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時近冬日,火鍋又開始出來稱霸飲食界。對於吃貨而言,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當你將一片鮮嫩肥美的肉片放入鍋中涮熟,大快朵頤之時,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火鍋的?

其實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們就已經“咕嚕嚕”的煮起了小火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火鍋是如何一步一步“稱霸”美食界的。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眾人圍坐吃火鍋

商周 出現最早“小火鍋”

火鍋,古人稱為“古董羹”,因為將食材放入湯水中煮沸發出“咕咚”聲而得名。

火鍋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商周時期,當時青銅製造業相當發達,人們製作出一種有盤鼎,是炊具和盛器的結合體,已經有了火鍋的雛形。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西周有盤鼎,造型類似現在吃自助餐時用的小火鍋。鼎下有托盤用於盛放炭火,保持鼎內盛放的食物不至於冰冷。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西周有盤鼎 故宮博物院藏

漢代 “鴛鴦火鍋”開始興起

早在漢代,聰明的古人就發明了鴛鴦鍋和五宮格。

據研究發現,當時已有各式各樣的火鍋,從材質來看,不僅有青銅火鍋,還有鐵火鍋、陶火鍋;從用餐形式而言,除了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鍋”,還出現了可以放不同料湯、煮不同菜品的“鴛鴦鍋”。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東漢 打虎亭漢墓壁畫《宴飲百戲圖》局部

漢代最著名的火鍋達人是江都王劉非。

在他的墓葬中,出土了的一件分格鼎,這件分格鼎,就是古代版的鴛鴦火鍋。鼎內分隔出5格,既方便了飲食習慣不同的食客,又避免食材串味,一鍋頂五鍋。

劉非可謂是一位十足的“吃貨”。分格鼎旁邊還出土了兩套“染器”。所謂染器,就是吃火鍋時放佐料的盤子。吃鴛鴦火鍋,還不忘配蘸料,吃貨無疑。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漢代分格鼎 江都王劉非墓出土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染器 江都王劉非墓出土

唐代 火鍋是設宴必備

火鍋發展到唐代,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飲食,富人設家宴的時候,一般都會準備火鍋。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吃火鍋的情景。風雪飄飛之夜,與朋友約個火鍋,共敘衷腸。

唐朝的火鍋,多是用陶燒成的,叫“暖鍋”。隨著制彩工藝的發展,火鍋器皿也變得越來越美觀,當時還出現了製作精美的唐三彩火鍋,外形和今天的火鍋極為相似。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唐三彩火鍋 重慶火鍋博物館藏

宋代 火鍋走向平民化

宋代,火鍋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在當時的黃河流域一帶,民間有“暖冬”的風俗,每到農曆十月初一,家家都要舉辦“暖爐會”,大家圍著火爐吃肉喝酒,好不熱鬧。

在經濟發達的宋代,人們要吃個火鍋並非難事,汴京開封的酒館裡,冬天就有火鍋供應。而且飲食講究的宋人開發出新的火鍋吃法,肉要薄如蟬翼,美感與美味並存。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宋代士大夫階級崇尚野味,食野兔之風尤盛。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一道兔肉火鍋,名為“撥霞供”。林洪到武夷山去拜訪隱士,在山中逮到一隻野兔,便把兔肉切成薄片涮火鍋吃,再蘸上用酒、醬、椒做成的調味汁,味道鮮美至極。

宋人將“涮”字訣廣泛應用於餐桌之上,不獨兔肉,其他肉片與菜蔬均可一涮而熟,蘸醬食之。此法傳至今天,人們稱之為“涮火鍋”。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宋代瓜瓣獸耳鑄銅火鍋 重慶火鍋博物館藏

元代 涮羊肉火鍋成為主流

元朝時,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

北方草原盛產牛和羊,勇猛的蒙古戰將就用牧場盛產的牛肉、羊肉來涮火鍋。這種"快速料理"是北方遊牧民族征戰的必備美味。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遊牧民族圍坐吃火鍋場景

據說元世祖忽必烈非常愛吃火鍋,北京有名的“涮羊肉”便是他賜名的。

忽必烈當統帥時,有一年冬天,部隊突然要開拔,而他飢腸轆轆,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並加調料、蔥花等物,忽必烈食後讚不絕口。後來,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並賜名為“涮羊肉”。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涮羊肉

明代 火鍋成為宮廷御膳

明代,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各種外來作物和調料也開始傳入中原地區,極大地豐富了火鍋的味道和種類。

這一時期,火鍋不負眾望的被選入皇宮,成為備受皇室喜愛的一道宮廷御膳。現存的明代御膳食譜中,專有一道名為“特味火鍋”。相傳“風羊火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創。

明代吃火鍋已有現代講究的保健養生的概念。宋詡所撰的《竹嶼山房雜部•養生部》提到了“生爨牛”這一美食,將牛肉“視橫理薄切片,用酒、醬、花椒沃片時,投寬猛火湯中速起”,吃法很像今天的涮火鍋。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羊肉火鍋

清代 全民皆愛的冬日佳餚

歷朝歷代中,喜歡且最會吃火鍋的當屬清朝。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更成為了宮廷入冬必備菜餚,清宮御膳食譜上有“野味火鍋”,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清朝幾乎每個皇帝都喜歡吃火鍋,尤其是乾隆,只要天氣轉涼,幾乎每頓必上火鍋。據御膳檔案記載,乾隆曾在一個月內享用了66次火鍋,平均一天超過3頓。

《宮女談往錄》中記錄了宮裡吃火鍋的情形,“從十月十五起,每頓飯添鍋子,有什錦鍋、涮羊肉,東北的習慣愛吃酸菜、血腸、白肉、白片雞、切肚混在一起。我們吃這種鍋子的時候多”,“也有時吃山雞鍋子。反正我們有三個整月吃鍋子”。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電視劇《延禧攻略》劇照 再現了宮裡吃火鍋場景

整整三個月吃火鍋,清朝皇帝可真是火鍋的“鐵粉”啊。乾隆、嘉慶父子除了自己愛吃,還喜歡用火鍋大宴賓客。

據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在乾清宮筵宴宗室,一次辦了530桌火鍋。

到了嘉慶帝就更“壕”了,登基大典上竟舉辦了1550桌火鍋宴,應邀品嚐者多達5000餘人,成為我國曆史上最盛大的火鍋宴。

慈禧太后也很喜歡吃火鍋,尤其喜歡菊花火鍋,還將其列入冬令御膳。

火鍋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貨如何吃火鍋

▲清 銀壽字火鍋 故宮博物院藏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火鍋,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大團圓的中國文化。

隆冬將至,吃火鍋正當時,約三五好友或一家團聚,眾人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暢所欲言,舉箸大啖,何其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