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條件一般,心裡很焦慮,無心學習,只想著掙錢,該咋辦?

淺相


家庭條件一般你更加要去努力學習,不要想著掙錢,你現在如果出去掙錢一定會很辛苦。現在好好學習,以後出社會有更好的選擇,人都是有一定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

家庭條件一般,心裡焦慮,無心學習,只想著掙錢,該怎麼辦?給你的建議:

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不是出生環境,而是這個人是否有鬥志,有毅力。

你現在需要思考的不是家庭條件的問題,既然改變不了家庭條件,你就要改變自己,把你的心思花在學習上,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自己的學習。窮人一開始他們就是窮著過,但是他們有毅力,雖然改變不了的事實,窮就窮過,但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敢於去嘗試並從中學習他人的經驗來學習,最後過上了富人的生活狀態。這也是說明了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不是出生環境,是自己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人生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心一意的讀書,不要焦慮著家庭條件的問題,用功讀書,學好本領才能改變現狀。

二、你的焦慮原因在於家庭條件問題,讀的學校也普通,讓你感到無心學習。

家庭條件不會影響你的學習上的問題,讀的學校普通照樣能夠學好知識,你無須去跟別人比較。有些人讀的學校是貴族的,家庭條件很優越,在學習壓根就沒有好好學習,是去混日子過的,最終出社會一點成就都沒有,活著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而有些人從小父母教得好的,懂吃苦,家庭條件一般般,就讀的學校也很普通,他們心裡想著:趁現在讀書的時候抓緊時間用功讀書才會有更好的出路。你現在要改變你的思想:就讀的學校普通,只要專心的讀書,照樣能夠成才,家庭條件問題這不是你該想的。

你要想的問題就是汲取更多的知識,學習更多,以後你出社會你會有更好的選擇。

三、你想著掙錢,可是你是否想過出去掙錢了會有比你讀完書再出去會更好呢?

做事不要衝動,三思而後行,你現在如果想著出去掙錢這個選擇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影響?出去了想要再回來讀書就難了,你要記住不要在後悔的時候選擇再去努力讀書。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學習是痛苦的,但是不學習是長久的痛苦。人的一生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出社會掙錢的人他們會想著當初如果在學習好好讀書就不會導致自己現在那麼辛苦。因此,在讀書的階段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最後等你讀完書畢業了出社會找工作了你肯定會感想曾經努力學習的你,不用做那些苦力工,使你有好的選擇。

四、你需要和家裡人多溝通,然後調節好生活的方式,平常生活裡可以寫寫日記或者運動。

不一個人在胡思亂想,可以和家裡人溝通,把你的心裡話說出來讓他們知道,就像這次你想著出去掙錢這一問題,看看父母們怎麼說:估計大多數父母都不希望子女沒讀完書就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出外面掙錢,說出來心裡會開闊好多。事後你可以寫寫日記來告誡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用這些激勵人心的話來勉勵自己。平常生活中,學習和生活分開,學習的時候就聚精會神,放鬆的時候就不要想著學習上的事,然後做些運動,讓內心平和下來。保持積極樂觀向上進取的心態面對一切。心態好了,一切就好了。

結語:想要改變家庭條件就要用功去學習,不要感到焦慮,你出現這種焦慮的心理最好方法就是現在開始不該想的不要去想,抓緊寶貴的時間專心致志的學習好。以後賺錢的機會會更多!


舒你心懷


想上戰場的精神值得表揚

但此刻的學習不能丟

和你當兵每天練刺殺射擊一樣

此刻你學的知識

今後從業都用得到

古人曰:

書到用時方恨少

一步一步來

任何高樓大廈都不難跨越打地基的階段

否則即便拔地而起

也會轟然倒地!


軒轅凌霄


作為一名學業及職業生涯規劃師,接到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法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來梳理一下這裡的描述,再看看有什麼思考的邏輯框架可以幫到你。


基本情況

  • “想要考研但是又無心學習”──有把考研作為目標,但是卻一直無法投入,陷入了拖延。

  • “所就讀的學校很普通”──一些大型企業更親睞名校畢業生;如果是自己學校沒有比較好的碩士點的話,考研就會需要是跨校了,難度也會增加。這樣看來,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讀研,難度都比名校生要更困難。感覺自己在這個點上有些資源的劣勢。

  • “想繼續學習深造,又想盡早出社會為家人減輕負擔”──面臨了選擇A還是B的困境,A(繼續學習深造)還是B(儘早出社會),選擇哪個更適合自己?


  • “內心很糾結”──“魚與熊掌”都想兼得,既想要深造、有想要賺錢,卻覺得很難兼顧。

  • “心理焦慮”── 如果是考研,現在就無心學習,能考上嗎?如果是出去工作,又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呢?對未來的信心在哪裡。

  • “又有點迷茫”── 考研了之後發展會怎樣?外面有哪些工作是適合自己的?不瞭解社會的實際情況。


A和B,怎麼做選擇

這麼看來,簡簡單單的一個描述,其實裡面暗含交織了很多需要解開的結。表面上看來是個選擇的問題, 那我們順著選擇的思路來看。那麼,事實上在在能做決策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內和對外的探索。基於一個相對清晰的框架和認知來分析、判斷。

  • 比如,從深造的角度來看。自己學的是什麼專業,學得如何?往屆考研的師兄師姐成功率如何?他們通常都去向了哪些學校?自己如果要考研,學習上最大的難點在哪裡?自己目標方向的研究生畢業之後找工作的優勢體現在哪裡?

  • 再從求職的角度來看。自己大學期間有沒有累積什麼社會活動或者實習的經歷,累積了哪些技能?本校本專業畢業生一般都去到了什麼工作單位?自己如果畢業立即工作,最有可能的機會是什麼樣的?如果去求職,能力上和崗位要求還有什麼差距?

有了這些信息才有了比較的基礎,才好進一步分析到底是深造更有長遠競爭力,還是求職更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迷茫才是根源

說到這裡,其實你這裡描述的是個“偽選擇題”。因為,很現實地說,只有當你同時拿到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和工作offer的時候,才是真正有權做選擇的情形。所以,我的建議是,先解決“迷茫”的問題。所謂迷茫的來源,可能是不知道社會上有什麼機會,讀研了會怎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那麼,先花一點時間,好好問問周圍的人一些客觀的情況,再理性地做一個評估,豈不是更好?

畢竟,這裡的選擇也不一定是非此即彼啊。比如,找了工作一樣可以讀在職研究生,考上了研究生也一樣可以找實習機會掙錢。


如果還糾結,那麼問問自己,如果去工作了,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如果選擇去讀研了,最糟糕的情況又是什麼?看看哪個情況你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答案自然就出來了。當然,也不妨諮詢一下專業的生涯規劃師。


這裡,沒有並拆解你與考研這個目標相關的拖延、缺乏動力的問題。因為,我相信,當你理出了以上提出的那些問題,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內驅動力的建立也就變得更加自然了。祝你成功!

更多疑問,歡迎@安娜談生涯,關注瞭解更多職業生涯與個人成長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