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时近冬日,火锅又开始出来称霸饮食界。对于吃货而言,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两顿!

当你将一片鲜嫩肥美的肉片放入锅中涮熟,大快朵颐之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火锅的?

其实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已经“咕噜噜”的煮起了小火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火锅是如何一步一步“称霸”美食界的。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众人围坐吃火锅

商周 出现最早“小火锅”

火锅,古人称为“古董羹”,因为将食材放入汤水中煮沸发出“咕咚”声而得名。

火锅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当时青铜制造业相当发达,人们制作出一种有盘鼎,是炊具和盛器的结合体,已经有了火锅的雏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西周有盘鼎,造型类似现在吃自助餐时用的小火锅。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保持鼎内盛放的食物不至于冰冷。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西周有盘鼎 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 “鸳鸯火锅”开始兴起

早在汉代,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鸳鸯锅和五宫格。

据研究发现,当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从材质来看,不仅有青铜火锅,还有铁火锅、陶火锅;从用餐形式而言,除了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还出现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煮不同菜品的“鸳鸯锅”。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东汉 打虎亭汉墓壁画《宴饮百戏图》局部

汉代最著名的火锅达人是江都王刘非。

在他的墓葬中,出土了的一件分格鼎,这件分格鼎,就是古代版的鸳鸯火锅。鼎内分隔出5格,既方便了饮食习惯不同的食客,又避免食材串味,一锅顶五锅。

刘非可谓是一位十足的“吃货”。分格鼎旁边还出土了两套“染器”。所谓染器,就是吃火锅时放佐料的盘子。吃鸳鸯火锅,还不忘配蘸料,吃货无疑。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汉代分格鼎 江都王刘非墓出土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染器 江都王刘非墓出土

唐代 火锅是设宴必备

火锅发展到唐代,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饮食,富人设家宴的时候,一般都会准备火锅。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风雪飘飞之夜,与朋友约个火锅,共叙衷肠。

唐朝的火锅,多是用陶烧成的,叫“暖锅”。随着制彩工艺的发展,火锅器皿也变得越来越美观,当时还出现了制作精美的唐三彩火锅,外形和今天的火锅极为相似。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唐三彩火锅 重庆火锅博物馆藏

宋代 火锅走向平民化

宋代,火锅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当时的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有“暖冬”的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家家都要举办“暖炉会”,大家围着火炉吃肉喝酒,好不热闹。

在经济发达的宋代,人们要吃个火锅并非难事,汴京开封的酒馆里,冬天就有火锅供应。而且饮食讲究的宋人开发出新的火锅吃法,肉要薄如蝉翼,美感与美味并存。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宋代士大夫阶级崇尚野味,食野兔之风尤盛。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一道兔肉火锅,名为“拨霞供”。林洪到武夷山去拜访隐士,在山中逮到一只野兔,便把兔肉切成薄片涮火锅吃,再蘸上用酒、酱、椒做成的调味汁,味道鲜美至极。

宋人将“涮”字诀广泛应用于餐桌之上,不独兔肉,其他肉片与菜蔬均可一涮而熟,蘸酱食之。此法传至今天,人们称之为“涮火锅”。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宋代瓜瓣兽耳铸铜火锅 重庆火锅博物馆藏

元代 涮羊肉火锅成为主流

元朝时,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

北方草原盛产牛和羊,勇猛的蒙古战将就用牧场盛产的牛肉、羊肉来涮火锅。这种"快速料理"是北方游牧民族征战的必备美味。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游牧民族围坐吃火锅场景

据说元世祖忽必烈非常爱吃火锅,北京有名的“涮羊肉”便是他赐名的。

忽必烈当统帅时,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赞不绝口。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涮羊肉

明代 火锅成为宫廷御膳

明代,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各种外来作物和调料也开始传入中原地区,极大地丰富了火锅的味道和种类。

这一时期,火锅不负众望的被选入皇宫,成为备受皇室喜爱的一道宫廷御膳。现存的明代御膳食谱中,专有一道名为“特味火锅”。相传“风羊火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

明代吃火锅已有现代讲究的保健养生的概念。宋诩所撰的《竹屿山房杂部•养生部》提到了“生爨牛”这一美食,将牛肉“视横理薄切片,用酒、酱、花椒沃片时,投宽猛火汤中速起”,吃法很像今天的涮火锅。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羊肉火锅

清代 全民皆爱的冬日佳肴

历朝历代中,喜欢且最会吃火锅的当属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更成为了宫廷入冬必备菜肴,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清朝几乎每个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乾隆,只要天气转凉,几乎每顿必上火锅。据御膳档案记载,乾隆曾在一个月内享用了66次火锅,平均一天超过3顿。

《宫女谈往录》中记录了宫里吃火锅的情形,“从十月十五起,每顿饭添锅子,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也有时吃山鸡锅子。反正我们有三个整月吃锅子”。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电视剧《延禧攻略》剧照 再现了宫里吃火锅场景

整整三个月吃火锅,清朝皇帝可真是火锅的“铁粉”啊。乾隆、嘉庆父子除了自己爱吃,还喜欢用火锅大宴宾客。

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一次办了530桌火锅。

到了嘉庆帝就更“壕”了,登基大典上竟举办了1550桌火锅宴,应邀品尝者多达5000余人,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慈禧太后也很喜欢吃火锅,尤其喜欢菊花火锅,还将其列入冬令御膳。

火锅的前世今生,看古代吃货如何吃火锅

▲清 银寿字火锅 故宫博物院藏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火锅,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大团圆的中国文化。

隆冬将至,吃火锅正当时,约三五好友或一家团聚,众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畅所欲言,举箸大啖,何其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