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李鴻章、李鴻藻、李鴻賓有什麼不同?

文|陳卿美

在官場上,高官名字相似的非常少,有三位相似的更是極為罕見。晚清的官場就是一個千年奇葩,有李鴻章、李鴻藻、李鴻賓三個高官鼎立。三人都姓李,都是鴻字輩,但三人根本不是親兄弟,連老鄉都不是。三個人都是國之重臣,是晚清政府的頂樑柱。他們三人有什麼同與不同呢?

三人中,知名度最高的當然是李鴻章,他也是年紀最小的,生於1823年,安徽合肥人。知名度最低的則是李鴻賓,他還是年紀最大的,生於1767年,江西德化人。中間的則是李鴻藻,生於1820年,河北保定人。李鴻章比李鴻賓小了56歲,是真正的孫子輩。當李鴻賓做湖廣總督的時候,李鴻章還在娘肚子裡呢。李鴻章與李鴻藻只差3歲,是真正的同齡人。

先說三人的共同點。三人都是進士出身,李鴻章24歲中進士,李鴻藻是32歲,李鴻賓34歲才中進士。年紀最小的李鴻章最聰明,最年輕有為。三人的老爹都是當官的,李鴻章、李鴻藻是官二代,李鴻賓是官三代。

作為晚清重臣,三人都影響了歷史的發展。李鴻章自不必說,創辦淮軍,鎮壓太平軍、捻軍,領導洋務運動,創建北洋水師,主持外交工作。李鴻藻在剿滅捻軍、為國家爭取領土主權方面也做過很多重要工作。李鴻賓在兩廣總督任上時,是較早面對英國鴉片貿易的地方大員。三人都曾與洋人打過交道。李鴻章做得最多,爭議也最大。

李鴻章與李鴻藻,二人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相當於鴿派,後者相當於鷹派。一個主和,一個主戰。李鴻章在地方工作多年,如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兩廣總督,地方執政經驗豐富,更瞭解國情。而李鴻藻幾乎沒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工作經歷,大都在中央部委任職,如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總理衙門。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後,也成了中樞之臣,權勢達到頂峰。

“三兄弟”李鴻章、李鴻藻、李鴻賓有什麼不同?

李鴻藻像

二人是同時代的晚清高官,難免會發生交集。由於彼此政治立場不同,兩人幾乎成了仇家。李鴻章是“洋務派”重臣,主張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對外和為貴,更多是妥協、退讓。李鴻藻是“清流派”領袖,請流派基本就是死磕派。雖然也主張大力改革,但對外強硬,堅決反對妥協,誓言抵抗一切外國侵略。李鴻藻看李鴻章越來越不順眼。甲午戰爭期間,二人的爭論達到高潮。李鴻章還是主和,李鴻藻還是主戰,以他們為代表的兩派爭吵不休。在李鴻藻的極力堅持下,清廷發佈對日宣戰詔書。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時,李鴻藻憤而上書,痛斥李鴻章就是年羹堯與和珅,禍國殃民,非殺不可。請求清廷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再說李鴻章與李鴻賓。兩人年紀相差懸殊,沒有同朝為官,但兩人有許多共同點。一是有長期擔任封疆大吏的經歷。李鴻章先後做過四地總督,李鴻賓也不含糊,先後任過廣東巡撫、漕運總督、山東巡撫、安徽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職。二是兩人都曾戰鬥在與洋人打交道的第一線。李鴻章與洋人各種談判、簽訂協議。李鴻賓在廣東,處於中國通商的前沿,長期與洋人周旋。三是兩人都有接受洋人賄賂的嫌疑,連人生汙點都有相同的地方。

李鴻章接受洋人的賄賂,是指甲午戰爭後,俄國向中國提出“借地築路”時,俄國財政大臣維特曾向李鴻章行賄300萬盧布。隨後,李鴻章與維特及外交大臣羅拔諾夫一起簽訂《中俄密約》,也叫《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隨後,華俄道勝銀行幾位董事就秘密起草了一份議定書,其中便有疑似行賄李鴻章300萬盧布的條款,而且維特也批示同意了。李鴻章是否接受俄國人的賄賂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這也是人們罵李鴻章為“賣國賊”、“漢奸”的最重要原因。

李鴻賓也有過類似的指控。李鴻賓接受的洋人賄賂則是來自英國人。1826年,李鴻賓擔任兩廣總督,一干就是六年。在此期間,留下的最大罵名就是受賄,破壞了行商制度。據《清史稿》記載,“英領事顛地知洋行獲利厚, 欲以洋廝容阿華充商,諸商不允, 乃賄鴻賓得之。”意思就是,英國人為了讓容阿華進入行商,對李鴻賓進行行賄。對於這件事,同李鴻章接受俄國人賄賂,同樣是一個不解的謎。

當俄國人疑似給李鴻章暗中送錢的時候,一向主張對外強硬,且極力彈劾殺掉李鴻章的李鴻藻正在經受疾病的折磨。逐漸病入膏肓的他已經無力在國政大事操心,很快就遺憾地永遠閉上了雙眼。如果他得知李鴻章接受俄國人賄賂的話,定會氣的吐血而死。如果他與李鴻賓同朝,也同樣會被氣死。

論政治影響力,非李鴻章莫屬,人稱“再造玄黃之人”。論學識與才藝,又屬李鴻藻最牛,當過同治的老師,書法、繪畫俱佳。論退休生活,李鴻賓更勝一籌,著書立說,享受天倫之樂十一年。

李鴻章、李鴻藻、李鴻賓,是晚清的三“兄弟”。三人壽命差不多,78歲,77歲,79歲。雖然他們對清廷也算鞠躬盡瘁,但也無法扭轉被動挨打的悽慘局面。鴻,本有美好、幸福之意,但也沒能給清廷帶來鴻運。鴻運沒當頭,惡報倒不少,這怪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