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鍾情條約,斯大林到處“互不侵犯”,為何單與日本“中立”?

蔣麗琴


1931年,日本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後,關東軍不斷製造緊張局勢,與蘇聯遠東邊防軍摩擦接連不斷,不斷挑起邊境衝突。

1932年,為了應對來自西邊的威脅和牽制德國的需要,蘇聯一口氣與波蘭簽訂了《蘇波互不侵犯條約》,與法國簽訂了《蘇法互不侵犯條約》,又與芬蘭簽訂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這些條約的簽訂暫時穩定了西線,但斯大林對遠東的防備一直沒有放鬆。

1937年"七·七" 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斯大林採取了支持中國抗日的立場,在軍事、經濟和外交上給予了全面和廣泛的援助。1937年8月21日蘇聯與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南京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日本縱有一百個不滿意,也拿蘇聯沒辦法,只能通過小動作試探蘇軍虛實。1938年,張鼓峰事件令日本人踫了一鼻子灰,心有不甘,再次挑起諾門坎戰役,一戰下來,日本人還是沒佔到什麼便宜。1940年,納粹德國閃擊西歐大陸成功,日本決定乘機南進奪取西方國家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勢力範圍。為此,日本一方面加強與德國、意大利的關係。另一方面調整對蘇聯的關係,因為日本認為外部唯一能夠威脅其對東北三省統治地位的只有位於北方的蘇聯。而且歷史上,日本與蘇聯前身沙俄,為了爭奪東北三省,曾糾纏了數十年,更爆發過上百萬人規模的日俄戰爭。因此,有前車之鑑,為了防範蘇聯對東北的進攻,鞏固北方的安全,日本開始擴充被稱為"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在巔峰時期,關東軍曾擁有120餘萬兵力,是日本陸軍中武器最先進,裝備最精良的部隊。而這一時期斯大林為了穩住東西兩線,採取了兩手策略,一方面支持中國抗戰,以束縛日本的手腳,另一方面被迫在遠東地區保持足夠威攝日本的兵力,以穩住這個蠢蠢欲動的對手,因為一旦日本向蘇聯遠東地區發動進攻,遠在萬里之遙的蘇聯主力部隊,根本反應不過來,更何況及時救援。尤其是當蘇聯獲知日本"北進‘’計劃,意圖吞併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之後,斯大林對日本的擔心和不安愈發強烈,為此,蘇聯面對日本關東軍的瘋狂擴軍,也開始了對等的大規模調動部隊駐紮遠東,最高時蘇聯遠東方面軍兵力高達140餘萬。

但此時對蘇聯的威脅絕不是來自遠東的一個日本,蘇聯面對的最大威脅,是當時歐洲地區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尤其當蘇德瓜分波蘭,兩國領土接壤以後,蘇德必有一戰,已成為兩國的共識。而一旦蘇德交戰,日本關東軍如果趁機對蘇聯發動進攻,蘇聯就將面對兩個軍事強國的兩面夾擊,雙線作戰的蘇聯將隨時面臨亡國的危機。

為了防止這種最壞的局面出現,蘇聯在沒有擊敗德國之前,絕不可能對日本宣戰。相反,斯大林最希望達成的是與日木簽訂和平協議,從而讓蘇聯能夠騰出手來,全力應付德國。1940年10月30日,日本陸軍中將建川美次拜會莫洛托夫,提交日本政府草擬的《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方案》。1940年11月18日蘇聯提出《蘇日中立條約》及附屬議定書草案。12月中旬雙方談判中斷。

1941年3-4月,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在莫斯科與斯大林等人會談後返回日本,4月24日本樞密院通過蘇日中立條約,天皇立即批准。1941年4月2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批准蘇日中立條約。同日,蘇聯和日本政府代表在東京交換條約批准書,宣佈蘇日中立條約正式生效。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王寵惠於日蘇條約簽字後第二天發表聲明指出:中國政府決不承認蘇日中立條約,中國政府與人民絕不承認第三國傷害中國領土與行政完整的任何決定,蘇日兩國公佈的共同宣言對於中國絕對無效。

蘇日條約的簽訂,蘇聯除宣佈承認"滿洲國"外,並減少了對中國抗戰的援助,使中國失去了抗戰物資的一個重要來源。這對正與日寇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

蘇聯與日本簽訂條約後,斯大林得以騰出手來,從遠東地區調回大批精銳部隊,贏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最終在蘇德戰場上擊敗德國,隨後蘇軍攻入德國,希特勒滅亡。

而此時日本就成為斯大林手中最好的法碼,因此,當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獲得一系列好處後,在盟軍的要求下發表了聲明,毫不猶豫的撕毀了日蘇中立條約,向日本正式宣戰。


大汕十


這個問題提的是有漏洞的,中立條約和互不侵犯條約是一個意思,所以日蘇中立條約也可以稱為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從條約的內容來看,都是相似的,這個中立強調的是締約雙方絕不參與到彼此與第三方國家的衝突中。而題主的疑惑可能這樣表達更準確——為什麼同樣是互不侵犯條約,蘇聯給了德國支持,算是隱形盟友,而和日本卻真的只是中立。



原因很簡單,因為日本和蘇聯已經在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中硬撞過了,如果日軍贏了,那麼就不會有所謂的中立和互相尊敬了。雙方等於是撕破臉後勉強找個條約糊弄上。

而德國就不同了,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蘇聯對德國在條約上的誠意比日本要好得多,簽約前莫洛托夫當時給德國大使的意思就是暗示德國有沒有興趣幫助日蘇調整關係(此時正是諾門坎期間,而我們知道蘇聯其實費了不少力氣才擺平了日軍),更重要的是可以暫且避免和咄咄逼人的納粹德國的碰撞。

德國雖然對蘇聯有野心,但當時還沒有真的動手,所以蘇聯對德國是可以給予資源援助的。而且在這份條約誕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聯人猜出的步驟——先締結一項貿易與貸款協定,之後締結互不侵犯條約,而事實上,8月20日凌晨在柏林簽字的德蘇商務協定也是蘇德關係“改變”的第一步。


普魯士之魂


你好,《蘇日中立條約》也稱《蘇日互不侵犯條約》,上述多數回答相當不負責,不看也罷。可以說,蘇軍在哈拉哈河戰役(日方稱諾門罕戰役)的勝利為該條約的必要條件。條約的簽訂是蘇聯為了能夠專心迎接即將到來的對德戰爭,避免陷入兩線作戰,也是為了保護其在外蒙的利益,與日方簽訂該中立條約是其現實主義外交的表現。





夢見白樺


因為和日“中立”的時候,是被德國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

等它在英美等國幫助下滅掉德國,恢復一些體力之後就露出猙獰本面目了!


智慧兒童教育


斯現在在咱們這兒還是正面人物,需要謹慎回答。。


流逝898


張古峰以後跟日本籤的也是互不侵犯條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