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說到全國最貴的陳皮,廣東新會的陳皮絕對榜上有名。在傳統粵菜中,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它的作用,有如畫龍點睛,一道菜有了它,馬上風味凸顯,與眾不同。那麼,為何新會陳皮會這麼貴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廣東三寶之一:獨一無二的新會陳皮

自古廣東三件寶——陳皮、老薑、禾稈草。陳皮不僅是廣東的一寶,更是全世界華人公認的一寶、是中國的一件國寶。

在全世界有中式料理的地方,都會有一種不可缺少的食材,就是“陳皮”。

說 這種其貌不揚的乾果果皮在中式料理中有“摧枯拉朽”的作用,並不為過。因為無論是蒸、炒、煮、燉,一丁點陳皮往往就是“畫龍點睛”的一筆。說起陳皮,產地 很多,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都有。但真正讓華人公認為第一的陳皮,當屬廣東的“廣陳皮”;而在“廣陳皮”當中又被公認為第一的,就只有“新會陳皮”。陳皮無愧是廣東的驕傲,無愧是新會的驕傲!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提起新會,陳皮是最值得一提的。自唐代開始,就有了“陳皮”的名稱,而到了宋代,就有了名揚天下的“新會陳皮”,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可以說,陳皮因新會而顯得獨一無二。在行內,唯獨用新會的“茶枝柑”製作的陳皮,才是正宗的“陳皮”。

知識廣陳皮=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茶枝柑製成三瓣狀,陳化3年以上的方可叫陳皮。

不懂中餐的人很難明白:陳皮不就是乾的柑橘皮嗎,哪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實上,大部分人對“什麼是陳皮”,都只是一個模糊概念,正因如此,很多人甚至是“吃了一輩子陳皮,原來根本沒吃過真的“陳皮”。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根據“新會陳皮製作技藝”傳承人陳柏忠先生介紹,我們平常所說的陳皮通常是指“廣陳皮”,而“廣陳皮”指的,就是新會地區所產的新會陳皮,沒有之一。概括來說,新會陳皮是用新會茶枝柑製成的,並且是將茶枝柑的鮮果皮開成三瓣狀,陳化1年以上的才能叫得上“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如果細分下去,按採收加工時間和質量,又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黃皮)和大紅皮(紅皮

新會茶坑以凌雲塔為地標,當中還有著名的景點梁啟超故居。這裡是潭江與西江支流交匯的地帶,來自潭江、西江的豐富有機淡水資源和來自南海的含有豐富鎂鹽、鉀 鹽等礦物質元素的海水不斷相互補充,使得周邊水系形成多種礦物質元素和豐富微生物的特殊灌溉用水,同時該地帶氣候為典型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怡人, 熱量充分,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無可否認堪稱為不可複製的優質茶枝柑產地。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因此,民間一直流傳古老說法:“凡能望得見新會凌雲塔的地方,種出的新會茶枝柑,柑皮格外芳香,是正宗的陳皮。”

梅江村則是新會茶枝柑的著名產區,素有“柑之鄉”的稱譽,這裡出產的柑果有光澤、口感清爽、質量特別好,一直頗具名氣。當中又以塞口圍種植的茶枝柑尤為著名。

據記載,“塞口圍”本來是該村的一條沙灘“塞口沙”之名,抗戰時村民鍬圍,改造成“塞口圍”,由沙田變圍田。之後這裡的水流湍急,種出的柑果有光澤,質量特別好,名氣一直很大。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新會種植果柑的的歷史已超千年,而加工陳皮的歷史也超過700多年。數百年來,正宗的新會陳皮,依然是要在“街邊曬”的才是最好。

每年9月起,是新會茶枝柑豐收的季節,此時處處果皮滿地。路頭街邊,成千上萬的三瓣柑皮密密麻麻地一隻挨著一隻,懶洋洋地“曬太陽”。這番獨有的“季節性” 景象在會城街道茶坑、東甲、天馬等村以及古井、崖門、雙水等環銀洲區域,早已“見怪不怪”。在廣袤的新會地區,除了種植農戶,家家戶戶也都有自家晾曬陳皮 的習慣。從工廠、商戶,到市民街坊,個個都在城區的小巷、院子擺起了規模不一的“陳皮陣”,這陣勢將持續兩個月

一位曬柑皮的農婦說:“只有‘生曬’的陳皮才是最好的,就是要看天氣。”事實上,在現代的陳皮產業鏈中,早已出現不用“看天臉”的機械烘乾設備,從原料的選取和驗收,鮮果取皮,烘至果皮發軟,果皮翻反、恆溫烘乾,入庫貯存陳化等都“一條龍”搞掟。

但是據不少行家分析,天然生曬的陳皮依然是比機械加工的陳皮好。他們認為,陽光是最均勻,而且是最緩慢的“蒸發”過程,對於柑皮變乾的過程是最能保證風味的。而且根據最傳統的陳皮製作方式,陳皮通常在生曬好後,還要被吊在村屋的窗框、廚房的鍋蓋上方等地方“陳化”。通過這種方式成品的陳皮,是最好最好的。 但是現在,這種既通過“生曬”,又“吊幹”陳化的陳皮,是非常罕見的。

新會陳皮貴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