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大清帝國可以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在歷史篇章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 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大清帝國可以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生平大事件

一、中進士入翰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李鴻章中進士同年入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李鴻章中進士後進而入了翰林院,在此安安靜靜地做七品編修等待京察改換頂戴顏色。

二、回籍協辦團練鎮壓太平軍。1853年雖然李鴻章趕上了三年一次的京察,而且自己的名次也十分靠前,晉升正六品可以說十拿九穩事情,無奈太平軍佔領了武昌。安徽告急咸豐帝一道聖旨李鴻章隨工部侍郎呂先基回籍協辦團練抵,擋太平天軍。李鴻章先後跟隨呂先基和福濟在安徽幹了五年,雖然多次立功自己也屢次晉升,但是上級太工於心計自己不斷受到排擠,小河養不了大魚,李鴻章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三、入恩師幕府組建淮軍。1858年曾國藩把不順心的李鴻章招致府下,進入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淮勇抵滬後自成一軍是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任巡撫後大力擴充淮軍,又為淮軍購置西方新式槍炮,使淮軍在兩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後淮系軍閥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1863年和1864年李鴻章率領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

四、任總督鎮壓捻軍。1865年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1866年繼曾國藩後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採取"就地圈圍"和"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

李鴻章——大清帝國可以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五、佔直隸興辦洋務。1870年李鴻章繼曾國藩後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長達25年之久。鴉片戰爭後李鴻章等有識之士,看到了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差距紛紛主張"自強"進而"求富"。李鴻章任江蘇巡撫後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了江南機械製造總局和金陵機械製造局。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了洋務事業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於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洋務事業所需人才還創辦了各類新式學堂並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都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六、籤戰敗條約揹負罵名。李鴻章自擔任北洋通商大臣後主持簽訂了很多條約,但最受國人辱罵的就兩個條約。一個是甲午戰爭所籤的《馬關條約》。籤這個條約時李鴻章遭到了日本極右翼分子行刺,臉部受傷至死鉛彈都未取出。為把甲午戰爭的損失降到最低,李鴻章在日本倍受屈辱幾乎接近哀求的口吻同伊藤博文談判簽訂了《馬關條約》。回國後國人紛紛辱罵李鴻章,流派不斷彈劾李鴻章,據說李鴻章三個月足不出戶閉門謝客,發誓永遠不踏日本國土。李鴻章晚年周遊列國,在橫濱換船時,縱使日本天皇在夾道歡迎李鴻章,寧可用木板在兩船間架橋也沒踏上日本國土痛之深也。另一個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所籤的《辛丑條約》。當時的李鴻章已經遠離了政治中心,而且行走不便,但是老佛爺信得過他,外國人買他的帳李鴻章面對屈辱仍然受命忠臣啊! 縱橫大清官場40多年霸佔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25年遭800多次彈劾但李鴻章毫髮無損他有什麼過人之處嗎?

李鴻章——大清帝國可以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一、他是忠臣主子信得過他。李鴻章一生經歷無數大事件。處理這些事情時他審度聖心時刻考慮朝廷老佛爺相信他。而且他的諡號是文忠不是忠臣能佔"忠"字嗎

二、他有伯樂恩師保護他。鎮壓太平天國曾國藩居功至偉晚清的肱骨之臣在朝堂上。他說話的分量無人能及他認為高徒"才可大用"所以李鴻章在官場上如履平地步步高昇。

三、他精通中國官場之道利己之人幫著他。李鴻章給親王10萬,給王爺5萬、給李蓮英1萬給××5000......美其名曰喝茶錢。李鴻章是貪官,但是對自己有用之人,能為自己說話之人,他出手大方他舍財。所以老佛爺身邊的人都說他好說他能辦事會辦事。

四、他是能臣大清王朝需要他。他出身書香門第,中科舉入翰林他精通經世之學,深得恩師衣缽。他審時度勢高舉洋務大旗,他八面玲瓏處處受人愛戴。他是官場奇才,他是社稷之臣,彈劾奈何不了他,因為大清王朝不能沒有他。 李鴻章雖然很完美,但是他久居高位難道他沒有過錯嗎?李鴻章一生可能做錯過很多事絕大多數無礙大局,但我認為甲午戰爭的失敗李鴻章難辭其咎應當承擔責任。

李鴻章——大清帝國可以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一)、思想狹隘對日本的崛起沒有足夠重視。甲午戰爭之前,在李鴻章的腦海中日本人是倭人是流寇日本國,是島國成不了大氣候。怎能與我泱泱大國相比呢?李鴻章當時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天津市委書記+河北省省委書記,這麼重要的職位對鄰國的變化竟然如視無睹。沒有得到李鴻章足夠重視,後果很嚴重他必須背黑鍋沒有治他罪老佛爺給足了他面子。

(二)、洋務事業力度不夠國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李鴻章久居通商大臣,洋務運動的主推者但是20多年裡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不快,甲午戰爭時中國的海防幾乎依賴進口,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只是皮毛而已,洋務運動對國防貢獻不大悲哀呀!

(三)、過分迎合官場海防資金流失嚴重。提起甲午戰爭的失敗,很多人都怪罪慈禧太后說她過生日佔用了大量的海防資金,我認為這只是失敗的一方面。相對皇室佔用資金,李鴻章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認為如果10元的海防資金李鴻章只能把5元用作海防其餘的或是自己留著或是討好王公貴族。清政府1888年籌建了北洋海軍,李鴻章當時在朝廷的地位應當是舉足輕重的,完全沒有必要給王公貴族們送大禮。所以北洋海軍戰艦老化炮彈供應不上李鴻章責任大大的。 人無完人李鴻章有功有過歷史只是一面鏡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