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平菇種植開放性接種,消毒滅菌和防汙染技巧,你做到了嗎?

大棚平菇種植,鑑於棚區條件的限制,不能進行接種室和接種箱接種,只能開放性進行。為最大限度創造無菌空間,提高接種的安全性,降低染菌幾率,預防雜菌和害蟲的侵害,更要加倍的進行接種空間的消毒滅菌殺蟲,採取多種措施,做好整個空間的御菌殺蟲防護。

大棚平菇種植開放性接種,消毒滅菌和防汙染技巧,你做到了嗎?

一,消毒滅菌殺蟲技巧。

開放性接種的消毒和滅菌,包括接種空間和周邊的消毒滅菌殺蟲,也包括接種工具、接種人員著裝滅菌和菌種使用前的包裝滅菌。

【1】接種空間滅菌殺蟲。

大棚種植平菇,多選擇在養菌出菇的大棚內進行接種,滅菌要分三個步驟進行。

⑴大棚周邊和內部滅菌殺蟲。

大棚周邊,可設定在距離大棚10米以內,包括棚頂外部空間。滅菌殺蟲採用噴灑百菌清或綠黴淨加菊酯類殺蟲劑等藥物,用農用噴霧器進行噴灑。噴灑位置在大棚內外牆壁和地面、棚膜內外,及整個場地空間。

噴灑滅菌殺蟲藥物一小時,空間藥物落地或飛散後,進入下一步驟。

⑵運放菌袋

進行接種前,要把滅菌不久、燜鍋剛剛完畢(菌包溫度在60~70℃)、處於高溫狀態的菌袋,運進做為接種場地的大棚內,讓菌包在大棚內散熱,提高棚內溫度,讓大棚內處於溫度較高的狀態,這樣利於雜菌和害蟲活躍,隱藏潛伏在牆壁夾縫、土層之內的雜菌和害蟲出外活動,它們充分的暴露在空間內,滅菌殺蟲藥物更容易直接觸殺,增強滅菌效果。這個技巧很是有效,經過多次試驗後的大棚內菌落檢測,大棚內空間雜菌數量,菌袋放入後比菌袋放入前,高出20%以上。

⑶燻蒸滅菌殺蟲。

菌袋放置完畢,要立即進入再一次的滅菌殺蟲過程。這次滅菌殺蟲要採用燻蒸方式進行 。燻蒸藥物可使用硫磺菇蟲淨氣霧劑。方法是把硫磺或菇蟲淨氣霧劑分散在棚內,逐個點燃後,人員立即撤離,封閉出口。點燃硫磺或氣霧劑前應確認點燃順序,要利於人員撤離,操作時,要做好作業人員防護,注意人員安全。

24小時後,打開大棚通風口,散盡殘煙,確認安全後,即可進行接種作業。

大棚平菇種植開放性接種,消毒滅菌和防汙染技巧,你做到了嗎?

【2】接種工具、作業人員著裝滅菌。

大棚平菇種植的開放性接種,有著其特殊性。地點、空間、設施均受限制,接種工具、人員著裝滅菌具有著一定的侷限性。所以,一般情況下,接種工具的滅菌只能採用75%酒精浸泡的方式進行。但這裡也存在著技巧,可以把使用的所有接種工具(盆,勺等)在燻蒸滅菌前,先放在使用位置,讓它們同菌袋一起接受燻蒸滅菌。這樣,接種時,接種人員進棚就可直接使用。

對於作業人員的著裝的滅菌,可採用紫外線照射的方法進行,為使著裝在接種前不在空間中暴露,可在大棚入口用塑料布圍建簡易塑料棚,內接紫外線燈,對衣物進行消毒滅菌,塑料棚做為簡易更衣室和大棚入口相通。接種前,作業人員在塑料棚內做好手部消毒,更換著裝,進入接種空間。

【3】菌種包裝消毒滅菌。

菌種的包裝為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在帶入大棚內之前,要在圍建的塑料棚內用75%酒精或綠黴淨等藥劑,進行全面擦拭之後,再進入接種的大棚內。使用前,同樣方法擦拭後,再打開外包裝,放進經消毒滅菌的盆等器皿中,進行使用。外包裝要集中放置,接種完畢時帶出接種棚,在接種棚內不能隨意丟棄。

大棚平菇種植開放性接種,消毒滅菌和防汙染技巧,你做到了嗎?

二,防汙染技巧。

在接種過程中,防汙染是重中之重,必須做好接種中的每一個操作。

【1】地面預溼。

種植平菇的大棚,主要建在耕地之上,地面多為土壤,為不破壞土地,均不施行硬化。在滅菌前,就要對地面進行噴水預溼,抑制灰塵揚起。在接種過程中,儘量避免人員走動,以免揚塵發生菌袋感染。

【2】接種工具的使用。

接種工具,是接種中的必備。接種操作過程中工具掉落經常發生,但掉落的工具不能拾起再次使用,工具有限怎麼辦,就要採用以下方法。

⑴多準備備用工具。

在燻蒸滅菌前,就要多準備備用工具,並把它們放入大棚中,接受消毒滅菌,在工具掉落時,進行替換。

⑵接種棚內放置酒精瓶。

在接種棚內放置一個或幾個玻璃(塑料)瓶,瓶的大小以放得下接種工具為宜,瓶內灌裝75%酒精。工具掉落後,把掉落的工具放進瓶中,用酒精浸泡。再次掉落時,拿出浸泡的工具擦乾使用,再放進掉落的工具。循環往復,即可解決工具掉落問題。

大棚平菇種植開放性接種,消毒滅菌和防汙染技巧,你做到了嗎?

【3】準備專用菌種開袋專用刀具

這個刀具為塑料袋做為包裝的菌種使用,用來割破菌種包裝,取出菌種,作業人員人手一把。使用時,每次菌種包裝後,立即放入75%酒精中浸泡,不能不經消毒交換使用。

【4】使用出菇端卡環套裝,對菌袋進行封裝。

接種完畢,要儘量快速封閉菌袋,儘可能縮短菌種空間暴露時間,使用卡環套裝,先安裝卡環,再扣套蓋,可迅速完成菌袋封閉。比套卡環、覆報紙、皮筋捆紮要節省1倍的時間,事倍功半,達到防汙染效果,還提高了勞動效率。

【5】邊接種,邊碼垛。

大棚種植平菇,棚內接種完畢,就地對菌袋碼垛養菌。所以,培養料袋運入接種大棚時,就應該放好位置。位置應確定在大棚或前端,或後端一字排開。接種時從一端開始,接種、封菌袋、碼垛,交替進行,一氣呵成。可減少菌袋挪動次數,避免因挪動菌包使卡環扣蓋鬆動,增加染菌風險。同時也比菌包全部接完種、再進行碼垛速度快、效率高,省工省時,降低成本。

大棚平菇種植開放性接種,消毒滅菌和防汙染技巧,你做到了嗎?

大棚種植平菇的開放性接種,在種植中,因棚區建築和設備等條件的限制,運用的很普遍。就是因為這開放性,更要加倍做好各個環節和步驟的消毒滅菌及殺蟲作業,做好預防雜菌汙染和害蟲的侵害的技術操作,盡最大可能的保護菌種和接種後的菌袋,為種植成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

我是初始農人,食用菌種植者。個人經驗分享,不妥之處,請指正。歡迎關注、轉發、點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