規的金融基礎教育,在手機端、電腦端推送智能化的金融基礎業務知識和流程說明,大大提高國民金融賬戶獲得率。

二是普惠性金融服務內容和過程的不斷簡化。

普惠金融的最終目標是期望服務對象藉助金融手段,改善自身的福利水平。隨著接受金融服務的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切實提高金融賬戶的使用率成為了普惠金融發揮效益的要點。國外銀行業針對普惠金融對象特點,在過程中通過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和信用監管,既為用戶節省時間,又能實現合規性和低成本的雙重保障;在內容上以支付、存款和轉賬為核心功能,簡化業務流程,降低用戶的知識性准入門檻,提高用戶粘性,充分體現了“面向用戶,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運用“從簡”思想實踐普惠金融的典型技術是數字支付,行業代表是印度支付銀行。

三是普惠金融服務對象的針對性導向。

為了滿足普惠金融的全面性要求,海外銀行業從不同維度對普惠金融的特定對象開設針對性服務。現實社會中女性接受金融服務的比例較低,導致普惠金融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改善金融環境會更大程度地提升女性的邊際收益,改進婦女的生活狀況。據全球金融包容性指數顯示,全球範圍內男性與女性的銀行賬戶開戶數仍存在7% 的差距。世界銀行一直致力於縮小金融性別差距,在深入理解性別間差異化的金融目標和服務需求後,利用現代技術消除婦女面臨的“准入性”障礙。肯尼亞M-PESA創造性地利用移動銀行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務,將金融服務主動帶到婦女身邊,促使18.5萬名肯尼亞婦女從勉強自給的農業轉向商業或零售,進而增加她們的私人儲蓄。

四是普惠金融產品的多元化發展。

金融科技產業的興起,對於傳統銀行業既是一場零售業務模式的顛覆性變革,也是借科技的東風實現普惠金融飛躍式發展的新興機遇。海外銀行業運用前瞻性思維調整戰略佈局,進軍金融科技領域:對外通過投資併購技術領先型企業,招攬挖掘高端人才填補現有產品結構的空白,或者與科技企業聯手,開展“技術+商業”式戰略合作,實現協同創新;對內洞察自身優勢,結合掌握的豐富資源和對業內行情的經驗積累,投入海量資金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根據CB Insights《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報告》顯示,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大通等銀行業內巨頭在廣泛投資初創科技企業的同時,正逐步加大內部技術研發投入,實現自身業務模式的戰略重構,其中在藉助智能投顧、區塊鏈兩大技術發展普惠金融業務表現最為突出。另外,在與跨界互聯網企業競爭最為激烈的零售業務上,海外銀行業在實踐過程中利用豐富的理財產品種類和大容量的歷史數據庫這兩大突出優勢,輔以數字化、個性化的營銷助推,精準定位普惠性金融受眾。馬來西亞豐隆銀行用年輕化的產品定位和“夢想存錢罐”的儲蓄形式進行營銷包裝,西班牙國際銀行通過“交易返利”不斷吸納用戶群體,擴大金融服務覆蓋範圍。在多樣化的“金融科技+產品”市場競爭中,銀行業通過提高差異化定位產品的吸引力,在普惠金融業務創新浪潮中屹立不倒。

海外實踐: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一項全球性問題。經濟學人報道顯示,由於高昂的服務費用和銀行對信貸資產質量的嚴格把控,即便如英美這類傳統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大量難以獲得基礎類金融服務的人口。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都需要不懈努力,繼續推進金融服務的全面性覆蓋,相比之下金融生態比較脆弱的中國尤其如此。

富國銀行——五大布局覆蓋金融科技領域

美國富國銀行集團作為美國商業銀行中市值名列首位的行業巨頭,以其三大核心業務——社區銀行、小微企業貸款、住房抵押貸款,被冠以美國銀行業“零售之王”之名。佔據富國銀行近60%的利潤來源,社區銀行作為零售業務的典型商業範式而備受推崇。同時,社區銀行作為普惠金融的支柱力量,不僅為美國社會創造更多基層就業崗位,還承擔了眾多中小企業和農業貸款。現階段社區銀行運用金融科技的力量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供能進一步深入惠及大眾的金融服務。

楊望:金融科技塑造普惠金融國際新樣本


圖1 富國銀行金融科技五大布局

智慧數據

富國銀行利用長期累積的數據優勢,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既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消費建議與理財建議,也能廣泛應用於自身經營中服務模式的改善。基於富國銀行“2.5公里服務圈”網點佈局理論,全美範圍內共設有超過1.2萬臺富國銀行的ATM機。為了提高驗收支票承兌工作的效率,富國銀行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出ATM風險模型,該模型可以識別支票是否會在幾秒鐘內退票,幫助銀行快速做出決策並決定是否兌現支票。根據數據統計,98%的支票能準確通過模型審查,而剩餘2%具有潛在風險的支票將由後臺進行審核,大大提高了風控效率,有利於ATM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富國銀行正是依靠建立數據倉庫,為實現多種基於金融科技的低成本應用打下基礎。

身份驗證

大力推廣數字化普惠金融意味著富國銀行必須對數據網絡進行更嚴格的管控,防止欺詐和網絡犯罪行為盛行。目前,由富國銀行和密蘇里州創業公司EyeVerify開發的眼球掃描功能已經應用於部分籌集資金數額大、風險相對較高客戶的賬戶登錄。人臉識別、指紋解鎖等生物識別技術的推廣為富國銀行在用戶及業務範圍的擴張提供安全保障。

無縫支付

為實現便捷化電子支付,滿足普惠金融的便利性要求,富國銀行聯合大通銀行、合眾銀行等19家美國銀行推出免費、可實時轉賬的支付APP Zelle。較於其他支付軟件,Zelle最大的優勢體現在與以富國銀行為首的20多家銀行和信用卡機構建立聯動網絡,可實現賬戶間即時轉賬。基於已有的龐大客戶群體,Zelle在2017年的轉賬規模達750億美元,交易量超過蘋果公司先前推出的支付軟件Venmo。

場景交互

除了通過社區銀行的網點進行向下渠道擴張,富國銀行還藉助互聯網金融實現24小時銀行服務的全面覆蓋。富國銀行與蘋果公司合作,在蘋果手機短信服務iMessage中推出商用功能Business Chat,讓消費者可通過短信平臺直接與企業客服交流。另外,消費者藉助API在 Safari、地圖、Siri及Spotlight四種系統應用程序裡可直接使用Business Chat聯繫客服,便於消費者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諮詢銀行服務。

金融科技整合

在與各類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之餘,富國銀行推出獨立應用程序Greenhouse,通過整合以上業務及功能,提供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幫助用戶高效管理借記賬戶和信用賬戶。

印度銀行業——政府助推新招不斷

為了遏制黑色經濟交易及各類行賄受賄腐敗行為,近年來印度政府竭力推行廢鈔改革,推廣電子支付。在減稅、贈送流量、免手續費等一攬子政策出臺後,印度本土各大銀行紛紛響應,緊隨金融科技發展潮流,進行數字化轉型。印度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舉措反映其打造數字化經濟體的堅定決心。作為印度經濟的助推器,數字化經濟是金融業系統化建設、發展電子支付體系、實現無現金社會目標的基礎。

表1 印度各大銀行數字化轉型措施

楊望:金融科技塑造普惠金融國際新樣本


2015年起,印度儲備銀行陸續發行21個經營許可證,用於開設支付銀行和小型金融銀行。支付銀行是印度政府為擴大金融服務覆蓋範圍,實現普惠金融目標而獨創的一種新型銀行模式,將目標客戶定位為2.33億還未開戶的印度民眾。支付銀行主要針對客戶儲蓄和轉賬匯款需求開設功能較簡單的金融服務,因此一般不支持信用卡和貸款業務。

FINO原是印度最大的私營貸款機構,在政策引領下轉型成為第一批許可營業的支付銀行。FINO的網點設立在印度各大貧民窟和棚戶區,裝修通常十分低調,這是FINO在經過調研後為滿足目標客戶的心理訴求而營造的“社區模式”。由於金融產品的複雜性和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網點數目,印度仍有近40%的人口從未體驗過正規銀行服務,而以FINO為代表的支付銀行正通過提供簡明適用的金融產品和親民的服務走進印度大眾的日常生活。

與多數企業追求互聯網金融與移動用戶的深度融合不同,印度一家支付技術服務商ToneTag結合本國電子產品的普及情況,將目光轉移到國內近60%的非智能手機用戶上。用戶通過撥打交互式語音應答系統(IVR)進行註冊後,在遇到手機支付的情景時,無需連接互聯網,將手機靠近可接收支付請求的電子設備即能以語音信號的形式將交易金額和交易細節發送到合作銀行的IVR服務器。這種基於語音的支付技術不要求消費者掌握太多電子產品知識即可完成支付操作,有效推動印度城鎮和鄉村無現金支付進程。不僅如此,該項語音技術正逐步推廣到遠程開戶等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為偏遠的農村群體提供用戶端口,解決傳統物理網點痛點,從源頭觸及普惠金融本質。

經驗啟示:我國普惠金融業務轉型模式探索

普惠金融的發展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議題。從國外銀行普惠金融的發展模式中,我國銀行業可以從三個方面借鑑經驗,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開啟轉型探索之路。

一是建立依託數據一體化的徵信和監管體系。

根據國際通用的KYC原則,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體系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實現金融機構間的數據共享,為多方平臺合作提供便利。該模式可參考印度,儘管起步較晚,印度銀行業藉助國家公民身份數據庫Aadhaar基於虹膜和指紋的生物識別技術,建立用戶信息網絡,迅速推廣正規、簡潔的金融服務,實現電子支付領域的彎道超車。而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信用監督體系內部聯繫較弱,導致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息共享成本偏高,容易出現過度授信的問題。未來需重點應用監管沙盒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差異化監管和信用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二是開展特色化的普惠金融形式。

當今我國普惠金融的重要落腳點在農村。普惠金融進入農村的同時,農業生產模式正經歷劇變。為了適應農業大規模產業鏈的各類需求,銀行業可以依託大數據算法,挖掘需求點,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重點推出根據現代化農業生產特點設計的金融產品。針對小型農商的融資難融資貴、信用水平難評估的問題,逐步細化完善農產品抵押機制,打造具有鮮明新農村特色的普惠金融體系。

三是拓展普惠金融生態圈。

金融科技的應用加速了普惠金融生態圈的縱向深化,而很容易被忽視的是,如何橫向延伸影響範圍,讓更多人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春風。國內銀行業應該廣泛吸收海外先進經驗,借鑑、豐富和創新應用場景,實現金融包容性最大化。參考世界銀行消除全球金融貧困的思路,可從我國普惠金融三大對象——農民、個體戶、小微企業,三大核心問題——成本、效率、信用出發,逐個擊破,實現生態圈的不斷擴張。

根據國情特點,我國銀行業在轉型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幾點問題。

首先,互聯網企業衝擊下,銀行業要釐清競爭思路。當下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傳統銀行業的顛覆。在面臨艱鉅的挑戰時,銀行業要抓住長期積累的兩大優勢:海量的歷史數據和精密的風控機制。鑑於強監管背景下金融科技企業的資質問題,未來數字化趨勢下,銀行業可通過外包數據信息服務或者開展第三方合作提高運轉效率,實現優勢互補。同時也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積極孵化內生技術,穩固自身競爭力。

其次,重視線下物理網點,注重線上線下兩端結合。對於我國廣大貧困偏遠地區,物理網點的鋪設仍舊是普惠金融必須邁出的第一步。銀行“最後一公里”的渠道下沉不僅是當地用戶的直接需求,也是當前、當地徵信信息不完善的背景下最有力的監管措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輕型網點,未來基層銀行將以智能化服務為主體,以人工服務作為引入客戶流和解決部分遺留售後問題的有效手段。

此外,防範不自覺的“使命漂移”。金融科技因其能有效降低金融服務門檻而普遍具有普惠性,但這不等同於普惠金融。銀行業在藉助金融科技推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定要保證服務對象是中小微企業或徵信不完善的個人。如若不能將普惠金融服務有效覆蓋到長尾群體,或是由於針對服務對象的基礎性金融知識普及不到位,使其在接受服務時存在障礙,將出現打著普惠旗號的使命偏離。

最後,在保持初心的同時,要認識到普惠金融的巨大潛力。銀行業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普惠金融,不只是要完成宏觀政策背景下實現普惠金融的新使命,還要積極主動地探索普惠金融的市場需求,挖掘潛在經濟效益。新形勢下銀行要結合金融科技的力量,主動下沉到客戶端創造價值。普惠金融既是民生問題,也是未來數年銀行可持續性發展的動力源泉。

原刊於《當代金融家》2018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