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長成了“球形菇”,怎麼了?20年種植經驗菇農,答疑解惑

去年的中秋節剛過,老王就打來電話,說他的平菇都長成了細柄圓蓋,還挺高的形狀,要我趕緊的去一下。我放下手裡的活計,驅車前往。

走進老王的菇棚,著實我也嚇了一跳,碼的整整齊齊的菌垛上,滿是就要成熟的平菇。只是平菇的菇蓋沒有平展,又圓又小長在那,被細長的菇柄支撐著,就如正在吹響的嗩吶,隨著開門進來的微風,微微的搖擺、晃動。毋庸置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球形菇”,也就是畸形菇。

平菇長成了“球形菇”,怎麼了?20年種植經驗菇農,答疑解惑


正常情況下,造成平菇生長畸形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組成平菇生長環境的培養料、空間溫度、溼度、光照、空間氧氣含量調節的不好,不適宜平菇生長。二是菌種老化退化。三是病毒感染。

老王也是位老菇農了,種植平菇最少也在5年以上,我倆就是通過種菇交流中,結成的朋友。所以對於平菇種植中,棚內溫度、溼度、光照、通風調節和控制,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環境因素對平菇“球形菇”的形成具有著決定性作用,環境因素的變化不合理,就能引起平菇生長的畸形,極容易形成“球形姑”。

平菇長成了“球形菇”,怎麼了?20年種植經驗菇農,答疑解惑


一,空間溫度。

平菇生長有著它最適宜的溫度,也有可以生長的範圍,老王種植的是平菇的中低溫品種,這個品種可在8~24℃下生長,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2℃。它的生長對溫度有個極值的要求,在低於5℃環境中,停止生長,所以不能長成畸形菇。對溫度的最高極值要求是不能超過30℃,超過30℃,它生長速度極快,但菇柄長,菇蓋小,如果溼度再較低,嬌小的菌蓋生長的就很薄,邊緣會失水、乾裂,還會內翻或外翻,翻卷的均勻,就形成“球形菇”,翻卷的不均勻,就形成其他形狀的畸形菇。

二,溼度。

這個溼度包括培養料溼度,也就是培養料的含水量。也包括空間相對溼度。

培養料的含水量最適宜的範圍是60~65%,當培養料的含水量在45~55%之間時,平菇菌絲體在較為缺水的培養料中生長,吸收水分就不足,對平菇子實體的水分供應就不足,子實體就顯得乾癟,同時菌絲體吸收的營養,因缺水運輸的量也充足,子實體所接受的營養,也不充分,處於缺少營養狀態。這種狀態下,是能夠生長,但會因營養不良,生長的不健康,蓋薄柄細,乾癟瘦弱,形成畸形,但不能形成“球形菇”。培養料含水量低於45%或高於70%,菌絲體幾乎不能生長,子實體不能形成,即使形成也不能生長。

平菇中低溫品種的子實體生長期,最適宜的空間相對溼度在85~95%之間,低於85%,儘管不利於子實體生長,但不能形成畸形菇。高於95%或長時間處於95%的狀態,菌包很容易感染雜菌,菇蓋之上有時會出現芝麻粒狀的小菇蕾,疙疙瘩瘩,外觀很是難看,也就是生長成了畸形菇。

平菇長成了“球形菇”,怎麼了?20年種植經驗菇農,答疑解惑


三,光照。

平菇的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照,可在黑暗中生長。平菇的子實體必須要有一定的散著光照射,才能生長。光照太強,特別是直射光光照太強,其會抑制和損害菌包內菌絲體的正常生長,菌絲體受到抑制和損害,一是生長的緩慢,不粗壯,一是因忍受不了光照,萎縮、消退或死亡。受抑制、萎縮過程中,還能或多或少的供給子實體少許營養,但子實體表現狀態和上述不健康生長,幾乎一樣生長成畸形菇。如果菌絲體死亡,子實體也會慢慢的枯萎、死亡。

如果子實體生長期,環境中光照太弱或沒有光線,子實體沒有適合的光線刺激、誘導,子實體就會生長成長柄,或扭曲柄,或彎曲柄,菌蓋要不肉薄碩大如傘,要不就整個菇蓋長成一坨,也以畸形的狀態生長。

四,氧氣含量

平菇是好氣型真菌,不論是什麼樣的品種,子實體呼吸都需要充足的氧氣。它的生長空間內,如果氧氣含量不足,呼吸就會不暢,就和哮喘病人一樣,最後生長成佝僂像,也就是長成了畸形。

這些因環境因素而長成的畸形菇,只要調節各環境因素,把他們調節到適宜平菇子實體的狀態,隨著環境的一步步變得優越,平菇的生長也就慢慢變得正常,畸形菇現象就能漸漸消失。

關於環境的調節和控制狀況,老王自己心裡有數,但因“球形菇”面積過大,老王和我還是仔細查看了種植日誌,把種植期的所有狀況從頭到尾瞭解了一遍。事實是,環境調控沒有任何差錯。這樣的情況下,原因只有菌種造成或病毒感染兩個因素 。

平菇長成了“球形菇”,怎麼了?20年種植經驗菇農,答疑解惑


但是,菌種的製作,從母種到原種,再到栽培種,都是老王親手操作,母種菌株親自選取,新鮮,保存妥當。原種製作規範,栽培種操作沒有問題,所以原因最後歸結到病毒感染。

【1】病毒感染的簡介。

所謂的病毒感染,是平菇的一種生理性病害,病害由球型病毒引起,這種病毒在有些球形體食用菌中存在。鑑於老張這次種植的平菇發病的普遍性、子實體病害在幾萬袋菌包上同時發生的一致性,初步判斷就是球形病毒引起。這種病毒在子實體細胞內自行復制,目前沒有治療辦法。

【2】病毒進入種植的渠道。

這種病毒進入平菇種植過程有兩個渠道,一是菌種中帶有病毒,二是害蟲攜帶病毒進入種植空間,通過啃食菌絲體和子實體,致使病毒進入菌絲體或子實體中。

【3】病毒的預防。

球形病毒的預防,要從菌種挑選做起,無論是購買幾級菌種一定要去有資質(食用菌生產許可證、菌種經營許可證)、有技術設備實力、有經濟實力、有信譽的正規企業。這樣的企業生產的菌種質量才有保證。

種植中一定要做好蟲害的預防。做好門窗、通風口等與外界相通的防護網安放,防止害蟲飛入或爬入,種植場所內要安放粘蟲板、滅蟲燈。空間定期噴灑殺蟲藥劑,但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

調控好種植環境的各因素,讓平菇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在適宜環境中,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和抗逆能力。

最後老王,又堅持兩月之餘,在出菇狀況仍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終止了這次種植。後來,老王電話中告訴我,他把新鮮平菇送至微生物研究所檢驗,真的在子實體中發現有球形病毒存在,我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病毒來源就是老王隨意選取的菌株。

平菇長成了“球形菇”,怎麼了?20年種植經驗菇農,答疑解惑


這個真實的事例告訴我們,平菇的種植,每一步驟、每一環節都要堅持做到好上更好,不要輕視任何一個微小的種植點,更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技術,要重實際、重科學。為自己的種植負責,就是為自己的經濟利益負責。否則可能給自己帶來大的經濟損失。

我是初始農人,食用菌種植者。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歡迎關注、轉發、點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