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綠色的

都知道中國古人喝的酒以黃酒為主,後期蒸餾技術發展起來又出現了白酒。後來隨著時間的推進,白酒、啤酒和紅酒成為了中國當代社會的主流酒類。而眾所周知的是,白酒一般來說是無色透明的、黃酒呈棕黃色、紅酒常見顏色是紅色。當然,還有其他小眾酒水也有很多其他的顏色。但是,站在中國歷史的角度來說,我們主要應該看的是黃酒和白酒,畢竟這才是我們文化中一直流傳引用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古人往往習慣將酒形容為綠色,比如常見成語“燈紅酒綠”。燈紅尚可以理解,畢竟紅燭搖曳也是常見的生活場景,可是“酒綠”又是怎麼回事呢?綠色的酒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不多見的,怎麼古人卻說酒是綠色的呢?

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綠色的

並且無獨有偶的是,“燈紅酒綠”這種說法也並不是孤例,把酒形容為綠色在古代詩文中也是信手拈來。比如杜甫的《獨酌成詩》中有這樣一句“燈花何太喜,綠酒正相親”。再往前還有晉朝陶淵明的詩中也有“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的說法,往後還有宋代詞人晏殊“勸君綠酒金盃,莫嫌絲管聲催”。可以知道的是,最起碼在晉朝、唐朝和宋朝都是有“綠酒”這樣的說法的。那麼綠酒究竟是什麼酒呢?為何在今天又不被人常提起呢?難道是古人特有的美酒已經失傳了?其實,答案依然在詩裡!在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有這樣的白描——“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此詩中雖然沒有直接說“綠酒”,但是卻提到了“綠蟻”二字。那位要問了,綠酒還沒說明白怎麼又冒出個綠蟻來?您稍等莫慌,答案其實已經揭曉了。

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綠色的

關於所謂的“綠蟻”其實指的也不是昆蟲螞蟻,而是古人釀酒後一種特有的現象,這也正是“綠酒”形成的原因。

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綠色的

古人釀酒,由於技術所限沒有榨煮的過程,所以導致品質較為粗糙。在簡單的釀製之後,酒熟後就可以直接飲用。並且由於過濾的不徹底,導致釀製過程中產生的碎渣、碎米等漂浮在酒的表面上,也就是所謂的濁酒。而經過一小段時間的繼續發酵過後,漂浮在表面上的殘渣就會漸漸的轉變為綠色,而形狀也有點像螞蟻,所以對其往往稱為“綠蟻”。而綠蟻或者綠酒也往往用來形容美酒或者剛剛釀製好的佳釀。也就是說,由於古代人制造工藝有限,所製造的酒有著這樣天然的“瑕疵”,但是也因此為酒增添了很多意味和文化氣息。同樣由於古人制酒工藝的落後,在蒸餾技術出現之前,古人制酒的酒精濃度是不高的,所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才成為可能,如果古代人在今天這樣喝酒怕是武松也撐不住幾杯啊。

你不知道的歷史冷知識:古人喝的酒竟然是綠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