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西安早上天亮的時間比較晚,七點半的時候,外面還是黑洞洞的,這時如果在登封的話,早已經是大天老明瞭。可能是越往西走,天亮得越晚,也就難怪新疆早上十點多才天亮。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八點的時候,天算是亮了,行人熙熙攘攘的上班、晨練,古城開始喧囂起來。

八點半,司機來接我出去吃早餐。我們去了一家肉夾饃店,每人要了一碗粉湯羊血和一個肉夾饃。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一會兒,肉夾饃和羊血都端了上來。

平素在登封吃的肉夾饃,薄薄的一張餅,裡面的肉少得可憐,僅僅吃一個肉味而已。這家的肉夾饃,個大,裡面夾的肉也多,貨真價實。饃炕的恰到火候,外面酥酥的一層,裡面是潤和的,配上臘汁肉,一口下去,饃的焦酥、肉的香糯,非常有層次感。肉以瘦肉為主,配有五花肉,香糯多汁,確實不錯。

那粉湯羊血據說是當地的名吃,朋友一再推薦不要在酒店吃自助餐,自助餐全國都是那種味道,平淡無奇,既不好吃也不難吃。吃就要吃當地的特色,所以力薦粉湯羊血。

粉湯羊血的碗很大,表面飄了一層辣椒油,散發著秦椒特有的香氣,當地人稱油潑辣子。用筷子將辣椒油撥開,裡面有粉絲、羊血和幾片豆腐。粉絲是紅薯粉,羊血切的像麵條,豆腐則是白豆腐片,表面撒了一層蔥花。一口下肚,汗水當即從兩鬢冒出,端的是重口味。

羊血切成麵條狀,卻不碎,入口滑嫩,粉條筋道,吸吸溜溜的配著肉夾饃吃著,感受著正宗的老陝味道。這道小吃的關鍵在辣椒油,辣椒油香辣還有麻味,瞬間將人們的味蕾激發開,告訴人們充滿激情的一天又開始了。

吃了半碗,已經有飽腹之感,想著還有更多的美食在等著我品嚐,於是就放下了筷子。

解決了早餐,然後我們驅車趕往書院門。已經9點多了,書院門的街上大多數店鋪還未開始營業,我們徑直買票進了碑林。碑林以前曾經來過,但印象不是太深,這次也沒有細看,只重點看了《聖教序》《顏勤禮》《郭家廟》《曹全碑》《廣武將軍碑》《興福寺半截碑》等,其餘走馬觀花,一概而過。

在紀念品售賣處,見有一人當場作書,寫的三國演義開篇詞,寫得極差,幾無可觀處。詢價,答曰500,是優惠價格。

從碑林出,上了古城牆,城牆上游客也不多,積雪還沒有化盡,在城牆上走了一段,俯瞰書院門,遊人漸多,一片繁榮景象。這一片的灰牆灰瓦,顯示出古城的氣息,和遠處的高樓大廈顯出巨大的反差。

從城牆上下來後,直接去了回民街。回民街的知名度很高,這裡是吃貨的天堂,也是來西安必去的地方之一。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在小街上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街兩行都是形形色色的小吃,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遇到了幾家排隊購物的,其中兩家是買肉夾饃的,一家是買臘牛肉的。人們在寒風中拍著隊,義無反顧地等著,只為那一口心儀已久的吃食。當然,我是沒有湊那個熱鬧。有圖為證。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吃可能是人類最本能的慾望,無論人們怎麼進化,無論文明怎樣進步,這個本能依然頑強的存在。所以也就有了打飛的去吃火鍋,有了淑女在街上旁若無人吃臭豆腐、毛雞蛋的景象。回民街一街兩巷的食客,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足為怪了。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午餐吃的灌湯包子、八寶稀飯和羊肉泡饃。包子要了兩種,一種是羊肉的,一種是三鮮的。羊肉包子味道一般,口感發柴,裡面的筋頭巴腦的雜質沒有剔除,嚴重影響了口感。三鮮餡說是蝦仁香菇和羊肉,味道也一般,挑開包子看了看,裡面雖然真的有蝦仁。小碗的泡饃,味道很鹹,放了辣醬味道更鹹,幾乎難以下嚥。買單走人,再換一家去吃。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又到了老米家,吃他們家的泡饃。泡饃是陝西特產,是極具代表性的陝西風味小吃。進了老米家的店,發現這裡已經是顧客盈門。有的顧客在埋頭吃飯,有的則是百無聊賴的再等。

陝西人吃泡饃,要自己去掰,就是將麵餅子掰碎,然後再由廚師加工,最後再送回顧客手中。這饃要掰的碎,才能入味,最考驗人的耐心。饃的大小,講究掰成黃豆粒,或者“蠅子頭”,當我在朋友圈發這句術語時候,遭到不明真相群眾的搶白。其實很冤枉,這是地道的陝西人講的,也不是我發明的。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掰饃大概花了十五分鐘的時間,我掰的很仔細,一點一點的掰,裝著自己是一個老食客。十五分鐘後,我也開始等我的那碗泡饃。吃泡饃要喝湯,湯是煮牛肉的湯,店家把湯稀釋到保溫桶中,需者自取。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大概等了有半個小時,我實在等不及了,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猛然聽到端飯的夥計一聲吆喝:誰是五十七!我慌忙從夢中驚醒,應了一聲,於是一碗熱騰騰的泡饃端了過來。吃泡饃,標配是冰峰,我叫了一罐冰峰汽水,就著泡饃開吃。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濃濃的肉湯包裹著我剛才拜的饃粒,裡面加了羊肉、粉絲、以及調料和蔥花,這就是傳說中的羊肉泡饃。羊肉塊很大,煮的也很爛,有香頭但不塞牙,湯是牛羊骨頭熬的高湯,裡面還放了很多羊油,在以前這是一等一的好吃食。因為我的饃粒掰的仔細,所以很入味,肉湯的精華都融入其中,這也是掰饃的奧妙所在。

饃,就是麵餅是死麵炕的,掰的再碎卻不會糊成一片,陝西人說,吃了扛飢。陝西人,農村習慣一天吃兩頓飯,至今仍是這個習俗,所以要吃些有飽腹感有營養的食品,這泡饃就成了首選。

吃了一碗泡饃,喝了一聽冰峰,肚子吃的很撐。最後又叫了一杯酸梅湯,僅僅喝了兩口,就再也喝不下去了。冰峰的味道類似於健力寶,屬碳酸類汽水,雄霸當地市場多年,吃肉夾饃泡饃,必須要喝冰峰,已成吃貨的標配。

肚子餓難受,肚子飽也難受。登封話:飢了楞,飽了掙,不飢不飽不想動,懶人總會為自己找到些理由。

晚餐,吃鍋盔夾辣椒夾哨子肉,有酸湯的臊子面。碗很小,每碗一挑面,是當地人家接待尊貴客人最高規格。舊時習俗,只吃面,湯還要回鍋再煮,所以此面叫:“憨水面”或者“哈水面”,據說現在陝西農村仍有此規矩。

邊走邊吃:一個吃貨的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