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發菌期要怎麼管理?導致幼菇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

平菇播種後至出菇前這段時期成為發菌期,這階段管理技術好壞,關係到平菇菌絲體能否在培養料中造成生長法,能否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時期。那麼對於平菇發菌期該怎麼管理呢?在平菇生產中,因為栽培環境和培養料的不適,以及管理不當或災害性天氣的影響,菇床上經常發生小菇萎縮、變黃,最後收尾的現象,有時還會造成幼菇成批死亡,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那麼平菇幼菇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平菇發菌期要怎麼管理?導致幼菇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

平菇發菌期的管理技術

1、嚴格控光

在發菌期儘量避免光照,尤其是不允許強光照射,目前很多的栽培戶對於這項處於無所謂的態度,這樣既不科學,而且對平菇發菌極為不利的。平菇在發菌期接受長時間的光照刺激,可使得菌袋一旦完成發菌就會現蕾,根本無法開展出菇時間。正確的做法時在播種後立即進行避光,除了進入觀察和翻袋等操作時,其餘時間不得有光照進入菇棚。

2、溫度溼度調控

菌絲體適宜溫度為25度,如果在低溫季節發菌,那麼可以採用火爐升溫,條件較差是,可以在棚內上方吊一次黑色塑料膜或遮陽網,天氣晴朗時將草簾揭除,使得棚內溫度升高。但是又不能形成陽光直射菌袋,有條件的可以按照水溫空調,一年四季都可以發揮作用。空氣溼度對發菌影響較大,需要小心對待,如春季方淑君,氣候乾燥,應當給予期增溼,一般可以調至70%作用,在夏季長時間下雨,溼度較大,這時就需要降溼採收,保證發菌正常進行。

平菇發菌期要怎麼管理?導致幼菇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

3、合理通風

菌絲生長期間需要少量的氧氣,些許通風即可滿足它的需求,但是要注意菇棚內外的溫度交換,溫差過大時,應該考慮合適的通風時間。比如夏季發菌是,應該儘量選擇在晚間通風,低溫季節應該選擇在中午進行通風,儘量避免高溫和低溫階段。

4、預防病蟲害

在平菇整個發菌期,每隔5天左右既要噴灑一次病去無蹤或賽百09溶液,這時為了防止雜菌病害發生,一旦發現汙染菌袋,及時移出拱棚單獨產量,尤其是在春季,要經常噴施菊酯類物質驅殺害蟲。

平菇發菌期要怎麼管理?導致幼菇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

平菇幼菇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1、溫度過高

平菇在原基形成後,如果遇持續30度以上的高溫,它的菌蓋就會逐漸枯萎,最終造成幼菇大批量的死亡,嚴重影響到產量。對於這種情況,要合理掌控菇棚的溫度,在出菇期溫度過高時,可以採取井水噴灑的方式來降低菇棚溫度,如果是室外栽培的話,可以用厚草簾或稻草覆蓋菇棚遮陽,避免陽光照射,同時要注意勤通風換氣,儘可能將菇棚內的溫度降下去。

2、缺乏水分

在平菇的幼蕾形成後,如果菇室或菇棚內的相對空氣溼度低於80%,那麼幼菇就會因為缺水而枯萎死亡,這是因為平菇在出菇期對於空氣溼度要求較高。所以應該在現蕾後每天在菇棚內噴水4-5次,以做好空氣溼度保持在90%左右,這樣幼菇才能施展發育良好。但是在噴水也要注意,儘可能的做到少、勻、細,如果噴水量較大,也會導致幼菇腐爛死亡,所以一定要注意。

平菇發菌期要怎麼管理?導致幼菇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

3、噴水過量

平菇在子實體膨大時期,這時也是需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的,如果噴水量過多的話,會導致子實體快速膨脹,極易發生水腫,最終變黃潰爛,極易感染病菌而死亡。所以在菇棚或菇房內噴水時,要將水均勻的噴灑在地面和四周的牆壁上,不能直接噴灑到子實體上,同時也要掌握正確的噴水量,不宜噴灑得過多。

4、通風不良

除了溫度和溼度外,通風也是影響幼菇生長髮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5%時,幼菇極易形成拳頭或柄粗蓋小的大腳菇。所以在平常時要注意通風換氣,確保室內空氣清新,尤其是在高溫季節要尤為注意,以免形成大量的畸形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