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國為什麼中立?比如瑞士,大戰時期,僅僅因為自稱“中立國”就可以避免戰爭嗎?

起名是件難事


瑞士?瑞士人家是武裝中立。

什麼叫武裝中立?就跟現在的新加坡一樣。

你想打我,可以,你發狠確實也能吞併我,但是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首先,各國的錢都存在瑞士,這帶來一個效果

不管誰打瑞士,就必然代表某個國家的利益一定受損。

因為各國的黃金都在瑞士,一旦瑞士被打了,你的黃金可再也見不到了。

不但是你的黃金見不到了,甚至都無法兌換外匯來買軍用物資了。

為了國家利益不受損,就必要需要援助瑞士。

這是瑞士保命的基礎。


其次,瑞士是武裝中立,什麼叫武裝中立?

如果你所見,這是一個房子

這真是一個房子嗎?

它裡面藏著大炮


這是一個石頭

這真是一個石頭嗎?


其實它是一個大炮


這是一個風景區

它真是風景區嗎?


其實它藏著這樣一個大炮



這是一個破屋子

它真是破屋子嗎?



其實它還是一個大炮


瑞士有藏幾百人的地道。

瑞士的銀行家是能變身為飛行員的。

瑞士的公路是可以起降戰鬥機的。


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小國是想要“中立”的。

可是,你知道中立國的代價嗎?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而中立國的權利和義務是寫在海牙第五公約的《中立國和人民在陸戰中的權利和義務公約》和第十三條約《關於中立國在海戰中的權利和義務公約》的。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號稱是永久中立國,但是沒有幾個國家做得到。

比如說奧地利,芬蘭,愛爾蘭,馬耳他,瑞典,哥斯達黎加,列支敦士登,土庫曼斯坦,梵蒂岡,也有曾經是中立國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柬埔寨,老撾。


為什麼中立國就那麼難?

因為中立國必須要真正的中立。


曾經日本也宣稱自己是中立國,最後加入了《美日安保條約》那就不是中立國了。

比利時也號稱中立國,後來和法國結盟了。

包括愛爾蘭,都很難稱其為中立國,因為愛爾蘭在二戰時期和同盟國眉來眼去。

而瑞典,瑞士,土耳其和納粹德國有微妙關係


這個世界不存在完完全全的中立國,中立國往往是一些小國迫不得已的自保的手段,自稱中立國並不能完全保證本國不受他國的侵略,是不是中立國,能不能做到中立,還是要看本國真正的實力。


瑞士中立很久了,且自1815年起就是中立國,是在《巴黎條約》確認其中立性的,對於中立國來說,很難抵制的住來自於結盟的誘惑。


迄今為止,瑞士都不是歐盟的成員國,迄今為止,瑞士也不是北約的成員。

可是要知道來自於歐盟的誘惑有多麼大。

當中立國,不容易的。


李建秋的世界


二戰中,希特勒曾經說出過這樣的話:“我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只不過是把整個歐洲踩在腳底下”看起來不可一世。但實際上他忽略了一個國家,瑞士。為什麼橫掃西歐的德軍不對小小的瑞士下手呢?



第一點,瑞士是一個永久中立國。 永久中立國,是指根據國際條約或國際承認,在對外關係中承擔永久中立義務的國家。1815年,維也納會議簽訂《巴黎和約》,瑞士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中立國。除了瑞士,永久中立國還有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土庫曼斯坦,共七個國家。 作為永久中立國,瑞士基本上不用擔心德國會攻打自己。但是,有比利時等國的前車之鑑,瑞士之所以不被攻打另有原因。



第二點就是瑞士的地理環境。瑞士以阿爾卑斯山脈為名。在今天,人們喜歡去阿爾卑斯旅遊。得益於阿爾卑斯山脈的美景,瑞士的經濟發展有很大一部分是旅遊業。但是,從古自今,阿爾卑斯山都是抵禦外敵的防線。 二戰時期,德國之所以不攻打瑞士的原因就是瑞士多山,德軍的機械化部隊上不去。而且瑞士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物資匱乏的地方。德國人攻打它反而得不償失。



第三點,瑞士人的態度。 瑞士人比起其他小國羔羊一般,瑞士更像一個刺蝟。國雖小,戰鬥力卻爆表。 瑞士人在過去的幾百年裡由於物資匱乏與是想了很多來錢的方法。比如奶酪、鐘錶、銀行、僱傭兵。瑞士人是極其善戰的,在過去幾百年裡瑞士僱傭兵就是戰鬥力的象徵。同時由於瑞士出色的機械製造能力,瑞士在武器製造這方面是不輸德國的。在德國侵佔西歐時瑞士動員了全國藉助阿爾卑斯山區的優勢地形來準備戰鬥。德國的機械化部隊上不去,德國難以啃下這塊硬骨頭。 (瑞士僱傭兵至今仍是梵蒂岡教皇衛隊的唯一人選)



除了積極做好反抗準備,瑞士也沒少向德國搖尾巴。瑞士提供了鐵路、武器、金錢給德國人以做戰爭物資使用。為了防止德國進攻,瑞士採取了絕對中立。不論哪國飛機飛過都是直接高射炮打下來。於是德國也就放過了它。

最後一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瑞士對德國有用。瑞士最出名的有旅遊、奶酪、鐘錶、僱傭兵、銀行。其中瑞士銀行享譽世界。 二戰中,德國屠殺猶太人、通過各種方式掠奪了佔領區的人民。種種方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是這筆錢不能直接用,還得有一個第三方來洗黑錢,那個第三方就是瑞士。瑞士通過各種手段洗錢使其合法化。在戰後,這筆錢由於死無對證加上當事人死亡,這筆錢就被瑞士吞下了。



可以看出,瑞士不被德國侵略的原因很多。但是瑞士自身的因素更大。回望歷史,建設未來。瑞士的發展也同樣值得我們借鑑。而我們要知道。戰爭是一切罪惡的開始。只有和平才能發展。


作者球


中立國之所以選擇中立,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家缺乏成為大國的實力,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家不想參與國際糾紛。當前國際公認的中立國共有七個,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達黎加、土庫曼斯坦。瑞士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三面都被大國環繞,東面是德國,西面是法國,南面是意大利,瑞士根本惹不起這幾個國家,也沒有跟這些國家叫板的實力,因此在十九世紀的時候,瑞士就成為了永久中立國。

永久中立國的旗號讓瑞士成功的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而瑞士周邊的國家大多都捲入了一戰和二戰,從瑞士的遭遇可以看出,永久中立國的旗號在一些時候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不過在二戰時期,荷蘭、盧森堡、比利時這三個國家也曾經宣佈為中立國,但是三國都沒有躲過被德國入侵的命運。奧地利曾經是德國的一個重要加盟國,普魯士統一德國之後,將奧地利趕出了德意志聯邦。

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吞併,因為參與了同盟國作戰,二戰結束後奧地利被盟軍分區佔領。之後奧地利效仿瑞典,成為了永久中立國,各國的駐軍也被迫撤離,奧地利永久中立國的稱號一直保持到今天。瑞典和瑞士一樣,都依靠著中立國的身份躲過了一戰和二戰。不過瑞典能夠躲過一戰和二戰,不僅是因為瑞典中立國的身份,還因為瑞典一直保持著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芬蘭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是永久中立國,因為蘇聯侵略了芬蘭,所以芬蘭被迫幫助同盟國作戰。二戰結束之後,芬蘭繼續成為永久中立國,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愛爾蘭是英國旁邊的一個島國,二戰時期愛爾蘭因為保持中立,所以沒有遭到同盟國的攻擊,二戰結束之後,愛爾蘭繼續保持了永久中立國的身份。

哥斯達黎加是一個沒有軍隊的國家,一個國家連軍隊都沒有,肯定不具備戰爭能力,只能成為永久中立國。土庫曼斯坦是前蘇聯的加盟國,該國的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為了避免成為大國爭奪的目標,土庫曼斯坦在蘇聯解體不久後便宣佈成為永久中立國,並且得到了聯合國的承認。從這幾個永久中立國的情況來看,成為永久中立國的國家,大多都是一些小國。在成為永久中立國後,雖然可以避免一些戰爭的爆發,但是卻無法百分百避免被入侵。


軍武小咖


在我看來,所謂中立國其實在戰時並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國,就拿題目中提到的瑞士來說,在二戰期間其做法也並不見得有多光彩,有不少資料提到,當時瑞士曾動員43萬大軍來防禦德國的入侵,也正因為其決絕的態度,才使德國在兩相權衡下未進行入侵。

瑞士全民皆兵的做法確實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但是若真的因為力量威懾才未被入侵那就有點牽強了,相反他還是在暗中倒向了德國,所以也就不能以“中立國”來稱呼,這一點瑞士在後來也有承認。

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長科蒂首次代表政府為瑞士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他說:“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我認為尤其不能原諒我們當時對受迫害的猶太人的政策。”

所以瑞士的中立其實是“名不符實”的,在金融方面,二戰初期,瑞士就向德國方面提供了1.5億瑞士法郎的貸款,這筆錢對於德國最初的軍事行動和軍備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幫助,至於其他的金融政策,特別是在與猶太人有關的金融交易方面,瑞士也是偏向於德國;而在戰爭便利方面,則是其開放了舊聖哥達隧道,這條隧道的直接作用便是連接了德國和意大利。

提到了瑞士,那麼這裡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沒有遭到德國入侵的中立國----瑞典,作為當時北歐第一強國,瑞典的軍事實力還是非常可觀的,但地理位置的獨特性讓其不會在真正意義上保持中立,再加上瑞典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15世紀至17世紀,瑞典和俄羅斯因為領土問題爆發過八次大規模戰爭,最終以俄羅斯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而結束),因此瑞典國王向德國提出媾和,雖然瑞典不參與戰爭,但是卻給予了德國軍隊很大的便利。

從1940年開始,瑞典就允許德國軍用物資國境,到了1941年,兩國合作再次升級,德國軍隊可以攜帶武器直接過境瑞典,空軍也可以借路瑞典,至於海軍方面則是允許停靠瑞典港口一天,總之到了戰爭末期,瑞典境內運送德軍士兵達到214萬人次,物資更是達到10萬車皮,所以很難說瑞典在二戰中式箇中立國家。

如果說瑞士和瑞典還頂著“中立國”的名義,那麼其他幾個中立國的下場可就不太好了,像丹麥,早在39年就與德國簽署了條約,但是40年即被入侵;挪威則因為德國入侵法國,40年4月8日便被入侵,成為德國裝甲力量突襲的主要出口;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也在同年5月被入侵。

所以大戰時期,不論是永久中立國還是戰時中立國,能夠做到真正保持中立還是非常困難,“中立”的帽子並不會保護一國不受入侵,除非國力強橫還恪守中立。還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瑞士二戰期間沒有被軍事入侵與其國內有大多德國移民也有關係,主要的民族還是日耳曼民族,至於瑞典的血統則多為雅力安人。


兵器世界


中立國並不是因為宣佈自己中立就可以躲避戰爭。中立國其實只是一種態度和向國際社會的保證,目的首先是為了維護地區安全。而且受到國際法的保護,但若有真的戰爭不可避免,那麼無論是不是中立國都會被捲入戰爭之中。目前聯合國所承認的中立國一共有28個,中立國與中立國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現如今總共有兩種,第一種是戰時中立國,第二種是永久中立國,世界大國以及地區大國絕不會宣佈自己的國家為中立國的。



但是大國周邊地區的一些中等或小國則大多都希望宣佈自己是中立國。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大國爭鋒過程當中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不參加世界霸權和地區霸權的聯合。在正常情況下,其他國家也不會與這些國家有多少過不去的坎兒。中立國一直恪守國家中立的政策,但並不意味著中立國放棄戰爭權利和擁有軍隊。在正常情況下,他們的軍隊和警察系統是為了維護地區治安。但是如果在國家遭到外族入侵的情況下,任何中立國都會奮起反抗。



甚至像瑞士雖然它是中立國,但實際上是全民皆兵,瑞士的憲法就規定滿20歲的男性公民都要參加義務兵役受軍訓。此後還要定期重新訓練一直到50歲。這種制度甚至是世界上軍事武力最強悍的美國也無法設立的。而且瑞士作為一箇中立國,它的國防預算每年大致60億美元左右,可見瑞士之所以宣佈自己的中立是希望自己不介入地區國際紛爭當中,但並不是說瑞士好欺負。而且瑞士能夠退出國際紛爭,其實不單單是因為其宣佈中立國,但是又武裝自己。更主要的是瑞士的金融十分發達,於世界各個國家無關乎意識形態國家大小敵對與盟友都有金融方面的往來,甚至各國的大量黃金和儲蓄存款都放在了瑞士。



這也就意味著很多國家在瑞士都有直接的利益關聯。一個國家想要主動進攻瑞士首先就會遭到一群國家的反對。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中立國,其實是很難的,並不是對外宣稱就可以,還要做到很多事情。比如說真的不參與國際間的紛爭以及地區霸權,僅就這一點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家就無法做到。即便不參加美蘇冷戰即便不參加地區間的領土以及資源的爭端。包括連第三世界的不結盟運動中立國也不會參加。在國際聯盟體系之中基本上主動將自己拋除在外。還拿瑞士來講,到現在也與歐盟和北約沒有關聯。這種犧牲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承受的了的。


世界史圖鑑


所謂的中立國能夠實行中立,不是因為推行中立政策。

在二戰期間瑞士瑞典等國,維持中立地位。不是簡簡單單所謂的法律地位而已,實際有許多讓德國難辦的事情,一方面,德國離不開這國家,比如:瑞典為德國的鐵礦石的主要供應者,如果德國對瑞典動手的話,僅僅瑞典把鐵礦停產幾天,那麼德國也承受不起,瑞士則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它還有小工業國,對於德國人來說,如果想進行一些金融活動,採購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等等實際上都還依賴於像瑞士。

這些國家不是真正的中立,無論是瑞典,還是瑞士都是偏向於德國。這些國家與德國關係相聯繫不錯,而且這些國家實行武裝中立,擁有相當強大的軍事力量,能打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些國家不好欺負。

最後德國思量再三,沒敢動手了。


麥田軍事觀察


在強權和利益面前,“中立”就是某些國家維護一己私利的“遮羞布”,在這方面瑞士堪稱反面典型。

1815年3月28日,歐洲列強在維也納會議上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國”的聲明。按照相關國際法規定,瑞士不得參加別國之間的戰爭,也不得主動發起戰爭,只許在遭到外敵入侵時進行自衛。那麼,瑞士果真做到了嗎?

早在18世紀末,瑞士就開始對華貿易。確立“中立國”地位後,瑞士雖沒有直接參與19世紀中葉開始的列強侵華狂潮,卻利用當時西方與清廷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充分享受治外法權和殖民貿易特權,從中國攫取了大量財富。

當二戰期間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並做出重大貢獻、付出巨大民族犧牲的時候,就連美英等西方大國都同意放棄設立租界、內地駐軍、軍艦自由駛入、領事裁判、口岸通商等不平等的在華權益,反倒是小國瑞士頑固地端著“殖民者”的架子不放,直到二戰結束後才放棄殖民特權,在歐洲國家裡是最後一個。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瑞士又利用自己的“中立國”特殊身份維繫並不斷深化對華經濟關係,特別是其化工、製藥、鐘錶、機械製造等傳統優勢行業,從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受益頗多——中國目前是瑞士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約300家瑞士企業在華設立了700多個分支機構,雙邊貿易增速達20%至30%,2018年瑞士對華出口額超過300億美元,僅這一年就從中國賺走(順差)近160億美元。

別看過去200多年裡,瑞士從對華交往中獲利頗豐,但其骨子裡的“傲慢與偏見”卻始終揮之不去。就在2019年7月,瑞士還夥同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法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儼然一副當年西方殖民者趾高氣揚的嘴臉。

前文提及,瑞士在二戰期間不僅抱著對華殖民權益不撒手,還在歐洲委身投靠納粹德國,靠著向德意法西斯搖尾乞憐在夾縫中苟活。對此,富有正義感的瑞士學者埃德加·蓬儒在所著《瑞士中立史》一書中直言,這段“黑歷史”構成了“瑞士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

由於害怕激怒希特勒而招來德軍入侵,瑞士放棄了自己秉持數百年(自16世紀以來)的庇護受歧視、受迫害群體的政策,轉而收緊邊境管控,拒絕猶太難民入境。

瑞士當局明確規定對待猶太人要“先堵後趕”——實行預先簽證制度,防範猶太難民入境。之前已獲准入境的猶太人,儘早將其逐出。對於“非法入境”的猶太人,則押往邊界崗哨交給德方。

僅1942年,就有超過3萬名猶太人被瑞士擋在國門外,任由其落入納粹魔掌。瑞士還“別出心裁”地率先提出在猶太人護照上採用醒目的紅色“J”標記,這個損招很快被納粹德國學去,用於搜查和抓捕猶太難民。

與此同時,瑞士發揮自身“歐洲金融中心”的優越性(瑞士法郎是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種可自由兌換貨幣之一),昧著良心收購、轉銷納粹德國劫掠自歐洲各國央行、博物館和猶太人的鉅額黃金及海量藝術珍品。

據統計,1940至1945年,德意志帝國銀行向瑞士出售了價值13億法郎(相當於現在的190億美元)的黃金,以換取瑞士法郎用於購買戰略物資(比如鎢礦石和原油)。甚至連希特勒本人,在瑞士聯合銀行都開有一個金額估計高達11億德國馬克的賬戶。

通過為虎作倀,瑞士多家銀行侵吞了大筆“戰時無人認領賬號”(所有者多已死於納粹大屠殺)中的私人存款,金額高達3億瑞士法郎。從1995年至今,世界猶太人大會(WJC)一直在控訴二戰期間瑞士銀行的罪行並追討賠償,截至2015年底,WJC已幫助45.71萬納粹大屠殺受害者家屬向瑞方索賠12.8億美元。

二戰期間,依託控制著聯結德國、意大利之間高山鐵路隧道這一“便利條件”,自詡“永不參戰”的瑞士還專心致志地當起軍火商,大發戰爭財,轉口貨物量從戰前的250萬噸激增至法國投降後的近600萬噸。為換取德國開放出海口,瑞士特意為納粹德國提供了1.5億瑞士法郎貸款。

二戰期間,瑞士向軸心國集團出口了大量精密機床、手錶、寶石軸承(用於炸彈瞄具)和乳製品,其41%的能源需求(超過1000萬噸煤炭)來自德國,反過來瑞士又對德輸出了相當於608萬噸煤炭的電力。

為了“維護”自己的所謂“中立”,瑞士政府還虛偽地宣稱“只允許軸心國的密封列車不受檢查自由過境”,至於悶罐車廂內運輸的是軍火、士兵,還是被押解往“死亡集中營”的猶太人,瑞士方面一概打著“中立”旗號不聞不問。

直到現在,瑞士仍躋身全球20大軍火出口國行列,其外銷武器裝備包括軍用飛機(比如出口美國的U-28A偵察/特戰飛機)、防空系統(著名的“厄利孔”高炮)、裝甲車、火炮、發動機、導彈、傳感器、衛星、反潛兵器。據西方“貿易經濟”網站資料顯示,1959至2018年,瑞士年均外銷武器金額達2.85億美元,其中1962年更是創下5.3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約430噸黃金)歷史紀錄。


網言軍事


首先要指出的是,作為中立國,並不能保證自身不被侵略。中立國只是一個“意識”與“態度”和國際社會的一個紙面上的保證,並無任何保障,真要德國入侵瑞士也是沒轍。至於說,瑞士二戰期間沒有被侵犯,關鍵在於瑞士做好充分的準備,德國入侵不得償失。再就是瑞士為了防止德國入侵,與德國進行經濟合作。做了德國經濟上的“幫兇”。才的得以倖免。

目前經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確認的中立國一共28個。( 中立國分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世界上第一個中立國(永久)就是瑞士,最後一個是土庫曼斯坦 。我們所熟知的瑞典 芬蘭 列支敦斯登 愛爾蘭都是中立國。中立國意思是指在發生武裝衝突時,交戰國的任何一方都不的入侵中立國,中立國在戰時恪守國家中立政策。但中立國是可以擁有軍隊,瑞典雖然也是中立國,但瑞典擁有7萬軍隊,而且武器精良,現在瑞典武器依舊十分搶手。哥斯達黎加對外宣佈,放棄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是唯一一個沒有軍隊的國家(袖珍國家不算)。

至於說到瑞士,雖然是中立國,但卻是全民皆兵,瑞士憲法規定:凡年滿20歲的男性公民都必須義務服兵役,受4個月軍訓,爾後定期複訓,一直要到50歲。這個訓練在俄羅斯都沒有。瑞士自1837年以來,既無內戰又無外戰,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但危機意識始終存在,瑞士國防預算基本保持在60億美元左右,這對瑞士這個中立國來說不低了。一旦有外敵入侵。瑞士會經有由聯邦政府任命一名上將為總司令,直屬聯邦政府,統一指揮全軍作戰。而且會把境內所有橋樑道路破壞。這就說明一個問題,佔領瑞士無利可圖。

在二戰中,瑞士之所以得以倖免,關鍵在於瑞士的狡黠市儈,他為了免於入侵,成為了德國納粹的幫兇,而且發了“戰爭財”隱瞞和“貪汙”大量猶太人的財富。瑞士為德國提供了在金融財經方面資助,再就是借錢,瑞士一共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在當時可是鉅款),為德國提供了極大幫助。秘密開放舊聖哥達隧道。連接德國和意大利,為他們的聯繫提供方便。德國掠奪來的金子存在瑞士,最後是瑞士貪汙大部分黃金。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什麼是中立國呢?其實說中立的話可能大家覺得嗤之以鼻,說怎麼可能有完全中立的國家呢?現在裁判稍微吹個哨子都有人討論這到底是黑哨呢?還是黑哨呢?還是黑哨?

其實對我來講,中立國更加符合另外四個字,待價而沽,其實在當今世界上來講,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完全獨立的中立國世界是一個大的趨勢,任何一個反對這個大趨勢發展的人都會被時代淘汰掉,都會被其他的國家排斥在外,然後自己走向滅亡。

你比如說納粹德國,納粹德國上圖建立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去統治全世界,但是這個世界屬於白種人,屬於黃種人的屬於黑種人的,不是隻屬於雅利安人的!超脫於這個合作發展的理念,只想單獨一個人蠻幹,最終迎來的是自取滅亡。

當然我們說德國可能例子舉的不恰當,畢竟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那我們就說一下其他兩個國家一個是瑞士一個是西班牙。

我覺得說周立國說瑞士的話可能並不大好,為什麼瑞士這個國家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是懶得去折騰他?有人說瑞士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他這個國家有很多精銳的部隊在精銳有德國人多。就算是在怎麼精銳,你能夠抵擋的了百萬德軍?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估計都快笑掉大牙了。

其實瑞士能夠保證自己的獨立,其有關的地方還是跟他的經濟性有關,他的經濟跟同盟國跟德國都有著連通性,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於曾經問國幾個國家,法國除外都通過瑞士銀行來扶持過德國人的發展,用來抵抗前蘇聯。

所以對於德國來講,瑞是不是一箇中立國?他是自己的合作伙伴,他是幫助自己的人,只不過戰爭結束以後,瑞士為了洗刷自己的罪孽,所以就說自己是一箇中立國。

但是由於事情太少,而且很難抓到什麼實質性的證據,所以這件事情大家就得過且過,就說瑞士是一箇中立國,大家也就打著哈哈過去了。

萬一我說瑞士這個國家說他是中立國一點研究意義都沒有,我們必須提到的是什麼國家的西班牙,西班牙這個國家可十分特殊特殊到說他是一箇中立國家的特例,那簡直就是再合適不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的領導人是弗朗哥,它是由希特勒的法西斯國家扶持上臺的,所以照道理來講西班牙本來應該是屬於一個法西斯國家,但是他沒有加入法西斯陣營,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自稱自己是一箇中立國,但是他卻派出相應的部隊去幫助德國人作戰,而且意大利的潛艇部隊發射人魚雷的時候,由人為操控的魚雷上面的駕駛人員會到西班牙進行躲避,在西班牙也會有相應的接頭人員,同盟國和納粹國家,也在西班牙建立了自己的情報機構,西班牙政府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英國人通過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時候,西班牙人也是表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直布羅陀海峽確實是屬於西班牙。

總體上來講,(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西班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立國,首先它是由納粹德國幫助他上臺的,但是他卻沒有明目張膽的幫助納粹德國,但是在這之後納粹德國面臨快要失敗局面的時候,他又選擇直接投靠到英國和美國人的懷抱,然後保存了自己。

這就是牆頭草,這就是中立國,所以我說中立國的概念是什麼代價而沽等著誰勝利就去投奔誰,等著誰有好處就去幫誰,這就是中立國!


漩渦鳴人yy


非也。歷史證明,即使想做中立國也需要機遇、而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靠的是實力。

1.中立國失敗的代表就是二戰初期的比利時,中立國成功的優秀代表就是瑞士。

2.比利時平原地形利於德國法西斯機械化軍隊進攻,中立國就是噱頭。一戰期間比利時被德軍佔領。1936年利奧波德三世聲明“絕對中立”,結果二戰期間比利時再度被法西斯德國佔領,1940年5月28日投降。比利時不戰、也不準備戰、更不會戰,只玩外交結盟,仰人鼻息,就是別人嘴邊的肉。


3.成功的代表就是二戰中的瑞士聯邦。但是哪怕是在二戰期間,整個西歐、東歐全部被法西斯德國鋼鐵洪流侵佔,但是唯獨瑞士德國法西斯卻不敢染指。

瑞士的地理位置

瑞士是西歐平原裡的“珠穆朗瑪峰”---有“歐洲屋脊”之稱,海拔4810米的阿爾比斯山脈最高峰勃朗峰就位於位於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的三國交界處。瑞士東鄰奧地利,南鄰意大利,西鄰法國,北鄰德國,是近代歐洲大陸歷史上的主要角色,哪個也不是善主。

瑞士中立國的由來

1798年,瑞士國境被拿破崙法國佔領。1815年,拿破崙戰敗,瑞士每個州都派代表參加維也納會議,最後各強國達成一個共識: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

瑞士中立國的底氣

一戰爆發後,各大強國圍著瑞士邊界開展,還真把瑞士瞎了一大跳。1914年8月3日,瑞士宣佈(提醒)中立的同時開始做戰爭動員,所有28-40歲的男性都被徵召入伍,舉國皆冰、高度警戒。瑞士雖小卻如滿身帶刺的刺蝟,肉不多還扎人,所以才被各交戰強國避而遠之。

二戰中,法國淪陷後,瑞士國內的兵役最高年齡更是從48歲提高到了60歲,並依據有利地形修築高山堡壘、防線。

瑞士人的機遇

瑞士國雖小但行政區卻不少,有26個州,可以分為法語區、意語區和德語區,也就相應居住著法蘭西人、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三個種族的高度團結使得三個臨近強國都不敢主動吞併肢解瑞士,就像希特勒德國吞併蘇臺德地區一樣。

同時,由於瑞士的中立,瑞士的民族構成和語言特點,瑞士成為二戰期間各國情報部門獲取情報的中心,各國間諜穿梭在這個中立國,想刺探敵國情報。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真的就認可瑞士的中立國嗎

其實法國淪陷後,德國就制定了侵入瑞士的進攻計劃,但由於瑞士擴軍備戰、地形複雜,也沒有自然資源,一旦陷入政治上對其很不利,畢竟是維也納會議各強國確立的中立國。還有,可能耽誤希特勒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所以進攻瑞士的計劃始終就是個計劃。

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嗎

瑞士人也不光舉著槍備戰。北部德意志人跟德國法西斯進行交易,南部意大利人跟意大利也有往來,互通有無,一時間兩國留著這個中立國還有意想不到的用處。當然,瑞士人參加同盟軍的也大有人在。

總結:

瑞士政府多頭下注、左右逢源,再加上自己時刻不放鬆警惕、依據有利地形舉國皆兵、高度備戰,才保住了中立國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