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勞動法合規: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不可繞過的必修課

在國內,很多人認為勞動法無關緊要的,因為,我們的勞動爭議一般要經歷“一裁兩審”,老實說,勞動法看上去是絕對地保護勞動者,但是,細想起來勞動者根本就耗不起。所以,在勞動爭議發生後,企業往往與勞動者打消耗戰。

當企業走向國際時,很多企業或企業家將這種對國內勞動法的認識帶到了國際上。導致很多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忽視了活動法合規的問題。以為按照國內的套路出牌洗牌就可以擺平,但是在國外,勞資關係主體的糾紛往往就不是企業說了算的那麼簡單。

最近,在學習非洲國家勞動法的時候,本人對勞動法保護勞工或勞動者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單從立法技術層面來看,非洲國家的勞動法就遠比國內勞動法的可操作性要強得多,對勞動者的保護也是非常綿密和嚴格。有的國家勞動法規定,工場內須配備勞動官員、醫務官和食品官等等。對勞工的保護力度遠遠高於國內法律的規定。

根據《曹德旺投資美國的教訓:什麼都算到了,就是合規成本沒算》一文介紹,“福耀美國”在合規問題上屢屢碰壁,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大因素:首先是管理者對海外的文化背景、用工環境以及工人的工作習慣不夠了解;其次是管理者對當地的法律法規與監管制度不夠熟悉;最後是公司在運營和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合規意識 。

這些問題給我們走出去的企業和企業家提了一個醒,合規不但需要靜態合規的體制,而且還需要動態合規的體系。另外,是否合規也不僅僅只是僱主與僱員之間的事情,還有眾多工會的參與和壓力,如,企業工會,行業工會以及全國工會。

當中國企業前赴後繼地奔向美國這片投資熱土時,各種未曾預料的麻煩也接踵而至。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正面臨著來自不同文化、制度以及法律合規的挑戰。(《曹德旺投資美國的教訓:什麼都算到了,就是合規成本沒算》)處理不好,面臨巨大的風險。輕則勞動法律風險不斷,重則有滅頂之災。

黃星永: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執業律師,湖南同湘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非法律實務團隊負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