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話年糕之一:年糕叫成粘糕對嗎?黃年糕和白年糕哪個是正宗?

糖一包、果一包,吃完了餅兒還有糕。古時交通不便,女兒嫁出去很少省親,年初二省親,外婆見了小外孫恨不得把心肝肺掏出來拍點蒜拌拌給孩子吃,各種好吃的恨不得把小孩子口袋塞滿,這才有了《搖到外婆橋》這首童謠。童謠裡這個糕,就是年糕。

年糕的由來


過年話年糕之一:年糕叫成粘糕對嗎?黃年糕和白年糕哪個是正宗?

那到底叫年糕還是粘糕呢?寫成哪個,都不算錯別字,但要論出處,漢代揚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從那個時候,年糕就叫粘糕了。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公元六世紀的食譜 《食次》就有關於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了。把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諮,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早在遼代,北京在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到明、清的時候,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吃,而且有了南北風味的區別。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濃重的歷史氣息。

全國各地有很多種粘糕,有的用黃米,有的用糯米,有的放大棗紅豆核桃仁,有的就光禿禿白板子,放在一起不咬一口都想不到這都能歸於粘糕門下,為啥咬一口就知道了呢?因為各種糕的共同特點就是粘,也因為是粘的,做成糕,才叫粘糕。年糕、年糕年年升高,為了討個口彩,人們才把粘糕作為了節日食品的必備嘉賓,又被叫做年糕了。

黃米年糕和糯米年糕,哪個是正宗呢?


過年話年糕之一:年糕叫成粘糕對嗎?黃年糕和白年糕哪個是正宗?

老北邊的東北有打糕、華北西北有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餈粑餌塊,到底哪兒的年糕是華夏年糕的正宗呢?

黃米年糕為中華老字號,最為正宗

古代有些地區,人們天天過年,天天吃粘糕,為啥呢?因為他們只能吃粘糕。“五穀裡麻、黍、稷、麥、菽”,裡的“黍”就是黃米,黃米是我國古代黃河流域,最好種活的莊稼,為啥好種活呢?因為這東西抗旱、耐貧瘠,有塊地方撒點種子就能活。甘陝華北的很多地區,別的種不了,只能種點這個為生,糯黃米蒸飯,自然而然蒸出來的就是黃米粘糕了。

周後期文明的腳步走到長江流域,而後水田發達,稻米代替麻進入“五穀”行列,才有了另一種“五穀”的說法“稻、黍、稷、麥、菽”。從這兒也看出,為什麼平時人們說 “吃穿、吃穿”而不說“穿吃”,因為吃對於老百姓,一直比穿重要,有了稻米,就把麻開除“五穀”行列了。

既然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所以說到年糕,就非黃米年糕莫屬了。先人開疆闢土後也根據各地物產因地制宜塑造了不同的年糕特色。

各地的特色年糕


過年話年糕之一:年糕叫成粘糕對嗎?黃年糕和白年糕哪個是正宗?

黃米年糕,其實在吃口上,是相對比較簡單的,一般來說只有甜口一種,做法也簡單,很多人一輩子吃不膩。純黃米糕,蒸了蘸白糖吃,多放點大棗,不蘸白糖,也香甜多放小豆,用油煎制,再撒白糖,小孩子放學、女人逛街時候的最愛。

河北張家口蔚縣的黃糕,鹹口,配滷子吃,不嚼,吞下去,不好消化,扛時候,所謂:三十里的面來四十里糕。

江浙水磨年糕,甜食可,鹹亦可。最常見做法就是年糕燒鴨或年糕炒青菜。時間寬裕的時候,走個紅燒老鴨,收汁的時候扔進去水磨年糕片,鴨子汁浸透年糕片,咬一口鴨子濃油赤醬,撿一片年糕豐碩軟糯,再押下一口溫黃酒,肥膩之感一掃而光,只覺得唇齒留香渾身舒暢。沒時間的時候,開水燙軟水磨年糕片,洗幾顆上海青掰下葉子,蔥花熗鍋炒個雞蛋,年糕片扔鍋裡,熱透了上海青再進去,撒鹽出鍋,一道快手家常菜就搞定了。


過年話年糕之一:年糕叫成粘糕對嗎?黃年糕和白年糕哪個是正宗?

閩越蘿蔔糕,也叫“菜頭粿”,米粉漿中加入醃製好的蘿蔔絲,蒸熟了再炸,講究些的還放蝦米臘腸粒,手邊上沒啥東西的就直接蘿蔔絲,炸完了出鍋趁熱咬一口,都是鹹香Q彈。需要指出一點的是,在調製米粉漿的時候,加入王致和的青方攪勻再放蘿蔔絲同炸,而後成品芬芳馥郁,滿口留香,還有南洋留學歸來的美食高手傳授心得,將青方換成南洋馬拉盞,效果更好。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過年吃年糕不僅是一種飲食傳統,也寓意著年年高美好願望,如果您看完本文覺得意猶未盡的話,因為過年說糕精彩還將繼續,敬請期待。

我是甄一味,一位美食領域創作者,各位小夥伴如果和我有一樣的愛好,喜歡中華美食文化,喜歡做美食、嘗美食、寫美食、分享美食經驗和烹調心得歡迎共同探討交流,最後別忘了關注我喲。品天下美食,交真心朋友,我是甄一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