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眼中的中國(走進廣東)----粵菜

開懷飽餐----廣東美食確實是最誘人的享受之一。中國各大菜系中,粵菜顯得格外突出。其烹飪技術之精妙,菜式美點之紛繁多樣,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以及飲食環境、氣氛之優雅和服務之細緻周到等等,都可謂首屈一指。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風味組成,以廣州風味為代表,具有獨特的南國風味。在今日中華大地,從京城到邊疆,從沿海到關外,一股“粵菜風”正風靡全國,甚至衝擊著其它菜系原先佔據的市場。

吃貨眼中的中國(走進廣東)----粵菜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 味, 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烹飪技術之精妙,菜式美點之紛繁多樣,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都可謂首屈一指。在今日中華大地,從京城到邊疆,從沿海到關外,一股“粵菜風”正風靡全國,甚至衝擊著其它菜系原先佔據的市場。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風味組成。

與潮菜、粵菜比較,客家菜偏重“肥、鹹、熟”,這與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首先因為他們耕山住山,勞動強度大而葷食少,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飢;其次,客家人因長期糧食不足,即使比較富裕的大戶一天至少要吃一餐粥,多數人家長年累月頓頓稀飯,而且水多米少,煲成的粥“吹去一層浪,喝來一條巷”,菜鹹既適合送粥,又增加體內鹽份;再次,山區草木多,養成了客家人不惜柴木的習慣,且他們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

特色

一、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是東江菜餚傳統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點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濃。

鹽焗雞是中國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調技藝,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起初,客家人將宰淨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醃製、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客家鹹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醃製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製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鹽焗法成為客家菜的特色烹調法,製作出獨具風味特色的“鹽焗系列食品”,如鹽焗鳳(鴨)爪、鹽焗狗肉(腳)、鹽焗豬肚、鹽焗水魚等

吃貨眼中的中國(走進廣東)----粵菜

食材準備

重1500克左右的肥嫩項雞1只(毛黃、嘴黃、腳黃、下過蛋的母雞稱項雞)、薑片、蔥條各10克、香菜25克、粗鹽2500克、精鹽13 克、味精7克、八角末、沙薑末各2.5克、芝麻油1克、熟豬油120克、花生油15克錫紙2張。

製作步驟

1.炒鍋上小水,下精鹽4克燒熱,放入沙薑末拌勻取出,分3小碟,每碟加入豬油15克供佐食。將豬油75克、精鹽5克和芝麻油、味精調成味汁。反紗紙一張刷上花生油待用。

2.將活雞宰殺,褪毛去內臟洗淨,吊起晾乾,去掉趾尖和嘴上的硬殼,在翼膊兩邊各劃一刀,在頸骨上剁一刀,然後用精鹽3.5克擦勻雞腔,並放入姜、蔥、八角末,先用未刷油的紗紙裹好,再包上已刷油的錫紙。

3.用旺火燒熱炒鍋,下粗鹽炒至高溫,取出1/4放入炒鍋,把雞放在沙鍋內,將餘下的鹽覆蓋在雞上,蓋嚴鍋蓋,用小火焗約20分鐘至熟。

4.把雞取出,揭去錫紙,剝下雞皮(待用),將雞肉撕成塊,雞骨拆 東江鹽焗雞 散,加入味汁拌勻,然後裝盤(骨在底下,肉在中間,皮蓋在上面),拼擺成雞的形狀,香菜放在雞的兩邊即成。食時佐以沙姜油鹽調味。

注意事項

1. 用瓦煲效果比較好,因焗的過程會令雞隻的皮變脆,而且可以不用錫紙鋪底。

2. 如雞的重量在2斤左右,焗10分鐘已足夠。鹽的分量亦應與雞隻相等。

二、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逢年過節,東江人便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

吃貨眼中的中國(走進廣東)----粵菜


三、梅菜扣肉

梅菜是惠州傳統特產,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溼不熱,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 這道菜的特點是: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

吃貨眼中的中國(走進廣東)----粵菜

梅菜扣肉具體起源時間已無可考證。梅菜是廣東客家特產,以鮮梅菜為原料經醃製後再脫鹽等工藝製成的產品。梅菜歷史悠久,聞名中外,是嶺南三大名菜之一,為嶺南著名傳統特產,歷史上作為宮廷食品而被稱為“惠州貢菜”。民間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溼、不熱,有增強消化,清熱解暑,消滯健胃,降脂降壓的功效。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味和功效,以及近千年的傳播,鑄就了“惠州梅菜”的盛名 。有古詩描述稱:“苧蘿西子十里綠,惠州梅菜一枝花”,而惠州被國務院授予“中國梅菜之鄉”的稱號

食材

燒肉、梅菜乾、姜米、花生油、 汁、酒、蠔油、冰糖、胡椒粉、老抽。

做法

1.梅菜乾用水浸泡半小時,洗乾淨藏在裡面的泥沙,瀝乾水切碎。

2.燒熱炒鍋,乾鍋倒入梅菜乾粒,用中小火慢慢逼炒出裡面的水分。

3.梅菜乾炒至完全乾身後,下 汁和糖調味,盛起。

4.重新燒熱炒鍋,倒入適量花生油,油熱後倒入切成薄片的燒肉炒香。

5.在鍋邊倒入大量姜米和蒜蓉,炒香後倒入末過燒肉的水,用冰糖、蠔油、胡椒粉調味,用老抽調色後,盛起。

6.將扣肉夾著梅菜層層疊起,倒放進深碗裡,每一層都要壓緊實。

7.將肉汁淋在梅菜扣肉上,蒸約45分鐘左右。

8.蒸透蒸入味後,將碟子扣在大碗上,翻轉過來,揭開大碗

四、八寶窩全鴨

八寶窩全鴨與鹽焗雞堪稱東江菜中的“雙絕”。這款菜是用糯米、香菇、蓮子、蝦米、魷魚、肉粒、鹹蛋等各種原料作餡,填入鴨腔內,經過氽、煲、蒸的手續巧制而成,以上湯佐食,濃郁芬香,軟滑可口,尤受日本客人歡迎。

吃貨眼中的中國(走進廣東)----粵菜


廣東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個分支,飲食的改革與創新始終不能離開文化的範疇,通過對廣東飲食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可以透視到廣東生活方式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飲食習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食物不僅僅是含有可供人類利用以維持生命的有機物,對於每一種食物及其消費方式,還需要由文化對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標籤。同樣, 廣東人對飲食的選擇,也正是文化長期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美食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才能夠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