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如果我們說宋朝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就會想到《水滸傳》中的那些英雄好漢了。比如說“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還有莽撞的“黑旋風李逵”。講到《水滸傳》中那些關於這些英雄豪傑一個豪氣沖天的生活習慣。那就是他們在走進客店的時候。放下兵器便對店裡的人大聲音說一句:“店家,拿酒來,再來兩斤牛肉。”然後是做下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看到英雄豪傑們這樣的氣概。我們也會忍不住的在吃牛肉時候,會想和《水滸傳》中的英雄們那樣做了。

然而,《水滸傳》可以說是一本深入人心的小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民間英雄故事了。可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如果我們走進宋朝的飯店、酒館的話。是絕對不能向店家點牛肉大餐的。一旦那樣做,可就是在犯罪了。在宋朝,無緣無故吃牛肉可是犯法的。

從《水滸傳》的內容來說,作者施耐庵,他是元末明初的人。雖然《水滸傳》的故事內容是以宋朝為背景的,但我們不能發現的是,施耐庵寫的水滸故事,其實更多的是在寫元末明初的一些民俗,社會情況。作為元朝人,室內安不太清楚一些宋朝的情況也是自然的了。

公元960年,北宋將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崔上,宋朝建立和之前的李唐王朝是沒有什麼太多關係的。可是在一些法律規定上,宋朝是繼承了唐朝時的法律,就比如說吃牛肉這一條。

在宋朝也不是說不能吃牛肉,而是吃牛肉的手續過程十分的複雜。有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在宋朝也是可以吃牛肉,宋朝人吃牛肉的環境,是在上級對自己獎勵的情況下吃的牛肉。相當於我們現在人說的年終獎金這一類的活動。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有一句吃牛肉的名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前半句的歷史典故是三國劉表的寶貝牛“八百里”,被佔領荊州曹操大軍做成牛肉大餐了。後半句的“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我們不妨可以用來形容另一個吃牛肉的三國名人,在校場閱兵,這個和塞外有很深聯繫的人。那就是藉助涼州軍團,在京都殺人放火,導致東漢加速解體的董卓董太師了。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和我們後來想的不一樣的是,董卓的早年還看不出有後來的那殘暴樣子。據史籍記載,董卓早年的時候,是在和羌人雜居的地方生活。換句話說,董卓是住在邊防線上的居民。那時候的董卓,可不是什麼富家公子和王公貴族。董卓在邊地是種田為生,也就是東漢的一個農夫。家裡面是有一頭耕牛的。大概是因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羌族和東漢政府的衝突區域。董卓這時候交的朋友中,大多是一些羌族人的首領。等到董卓和那些羌族首領開始來往的時候,董卓已經是東漢政府的一個小官了。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某日,一群羌族首領到董卓家裡做客,董卓自己家裡沒什麼多餘的錢來招待客人。在買來酒以後,董卓給羌族哥們們上了一道大餐,羌族首領們看到董卓端上來的菜,聽說了是什麼做的菜以後,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董卓為了招待羌族首領,把自己家那頭耕牛殺了做菜。羌族首領畢竟是和東漢政府打過交道的人,殺了耕牛做菜,是什麼意思?他們自然是明白的,吃完以後,如果被董卓的長官發現董卓他私自宰殺耕牛,或者一旦被董卓被人舉報殺了牛做菜。那他們就再也見不到這個好兄弟了。在東漢,私自宰殺耕牛可是一條重罪,處以死刑都是可以的。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歷史沒有關於董卓殺牛說的話,但有記載到吃牛肉後的發展。一個羌族首領在回去後,趕來一千頭牛羊來送給董卓。相信不僅董卓可以向上面贖罪,而且,因為這件事,董卓為以後的稱霸道路,賺來了一大筆資本,這也就是董卓在京城閱兵的資本了。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另一位要說吃牛肉的三國權臣,那就該屬於吳國的孫綝了。在他堂兄孫峻殺死了另一位權臣諸葛恪以後,孫峻因為殺了諸葛恪的信心理壓力太大,諸葛恪死後沒多久,孫峻也完了。這時候的吳國大權,就全在孫綝之手了。孫綝最有名的典故,那就該說是廢會稽王孫亮舊事了。不過,孫綝還真沒有董卓那樣的權臣之心。在孫亮即位後,孫綝就一直害怕見孫亮,不敢和孫亮面對面交談,就經常請病假,不敢去見孫亮。孫亮也知道孫綝這個權臣必然要除掉,還在準備的時候,秘密洩露被孫綝知道。孫綝先一步廢了孫亮的皇帝位子。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廢了孫亮以後,改立孫休為皇帝。這也就是東吳景帝。孫綝為了向這個新皇帝獻殷勤,在孫休繼位後,某日,給孫休送了一批牛酒。在一些電視劇中,孫綝送的禮物是活羊和大酒罈。其實送的應該是牛酒,在漢代,皇帝一般賞賜大臣用的是羊酒,也就是送臣子們一群羊和酒水。就像前面說的一樣,牛在漢代是非常寶貴的東西。所以孫綝送上的活牛和酒水。才更表明自己對皇帝的心思是什麼。然而,孫休拒絕了孫綝的好意。一肚子不滿的孫綝心裡會想什麼,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孫稱兄弟在被皇帝拒絕後,把牛酒送到將軍張布家裡面,接著就在張布家裡面痛飲。也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了。在孫綝喝醉以後,孫綝就對張布說了很難聽的話了:“我當年把孫亮廢掉後,有人就勸我自己當皇帝,我是看現在的皇帝賢明,才讓他當皇帝,現在皇帝這麼看不起我,我應該早點把他廢掉才對。”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孫綝可不是酒後吐真言,他說這句話可是很有底氣的。在廢掉孫亮以後,孫綝五兄弟,被吳國朝廷封做侯爵,也就是孫氏一門五侯。而且五兄弟掌握了吳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比起權力,比吳國皇帝孫休不知道大了多少。《三國志》就認為,自從吳國有權臣以來,就沒有那權臣能超過孫綝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孫綝敢把只要皇帝才配享用的活牛拿來吃,而且是想在哪裡吃肉,就到誰家吃肉。

舌尖上的牛肉,吃牛肉的三國名人

不過,這兩大權臣的結局,卻讓人十分覺得意外,孫綝第二次在明知道皇帝可以對自己下手的時候,就是不肯造反。在皇帝擺的鴻門宴上,前次大吃牛肉的孫綝磕頭向皇帝求情,希望可以繞自己一命。這可比董卓最後的結局難看了。董卓在被殺前,還看著呂布大罵,恨自己沒有早點殺了呂布。孫綝在能翻盤的機會下,乖乖的入宮被生擒,然後是滅門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