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詩的吃貨,是幸福的吃貨丨長安食跡·唐食記

人們常說“盛唐氣度”,氣度者,氣象風度。如果將唐朝形容成人,那麼唐朝就像從魏晉六朝脂粉堆裡走出來的一位腰懸龍泉,劍眉星目倜儻遊俠兒。著胡服,跨大馬,飲好酒,歌豪情,既能揮劍斬不平,又能飲酒吐錦繡。

正如余光中筆下的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會寫詩的吃貨,是幸福的吃貨丨長安食跡·唐食記


李唐馬上得天下,比風流的魏晉更多了一股子豪爽。唐初軍事強盛,太宗皇帝天可汗的名號撐起了整個唐朝的自信,穩定高效、簡明有力的政治制度和風骨的開化,造就了唐朝精神領域的自由蓬勃。

孟浩然不做官也能得風雅之名,王維靠詩畫與琴也能得貴族青眼,李白從中亞到長安也能有名。岑參、高適、王昌齡們也不以出塞從軍為恥。

所以,才有了冠絕天下的唐詩:王國維說過,唐人寫詩好在不會存著“我要寫詩”這樣的念頭。唐詩在那個時代更多地作為友人酬答之物,重抒情解懷,不刻意追求駢散,也不斤斤計較辭藻,舒胸臆,表衷情,就像唐朝本身一樣,不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落落大方。

會寫詩的吃貨,是幸福的吃貨丨長安食跡·唐食記


唐詩隨性的風格,使得許多吃貨詩人吃飽喝足之後免不了賦詩一首,有點像今天各種美食朋友圈打卡。

不得不承認,唐朝的詩人真的是一個幸福的職業,寫詩寫出名兒了,到哪兒都有人請客吃飯。

比如杜甫這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雖然一生顛沛流離,山南水北的到過不少地方,但每到一處都有人慕名請他吃飯,老杜也樂得享受,甭管好壞,吃完都得寫首詩紀念一下。杜甫在《麗人行》中描寫了他見過的最高規格宴席“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玉鍋裡盛著肥嫩的駝峰肉,水晶盤裡裝著鮮香細白的魚,便見唐代宴會的奢侈了。但是下面筆鋒一轉“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人家貴族見慣了這個場面,根本沒興趣下筷子。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杜甫此時內心應該是絕望的。

會寫詩的吃貨,是幸福的吃貨丨長安食跡·唐食記


除此之外,還有喜歡吃竹筍的隱形土豪李商隱:“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每年新上的頭一波最嫩最貴的竹筍,李商隱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還有DIY狂魔白居易:“胡麻餅樣學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爐”,從京城生意最好的那家胡餅店裡偷師來的手藝,做好了送給友人。

至於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李白,倒是不怎麼在嘴上抓撓,只愛喝酒:送別要喝(《金陵酒肆留別》),難過要喝(《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思考的時候要喝(《把酒問月》),心情好更要喝(《將進酒》)……

會寫詩的吃貨,是幸福的吃貨丨長安食跡·唐食記

一本全唐詩,翻開仔細一看,字裡行間都是“吃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