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進口博覽會開放、包容、普惠、共贏的種子落地生根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剛剛閉幕,開放、包容、普惠、共贏的種子已落地生根

:已有200多家企業簽署參加第二屆進博會的協議,意向協議展覽面積達3萬平方米;一大批 “6+365天”常年展示、服務平臺上線,為海外客商提供展示和交易窗口;各大采購商聯盟、貿易服務商聯盟陸續成立,形成強大的現代供應鏈條……進口博覽會正從短短六天會期內萬商雲集的“磁鐵效應”朝著持續發力、惠及全球的“溢出效應”切換,在為全球市場開放和自由貿易提供“中國方案”的同時,也展現出中國自信和中國擔當。

「听」进口博览会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种子落地生根

六天的展會,達成了一張張的意向簽約書,越洋的電話、郵件、微信不斷,合作正在進一步深化。備受關注的“金牛座”龍門銑被中國民企買下了,更多的展品變成商品。負責本屆進口博覽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招展的中國機床總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吳放說,中國自身的需求,必將促使開放的窗口越開越大:“中國製造要轉型升級,對產品檔次的需求是不斷提升,展商基本上都表態下一屆要參展,而且要進一步提升展品的質量,我們還會挖掘更多的今年沒有到展的產品,把他們帶到進口博覽會來。”

對中國而言,主動擴大進口也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進口博覽會並非“一錘子”買賣,後續的效應更為強大。

隨著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東浩蘭生進口商品展銷中心等一大批“6+365天”常年展示、服務平臺的上線,剛剛從進口博覽會上撤展的進口紅酒、牛肉、智能家電、保健品、化妝品等都能在此覓得身影。僅與國家會展中心一街之隔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負責人薛迎傑說,展商們通過這樣的平臺看到了更廣闊的市場:“一些已經入場的商家正在和我們談甚至於走出上海,去到內地去,到華北去,到西南做這些商品的一個輻射。”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主打“全球購物”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大電商,也都搭乘上了進口博覽會的快車,京東全球購業務部總經理楊葉說,今後線上購物的國際品牌將大幅拓展,而交易的成本會逐漸下降:“目前合作的品牌雖然有2萬(個),但是較之於全球那麼多好的品牌而言,仍是一個很小的數字,通過這次進博會我們希望把全球好的品牌吸引到全球上來。商品從品牌端到用戶端,中間只有一個環節,成本下降,效率提升。”

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反全球化”思潮湧動,貿易摩擦和投資保護不斷加劇的當下,對於參與進口博覽會的參展商和採購商來說,切實感受到了一股市場暖流,進口博覽會不僅是彙集全球商品的交易舞臺,更是普惠全球的開放平臺。不少跨國企業,還專門成立了進口博覽會參展商聯盟,與進口博覽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聯合利華北亞區公共事務副總裁曾錫文說,中國的開放姿態,對全球貿易起到了深遠影響:“大家都要商量好,怎麼一塊兒把進口博覽會做好,把這個做成中國的進出口的窗口。要加強進出口貿易,加強自由貿易。”

這場“買全球、賣全球”盛會,代表著中國努力推動世界經濟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說,進口博覽會在為全球市場開放和自由貿易提供“中國方案”的同時,也展現出中國自信和中國擔當:"

應該說進博會為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機,讓更多的國家看到,全球化其實是符合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的。"

「听」进口博览会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种子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